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业改革暗战

时间:2022-05-01 11:32:19

盐业改革暗战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日前独家获悉,国家发改委会同工信部对盐业体制改革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在2009年盐业改革方案基础上,形成了新版《盐业体制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下称《方案》)。

这也是十多年来针对食盐专营体制改革的第七轮方案,此前各方利益相争,始终未能毕其功于一役。此次改革酝酿过程中,“被改革”的中国盐业总公司亦在内部表示了不同看法。

专营弊端

据《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早在2001年3月,原国家经贸委盐业管理办公室根据有关高层的批示,从2001年下半年开始对盐业体制进行调研,但盐业既得利益群体极力反对,又赶上国家经贸委撤销,盐业改革就此搁置,十多年过去了,盐业改革方案始终没有落地。

据悉,这一征求意见稿的主要内容仍然是取消食盐专营,实行许可经营制度;加强严格的监管制度,健全食盐储备体系,确保食盐安全供应;加快盐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竞争力;健全法律法规,实施依法治盐。

本刊记者了解,第六个食盐专营改革的方案是2009年底出台的,当时的方案称:“自《意见》下发之日起,有关部门研究制定食盐准入条件、食盐储备、财政补贴、市场监管等政策措施,完善修改有关法规;2011年废止盐业专营有关规定,取消食盐生产调拨计划管理,允许现有食盐定点企业进入流通市场,允许食盐生产经营企业跨区域经营等;从2012年开始,盐业全面按照新的生产流通体制运行。”

对此,有知情人士透露,第七轮方案与第六轮方案一样,依然设置了新旧体制过渡期,并拿出了推进改革的时间表,时间则向后拖延了5年,就是2017年全面放开食盐专营体制,方案虽然这样规定了时间表,但能否顺利实现,现在还不好说。

中国曾是世界上缺碘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一度有7亿多人口缺碘,占到世界碘缺乏病人群的40%,这是推行食盐加碘和专营的最主要原因。

1994年,国务院颁布了《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从此开始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强制推行加碘盐政策。为了保障食盐加碘,1996年5月,国务院正式《食盐专营办法》。

在这一体制下,食盐管理与经营政企合一,盐业批发企业(主要是盐业公司)垄断食盐批发经营,并行使盐政管理职能。食盐生产企业由行业管理部门颁发生产许可证实行定点生产,生产和调拨实施指令性计划。

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国民碘摄入量严重不足、其他补碘措施难以奏效的特定历史阶段,食盐专营制度为中国消除碘缺乏危害发挥了积极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这一体制的弊端也日益显现,食盐批发企业垄断经营,割裂产销链条,生产企业不能直接进入市场和自主经营,没有自主品牌,缺乏提高产品质量的积极性,损害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

除了上述弊端之外,食盐专营体制实行的区域封锁、划地经营,难以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食盐专营的主体既从事盐政管理,又从事盐业产品经营,政企不分,容易滋生腐败等现象。

2006年,国家审计署曾对中盐总公司及14个省市盐业公司、部分食盐生产企业进行了专项审计,发现诸多问题,如2004、2005年,中盐总公司利用协调生产和销售计划的权力,在编制计划时预留4万吨,分配给本公司投资的盐企。

此外,审计部门还发现,食用盐流通至少通过省市县三级盐业公司,批发环节层层加价,造成流通环节价格偏高。

一家民营盐业生产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目前,一吨盐的出厂价大约为700元,即使加上包装和运输成本,也就是1000元左右,但是卖到市场上就是3125?4906元之间,“是不是暴利一目了然”。

利益之争

据《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多方了解,“被改革”的中国盐业总公司对《方案》有不同意见。目前,中盐总公司已在内部对《方案》作出意见回应,认为《方案》在评价食盐专营体制弊端时,有一些地方是不符合当前实际的。

公开信息显示,中国盐业总公司位于北京丰台区广外大街莲花池中盐大厦,该公司创立于1950年2月15日,现为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国有大型企业。

国资委相关部门官员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中国盐业总公司类似中储粮、中储棉,都是政策性央企,由于中国盐业总公司的体量不大,总体销售额在央企中属于末端,为正局级央企。中盐总公司目前进行了股份制改造,但“这跟食盐专营制度改革没什么关系”。

据《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食盐安全是中盐总公司反对盐业改革的重要理由之一,并强调盐业改革的各种配套政策、技术标准的制定实施及流通主体的培育与完善都有很大难度。

对于放开盐业经营会不会影响食盐安全,上述民营盐业公司负责人认为,放开经营并不意味着政府放手不管。另外,现在工艺流程都比较成熟,加碘并不复杂。“多年来一些部门和企业一直在夸大这个问题,目的就是阻挠改革。”

“我不知道食盐加碘的问题和改革有什么关系?”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陈君石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无论食盐专营体制改革与否,加碘政策以后必须还要执行,这和改革没关系,加碘是在生产环节,而改革是在流通环节,即使以后市场化了,食盐加碘的规定并不会改变,因为政府的职能还在。

近十余年,国家有关部委对中国盐业体制改革先后制定了6个方案。中国盐业协会相关负责人曾公开表示,这些方案由于各种原因都停下来了,其中中盐协会做了大量的工作,“给盐业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原国家经贸委运行局分管盐业的副局长陈国卫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介绍,国家早就在制盐行业进行了改革,取消了对大工业盐的计划管理。当时反对大工业盐改革的理由和现在反对食盐改革的理由如出一辙,但是盐业公司以各种手段推迟了改革。

不过,2014年4月21日,国家发改委官网刊发第10号令,决定废止《食盐专营许可证管理办法》,该消息引起行业内外广泛关注。但随后中国盐业协会与中盐总公司发表声明称,废止《食盐专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的原因在于盐业管理职能由国家发改委移交工信部,并不意味着取消食盐专营,国务院的《食盐专营办法》继续有效,食盐专营政策目前没有变化。

另据《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2014年6月11日,中国盐业协会召开了盐业生产企业关于盐业体制改革座谈会,明确提出“盐业体制改革已经纳入国家深化体制改革工作中”。参会的不少盐业企业表示拥护改革,希望尽快出台方案。

对此,中国盐业协会秘书长宋占京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改革的事情,我们肯定都很支持”。

一位参加会议的盐业生产企业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这次盐业协会态度有所转变,此前都是“反对改革”,现在开始支持改革,立场上也与中盐总公司“分了家”,从整个行业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至于漩涡中的中盐总公司,记者多次联系采访未果,至截稿时一直未作出回应。

上一篇:食盐专营改革往事 下一篇:诗人外交家周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