今日安顺 第6期

时间:2022-05-01 12:19:15

安顺地处贵州省中部偏西南,是贵州省现有的四个地级城市之一,是著名的黄果树大瀑布的故乡。东与省会贵阳市、西与六盘水市和黔西南州、南与黔南州、北与毕节分别接壤。安顺市辖西秀、平坝、普定、镇宁、关岭、紫云一区五县(自治县)和黄果树风景名胜区、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黎阳高新技术工业园区三个县级派出机构。总面积9264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252.3万人,其中布依、苗、回、仡佬等少数民族占38.43%。2000年6月,经贵州省政府报请国务院批准,撤销安顺地区和县级安顺市,设立地级安顺市。

安顺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城市。早在春秋战国时代,这里就是古西南夷地一个神秘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夜郎国的发祥地。秦代设郡置县属象郡,开始受到中原文化和先进耕作方式的影响。汉代,这里与中原在政治上、军事上关系日益加深,经济文化交流逐渐增多。元代,这里开始形成集镇,至明代徐霞客云游西南时,已是“城垣峻整,街衢宏阔”……“城楼跨街,市集甚盛”。清代,地方工商业逐步发展,形成“黔中商埠”,“商业之盛,甲于全省”。历史上的安顺是贵州高原经济开发较早的中心区域,是古代黔中文化的发祥地,是近代贵州中西部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安顺是全国甲类旅游开放城市,是世界喀斯特风光旅游优选地区,是全国六大黄金旅游热线之一和贵州西部旅游中心。地表峰林、峰丛、石林、石牙、喀斯特瀑布、湖、潭、多潮泉、漏斗等随处可见。地下溶洞、暗河、伏流、瀑布、暗潭以及千姿百态的石柱、石笋、石幔、石花等星罗棋布。目前,拥有黄果树、龙宫两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夜郎湖、格凸河、花江大峡谷3个省级风景名胜区,以及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安顺还有世界罕见的喀斯特洼地群,近年来被国际无线电科联列为筹建大型射电天文望远镜的选址之一。与自然景观相互映衬、相得益彰的人文景观丰富多彩。有被誉为“亚洲文明之灯”的普定穿洞古人类文化遗址;有被称为“千古之谜”的关岭“红崖天书”;有近年来发现发掘出土的关岭“中国龙”、“海百合”化石群和平坝恐龙化石群;有完整保存着明代江南汉族遗风的屯堡文化村落,以及安顺府文庙、平坝天台山等上百处古遗址、古建筑、摩崖石刻、壁画等人文景点,与当地布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民间风情辉映成趣,构成了开发前景极为可观的旅游资源。

安顺境内河网密度居贵州省之冠,地上地下河流水量丰沛,落差集中,便于多级连续开发。可开发的水能资源蕴藏量为180万千瓦。同时,境内和周边地区煤炭资源丰富,具有水火互济的优势,为发展水火并举的能源工业提供了良好条件,是国家《关于西南、华南地区发展纲要》中重要的能源基地和贵州省实施“西电东送”工程的主要供电点。

安顺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4摄氏度左右。最高海拔1850米,最低海拔356米,立体气候明显,适宜多种动植物生长生存,全国统一普查的456种重点药材中,安顺有406种,占89%。富集的生物资源,使安顺具有发展绿色产业和地方特色种养业及其配套加工业的良好的基础条件。

安顺属于国家区域经济规划重点发展的“贵阳―遵义―安顺”黔中产业带,是发展潜力较大的新兴工业城市。通过“八五”和“九五”期间对现有企业实行改组改制,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盘活资产存量,在资产大跨度重组方面取得突破,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得到提高,尤其在区域经济合作上成绩可喜,前景看好。同时,安顺是贵州省多种经济成分共生繁荣的改革试验区,在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进一步加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文化交流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保护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接纳外来企业投资等方面的一些成功经验,具有较好的形象和广泛影响。目前,安顺正着力于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积极培育和发展支柱产业,以构建能源、制药、化工、食品、汽车五大支柱产业为目标,延长产业链,带动采矿、机电、种植、养殖、运输、包装、印刷等其它各行业的发展。随着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黎阳高新技术工业园的建设发展,安顺将成为西部接纳经济发达地区产业和资本转移的热点区域。

安顺以交通、通信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城镇化建设步伐全面加快,正朝着具有较强实力的大城市和贵州省旅游中心城市的目标迈进。

目前,安顺市已实现乡乡通公路,市区与各县城之间均为柏油路连接。在贵州省规划的“两横两纵四连线”高等级公路骨架中,有一横一纵两连线贯通安顺境内,通过“十五”期间的建设,安顺将成为贵州中西部公路交通枢纽。加上纵贯境内的贵(阳)昆(明)铁路和即将建成的隆(昌)百(色)铁路,以及安顺机场经改造后加入西南民用航空网,安顺境内将形成航空、铁路、公路协调发展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

安顺境内已经建成光缆全部覆盖的SHD同步数字传输系统,实现了电话交换程控化、长途传输数字化和移动电话全面覆盖。可提供多功能服务的有线电视光缆已连通各县,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基本完成。

安顺市区建设正围绕建成实力较强的大城市和贵州省旅游中心城市的目标逐步展开,良好的生态环境和黔中文化特色日益明显,城市规模日趋扩大,城市整体功能日益加强。中心城市规划面积将从现在的35平方公里扩大到152平方公里,市区常住人口到2010年争取达到50万人。

安顺将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利用国家的政策引导,广泛吸纳区外资金、技术、人才参与安顺市的开发与建设,有目标、分阶段地推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以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作为切入点,把环境治理和保护放到突出位置,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着重抓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业基础设施、水利设施、生态环境、资源的适度开发和高新技术产业等方面的开发建设,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通过战略性的调整,构建以公有制为主导,多元所有制经济互补、协调发展的新格局。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到本世纪中叶,建成一个经济繁荣、民族团结、山河秀美的新安顺,人民生活接近当时全国平均水平,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发展步入良性循环发展的轨道。

上一篇:客户心目中的“好巴郎” 下一篇:只凿深井不挖浅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