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践探讨

时间:2022-04-30 07:56:38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践探讨

摘 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于以林地为主要生存依赖的山区来说,意义重大而深远,被誉为“农村第二次改革”。对我区来说,集体林改事关农村千家万户的利益,是一项重要的惠民工程。我区乃至全市集体林改已先行一步,大部分集体林地已流转为个体经营,经营权放活,产权已明晰,只是按照现行政策要求,改革还需进一步延伸和完善。

关键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问题;对策

1 林业发展基本情况

宿豫区环抱宿迁中心城市,国土总面积1123km2,下辖16个乡镇,共189个行政村,总人口62.42万人,林业用地面积26760hm2,其中商品林面积23940hm2;生态公益林面积2236hm2。全区林木总株数2200万株,活立木蓄积总量178.3万m3。全区森林覆盖率达24%,林木绿化覆盖率28%。全区99%以上农户均有林地,林业收入占家庭收入的17.5%,拥有6670m2以上营林大户46个。全区木材加工企业68家,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2家,林业产业年产值8.5亿元。此次纳入林改面积为1.44万hm2,宿豫区近年来已发展林业为抓手,大力推进生态建设,64万宿豫人正沿着“生态宿豫、绿色家园”的生态大道阔步前进。

2 落实林地使用权及林木所有权的形式及措施

2.1 高度重视,强化领导,切实加强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组织领导

年初,区政府印发《宿豫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8月10日,区政府专门召开全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动员大会,副区长叶锋就林改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并分别与各乡镇签订了林改工作目标责任状。区农委和各乡镇也相应配套经费,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2 广泛宣传,反复培训,切实提高林改人员业务和政策水平

2010年8月、9月,区政府先后组织4期600人以上林改培训班,各乡镇分管副镇长、林业站长、村组林改人员及部分林业大户、群众代表参加培训,参训人员比较系统地学习打好基础。区农委还组织区林果站干部职工参加上级业务部门的林改培训会,并在调查摸底、村民决议、股权证填写、林权证办理等关键环节,分期举办林改骨干培训班,各乡镇也相应举办村镇培训。通过各种传媒融入林改的积极性,为林改工作顺利实施营造了良好氛围。

2.3 把握原则,尊重民意,因地制宜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始终把尊重农民意愿、维护群众利益贯穿林改全过程。一是在方案制定上,发动群众,集思广益,把政策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制定切实体现群众意愿的实施方案。二是在选择方式上尊重农民意愿。充分尊重林农的自,鼓励各村社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自主选择确权到户的方式。三是在调查登记上尊重农民意愿。在坚持尊重历史、尊重农民意愿、尊重现行林改政策的前提下,制定了“四到场、四签字”的调查登记制度,即在调查统计和勘界确权时,做到林权权利人、相邻林权权利人、林权勘界技术人员、乡村林改工作组四方人员共同到场,经双方当事人认可,四方现场签字盖章并公示后再予以统计、登记。四是在林地经营上尊重农民意愿。确权发证、落实林经营主体仅仅是林改工作的第一步。面对我区林地分散、人均林地少的问题。我们在林地经营权限、方式问题上,坚持在守法的前提下,完全由林权所有人说了算。

2.4 依法办事,规范操作

在改革过程中,我们坚持依照法律、法规、政策办事,严格遵循《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森林法》等法律法规确定改革政策,妥善处理改革过程中碰到的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具体问题,切实做到依法办事。同时,参照有关法律法规,我们还出台了《宿豫区林权纠纷调处办法》,依法、有序调处林权纠纷,维护生态稳定和社会和谐。

3 取得成效

至2010年11月底,全区16个乡镇189个行政村已基本完成改革任务,共完善承包合同12877份,落实改革面积1.44万hm2,落实承包到户登记面积1万hm2,实行均股均利面积4246hm2,分配集体林地股权107639份,发放股权证书107639个,已办理林权登记发证2324份,村民表决实行集体统一经营林地29.8hm2。全区集体林地改革率近100%。

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得到有效落实。通过改革,明晰集体林权关系,承包者对林地倍加珍惜,加强护林,有效地遏制了盗砍滥伐滥用林地等破坏森林资源的不法行为,减少了森林火灾的发生,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吸引社会投资,带动了林业经济结构的优化,提高了综合效益。有效增加林地利用率,提高林地产出率,促进林农增收。促进林业产业发展和生态宿豫建设,通过林改,极大地调动了农民造林营林的积极性,仅今秋明春全区已落实造林地块570个,造林潜力466.9hm2以上,全区林业呈蓬勃发展势头。

4 总结

生态宿豫建设生生不息,林权制度改革永不停步。在今后的林业发展和改革工作中,我们将做到: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努力,扎实做好林改后续工作:一是做好林改后期工作。对改革进行查漏补缺,全面跟踪、检查,巩固改革成果,做到林权发证到位,建档归档到位,确定农民经营林地的法律地位。二是完善林改配套政策。继续深化林改工作机制体制创新,积极为林农提供政策扶持、林权自由流动和投融资等社会化服务。

上一篇:宿根花卉种植中存在的问题及养护管理探讨 下一篇:从需求视角浅析高校教师职业发展阶段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