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都市圈:相关问题研究

时间:2022-09-19 11:46:48

兰州都市圈:相关问题研究

都市圈概念的科学界定

综观国内外已有的文献资料,关于都市圈之概念,可以从不同的学科作相应的界定,如从地理学的角度,我们可以把其界定为:“在一定的地理或行政区域内,由一两个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为核心,辐射并带动周边一定范围内的一批中小城市,使其成为在世界范围内有一定影响力、竞争力的区域城市群或城市带。这种城市群或城市带具有集聚效应的制造业产业链和集约化的永久性城市社区居民群体。”但是,如果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考察,那么,“都市圈”则可以定义为:由一个具有较高首位度的城市经济中心和与中心密切关联且通过中心辐射带动的若干腹地城市所构成的环状经济区域。由此,我们可以描绘出“都市圈”或曰都市经济圈的基本特征:

第一,都市圈的空间形态表现为明显的圈层结构――至少有一个或多个城市化水平较高、经济发达并具有较强城市职能的中心城市――其吸引力和辐射力较强,是整个都市圈域内的经济中心和增长极。

第二,都市圈可分为单中心都市圈和多中心大都市圈(或称大都市带、都市连绵区等)。从时间尺度上讲,先有单中心都市圈,后发展成多中心大都市圈。从空间尺度上看,小空间范围是单中心都市圈,大空间范围是多中心大都市圈。

第三,都市圈中心城市的周边地区和次一级的中心城镇也应具有相当的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这些区域与中心城市之间表现为人流、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的交互作用,并且这种交互作用较其它区域更大、更紧密。

第四,都市圈内具有相对发达并高度一体化的基础设施网络,尤其是交通网络。

第五,都市圈是一个以经济联系、社会联系以及生态联系为核心形成的一体化的区域,往往不是一个完整的行政地域单元。因此,推进都市圈发展和都市圈一体化进程还有赖于跨地区、跨地方政府的协调与合作。

与此相对照,如果存在若干城市在空间上密集分布,无论是由于资源和交通条件形成点状或带状格局,而没有一个集聚中心及中心与相邻城市的紧密经济联系,那么,这种“城市群”和“城市带”较多地具有地理空间的属性,而较少具有经济学空间的属性――都市圈的特征或意义。

兰州都市圈的圈层结构建设对策

进入21世纪以来,为了进一步加快甘肃城镇化进程,进而推动经济发展――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指标,甘肃省委、省政府多次提出要在全省范围内构建“一圈、一轴、四片”的省域城镇发展布局。鉴于“一轴、四片”问题作者已进行了专门的论述,所以这里主要就“一圈”问题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所谓“一圈”是指以兰州为核心,将中川、榆中、海石湾等卫星城镇和白银、定西、临洮、临夏、永登等城市涵盖在内,形成交通便捷、经济与社会联系紧密的都市圈。白银市是该都市圈的副中心,兰州市与白银市相互支持,共同构成西北地区跨省区的中心城市――同时也是省域中心和甘肃省中部区域的中心城市。

应该说,这样的构想既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同时也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即使从客观上讲,也已经基本具备建设都市圈的条件。比如公路和铁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各种交通工具和通讯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历史上它们之间就已经形成的密切的经济联系,已经为我们今天建设“兰州都市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如果从严格的圈层经济或省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作用方面来看,我们不过是提出了“兰州都市圈”这样一个概念,实质上它并没有真正发挥或者说没有发挥好都市圈的作用。比如相互之间的产业联系还不是太紧密,即没有形成市场分工基础上的合作;社会联系也不是太紧密,各自为政,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步伐十分缓慢;周边的城镇究竟是向卧城发展,还是向半卧城发展,或者是向独立型的城镇发展,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相互之间的恶性竞争多于合作,等等,都在制约着圈层经济的发展。

因此,今后的重点应该是都市圈的圈层结构的建设上。具体讲,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优化兰州市城市空间结构 也就是说,有关部门应根据发展基础、条件和宏观环境,科学确定兰州市城市经济、社会职能,从市区、市域、城市圈等不同地域层次,合理规划城市发展空间,扩大中心城市对近邻城镇的带动和空间关联能力;积极发展中川、榆中、海石湾等卫星城镇,适应城市扩张要求,调整大城市地区空间结构;促进白银、定西、临洮、临夏、永登等城镇的发展,形成以兰州为中心、空间联系快捷的都市圈。根据城市之间的经济互补性,处理好城市圈内中心城市与卫星城市(镇)、城市(镇)之间的分工协作和交流关系,进而实现兰州市和兰州城市圈的整体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然后,向西连接武威、张掖和酒泉、嘉峪关,向东连接天水、平凉、庆阳,并与西安都市圈连接,最终形成横贯整个西北地区的城市经济带。届时,原有的行政区划将被淡化,取而代之的是经济区划的概念。

合理定位城市职能及产业分工,建立一体化的城市功能及产业体系以武汉大都市经济圈(第一圈,武汉市的中心城区及其卫星城;第二圈,武汉腹地城市群,包括荆州、宜昌、襄樊、信阳、黄石、九江、岳阳等地级城市;第三圈,武汉辐射城市群,包括长沙、南昌、合肥、郑州等省会城市)为例,首先要以核心圈层为中心,腹地城市群为副中心,辐射城市群为次级中心,形成层次分明、功能协调的都市圈城市体系。武汉作为都市圈中心城市,应站在带动中部崛起的高度,重点培育和提升辐射功能,腹地城市群作为副中心城市,应站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高度,重点整合区域资源,做大做强,培育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其次是优化都市圈空间结构,形成核心区――重点区――区的都市空间布局和产业分工格局。再次是促进产业互动发展,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最后是推进企业联盟与合作,加强大都市圈内企业的合作。

具体到兰州都市圈,城市产业经济的发展,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竞争力为核心,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引进,发挥资本纽带作用,大力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企业资本的重组;提高第一产业单位产出,壮大第二产业实力,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突出发挥比较优势,优化区域经济布局,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城镇产业发展的重点:一是对农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发展特色农业和城郊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二是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为核心,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调整产品结构,降低产品成本,大力开发新产品,发展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三是以生物医药、新材料和光机电一体化为重点,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四是加快旅游、金融保险、信息服务、中介服务、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强城市对要素的聚集能力。五是以落实和完善优惠政策为突破口,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参与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六是市场定位调控方面,重点是鼓励都市圈城市的产业、产品走向全国乃至国际市场,将部分国内市场让位给非都市圈地区。

需要构架都市圈发展的网络体系,强化都市圈发展的动力 即需要大力建立一体化的都市圈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和一小时交通圈;重点建设一批基础设施工程。同时建设商贸物流网,组建大型商贸集团等。考虑到兰州市特殊的地形特征、现有的交通状况,以及今后兰州市主要发展区位为东边的榆中和西边的安宁区,所以今后主要应发展快速公路(包括市内十字路口立交桥和地下人行道的建设)、铁路(含轻轨铁路和地下铁路)、跨黄河的地下通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彻底缓解兰州市及都市圈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严重的现状。

尽快解决都市圈行政隔离问题 这里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条是都市圈内的各个城市应组织建立协调机构,平等磋商一体化问题;另一条是行政上的合并。建立都市圈发展协调机构与机制,一方面要在省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建立相关城镇(县)协调会议制度和都市圈协调委员会,由兰州市领导牵头负责,定期研究解决都市圈建设过程中可能涉及到跨市(镇)域的重大问题;设立专题议事机构,定期对都市圈进行相关专题研究并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定期建立相关城镇(县)各行业和企业的交流制度及合作平台,加强相关城镇(县)工业、商业、外贸、金融、房地产等行业的沟通和交流,营造企业合作和企业联盟发展的良好氛围。其次从整体利益出发协调相关城镇(县)关系,组织制定兰州都市圈的规划,进行跨部门的规划协调,如都市圈的发展总体规划、交通网络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另外,还要推动经济运行机制一体化,重点是促进相关城镇(县)经济发展政策、要素市场建设的统一和协调。

统筹城乡发展,走工农业和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道路这里主要要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建立统一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这样做,不仅有利于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而且也是实现老有所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兰州都市圈聚集经济的形成;二是既要进行绿色城镇的建设,更要进行绿色乡镇的建设。近年来,随着绿色城镇和生态城镇的建设,有一些地区将那些污染环境的产业转向周边的农村和乡镇,进而导致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是以乡镇生态环境的恶化为代价的。这是一种极其有害的途径和做法,应当禁止;三是尽快打破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局面。尽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不仅有利于劳动力的合理流动,降低流动成本,而且也有助于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和机械化操作的水平,进而提升兰州都市圈的竞争力;四是工业的发展可以依托于当地的资源进行深加工。这里本身就隐含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即农业的发展是工业发展和城镇化加速的基础。

走经营城市的道路 即把城市中的可经营资源如城市土地、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生态环境、文物古迹和旅游资源等有形资产,以及依附于其上的名称、形象、知名度和城市特色文化等无形的资产,通过对其使用权、经营权、冠名权等相关权益的市场运作,最大限度地盘活存量、引进增量,广泛利用社会资金进行城市建设,以实现城市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和效益的最大化,实现城市的自我滚动、自我积累、自我增值的新的城市建设和管理模式。根据市场机制发育的阶段性和城市政府对竞争的不同适应程度,城市经营也因此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初级阶段,仅仅着眼于如何解决城市基础设施资金短缺――属于城市公共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式城市经营”。第二阶段,已考虑到如何提高城市自身整体的市场价值,即将城市作为最大的国有资产来进行保值增值式的经营,也就是所谓的“整体资产增值式城市经营”。这两个阶段属于狭义式城市经营。第三阶段,即“广义的城市经营”,包括了影响城市竞争力的所有方面。

(张贡生教授,兰州商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区域经济与资本市场问题研究。)

上一篇:生态保护与生态补偿 下一篇:芝麻开门:全球超额流动性涌入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