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调查与分析

时间:2022-04-30 06:42:38

贵州省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调查与分析

摘要: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是提高辅导员职业技能,促进辅导员“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发展的有效渠道。贵州省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起步晚,发展慢,存在组织体系缺乏、重视程度不高、培训形式单一、激励机制缺失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贵州省高校辅导员队伍健康发展,进而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贵州省高校辅导员技能大赛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才能有效提升辅导员职业技能,并充分发挥辅导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5.044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24号令)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高等学校应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内容。”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的高低,职业技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和大学生的健康成长。2012年,基于对《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等系列文件和政策精神的深刻理解,教育部思政司创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赛代训、以赛促训”,首次将高校辅导员请上了检验辅导员职业技能的“大舞台”――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研究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对提高辅导员职业水平、搭建辅导员沟通舞台、转变辅导员工作思维、陶冶辅导员职业情操、强化辅导员敬业精神,推动和引领高校辅导员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发展均有重要现实意义,更有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和学生管理工作质量。

1贵州省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现状

较之其他省份、地区,贵州省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起步晚、发展慢。2012年、2013年,贵州省未开展辅导员技能大赛,直接选送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等高校的3名辅导员参加国赛。2014年、2015年、2016年,贵州省连续开展了三届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其中,2014年大赛共有22名选手参赛,项目包括主题班会(视频展示)、主题演讲、个人风采展示。2015年大赛共有49名选手参赛,项目内容包括主题班会(视频展示)、笔试(含基础知识、博文写作)、案例分析、主题演讲、谈心谈话。所有参赛选手按照大赛流程,参加全部项目比赛,取大赛前十名参加第五赛区片区赛。2016年大赛共有59名选手参赛,项目内容包括主题班会(视频展示)、笔试(含基础知识、网文写作)、案例分析、主题演讲、谈心谈话,并第一次按照国赛标准,将主题班会、笔试、案例分析划为第一阶段赛,主题演讲、谈心谈话划为第二阶段赛。第一阶段赛比分进入前二十名者方能进入第二阶段比赛,最后取前十名代表贵州省参加第五赛区片区赛。

纵观五年贵州省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大赛明显呈现出省教育厅、参赛院校重视程度加大,参赛各级院校逐年增多,大赛比赛项目逐年规范,参赛辅导员数量逐年攀升,辅导员个人技能不断提升,比赛成绩不断提高的良好趋势。

2存在的问题

显然,贵州省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的开展对贵州省辅导员职业技能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推动了贵州省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健康发展,提升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但我们仍需清醒地看到,目前贵州省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中仍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2.1大赛存在的问题

2.1.1组织体系缺乏,重视程度不够

高校辅导员是专职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行为管理工作的骨干力量,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实际工作中,由于职业认同度不高、职业特征不明显等客观原因,辅导员的工作往往被忽视。目前,贵州省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的开展几乎完全依靠贵州省教育厅的文件安排,依旧是以教育部、教育厅、学校、学院“自上而下”的方式组织要求实施的,以行政力量来推动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的正常开展,并未形成严密的大赛组织体系。同时,各高校教师职业技能大赛、学生职业技能大赛的开展如火如荼,而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则“冷锅冷灶”。贵州省高校,仅有少数本科高校(如贵州大学、贵州财经大学、贵州医科大学等)按照全国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标准设置大赛项目,同时通过校级比赛层层选拔各学院优秀辅导员参加省赛,而部分高校仅仅按照文件要求由学院择优推荐,直接进入省赛环节,凸显重视程度不够。

2.1.2培训形式单一,培训方法守旧

当前,大部分高校针对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的培训形式单一,高校之间缺乏交流,基本都是采取选手自行学习的方式,不能实现优势互补。只有最终进入片区赛的选手由贵州省教育厅、贵州省高校辅导员培训中心安排集中培训,而培训方法往往也是采取传统的授课或讲座的方式。高校之间的交流缺失、培训形式的单一和培训方法的守旧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在比赛环节中,除少数选手能把握大赛的要求和答题技巧,取得较好的成绩外,大部分参赛选手明显感到理论与实际脱节,抓不住问题的实质和关键,从而感到力不从心。表面上看,是比赛准备不充分、比赛经验不足等客观存在的问题,实质上来说,就是知识的不足、需求的迫切与培训的缺失之间的矛盾,造成了贵州省高校辅导员在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中的竞争力不佳的实际情况。

2.1.3激励机制缺失,激励效果不佳

高校辅导员有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的心理需求,参加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是实现自我的途径之一。要调动辅导员参加高校辅导员技能大赛的积极性,就应该高度重视辅导员激励工作。合理的激励机制的建构和完善是推动高校辅导员技能大赛的原动力。但目前现实情况是针对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而言,激励机制严重缺失。从省级层面到学校层面,没有专门针对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的健全的激励机制。物质激励不高,精神激励不足,导致辅导员整体参与度不高,很多辅导员不了解甚至完全不知道高校辅导员技能大赛。在访谈中,有辅导员表示如果不是硬性要求,自己绝不会主动报名参赛。激励机制的缺失,成为辅导员不愿意参加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的直接原因之一。

上一篇:高职院校高水平情境式教材设计与实践 下一篇:高职计算机应用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