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课堂教学导入技巧例谈

时间:2022-04-30 11:25:06

生理学课堂教学导入技巧例谈

【关键词】 导入技巧;课堂教学;生理学

文章编号:1003-1383(2007)04-0462-02

中图分类号:G 642.421

文献标识码:B

所谓课堂导入,是指在课堂教学伊始的3~5分钟内,教师和学生所有教学活动。导入环节在课堂教学中虽时间不长,但却十分重要。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学导入得好不好,是一堂课上得成功与否的关键。一段精巧的、紧密结合教学内容的课堂导入,能在短时间内有效地唤起学生潜在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里状态下,思维随着导入的展开,进入主题,渐入佳境,为教师讲授新课做充分的预热。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生理学课堂导入技巧问题谈一谈个人的浅见,以促进交流。

一、设疑式导入

根据学生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用简短的语言创设一些疑问,设置悬念,引起思考,努力激发学生想知道、想弄清问题的欲望然后引入。如讲“体温”一节时,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无论严冬还是酷暑,你的体温总是保持在37℃左右;一进入蒸汽浴室就突然出汗;患上感冒时即使发热,体温上升时你也会感到寒冷、发抖,而当治疗后恢复正常时,即使体温下降你也会出汗,知道为什么吗?”教师引而不发,学生疑问重重,求知欲倍增。教师因势利导,这时导入授课内容――体温,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为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创造了有利条件。采用该法的要点是,在章节开始,编拟适合学生认知水平,形式多样,发人深思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联想,达到设疑激趣的效果。

二、形象式导入

学生对具体的、直接的、新鲜的事物最敏感,而对那些抽象的、理性的事物却感到乏味、枯燥,甚至厌倦。因此,教师必须利用有利的一面,转化不利的因素,采用巧妙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实验演示、模型等方法,把抽象的概念或功能形象化,以增强记忆,加深理解。如,以打开香水瓶盖使周围人闻到香气为例,讲解扩散现象。再如,“肾小球滤过及肾小管的重吸收分泌”一节内容较抽象,通过先展示教师自制的肾单位模型(见图1), 让学生先观察其结构、组成,再边指导边讲解,既降低了教学难度,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图1 肾单位模型

三、相关新旧知识比较式导入

教学中先复习相关知识,并以此为基础,联系对比引导学生思维而进入新课。例如,心肌电生理特性的教学,首先将神经细胞动作电位曲线与心室肌动作电位曲线画在黑板上,从直观上进行比较,学生很容易看出:①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升支与降支基本对称,而心室肌动作电位的升支与降支不对称;②二期平台期是心室肌动作电位的特征所在;③心室肌动作电位复极时间长。然后,从产生机制上进行比较,先让学生回答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上升支和下降支产生原因,在此基础上再讨论心室肌动作电位的分期及产生机制,强调指出平台期是二者区别的关键、是造成复极时间长的原因,也是心室肌动作电位的特征。这样的导入很自然地引导学生从旧的知识过渡到新的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找出比较对象的特征和异同点,易突破难点,并帮助学生理清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便于理解和记忆。这种方法使学生能从类推中促进知识的迁移,发现新知识。

四、故事式导入

故事式导入,是指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富有启发性的故事设疑导入。生动有趣的故事,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引发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极大兴趣。例如,讲“神经调节”的反射弧功能时,我设计如下故事导言:一天,名医华佗,治疗一个患“烂肠痧”的病人后累得筋疲力尽。为了解除疲劳,他喝了些酒。华佗因劳累过度,加上空腹多饮了几杯,一下子喝得酩酊大醉。他的家人被吓坏了,用针灸针刺入人中穴、百会穴、足三里,可是华佗没有什么反应,好像失去了知觉似的。家人摸他的脉搏,发现跳动正常,才相信他真的醉了。过了两个时辰,华佗醒了过来。家人把刚才他喝醉后给他扎针的经过说了一遍。华佗听了大为惊奇:为什么给我扎针我不知道呢?难道说,喝醉酒能使人麻醉失去知觉吗?这就是即将要学习的“神经调节”的反射弧功能的内容,学生深感有趣,学习热情格外高涨,教学活动进行格外顺利。

五、多媒体课件式导入

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现象和机体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医学基础学科,概念和机制都有较高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且难讲解、难记忆。多媒体课件教学信息量大,图像直观清晰,文、图、声、动画并茂,形象生动[1],将板书和绘图难以表达的抽象生理学理论、概念、过程和机制等生动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并辅以配音说明,使学生的学习思维清晰,增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例如,在讲解“肌细胞的收缩功能”时,首先通过逐渐由宏观到微观演变过程的骨骼肌细胞结构模拟图,让学生看清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在学生急切渴求解决疑问――肌肉是如何产生收缩时,以动画图像演示出:骨骼肌收缩机制――滑行学说。接着又以生动的动画效果模拟出肌凝蛋白横桥在分解ATP获取能量后,横桥向M线方向扭动。画面中出现细肌丝向粗肌丝滑行过程。通过逼真的动画效果与视觉效果的融洽,配以教师的细致解说,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其更有效的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反馈,暂停、慢放或重复播放所需材料,并对同步播放的视频画面加以讲解说明,使教学动静结合、生动有趣,使抽象、静止的知识、概念“活”起来,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是一个愉悦的过程,而不是一种负担,学习积极性提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2]。通过多媒体感知认识和交流,把课堂教学激活,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并形成学习动机。

六、事例导入

生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临床工作息息相关。教学中,恰当地联系社会生活,个人经历的实际或临床实际,通过设问和讨论形成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而导入授课内容。例如:在讲呼吸运动的调节前,引入如下事例:嚎啕大哭的孩子,哭得好好的却突然没声了,连呼吸也嘎然而止,一会儿小孩的呼吸又恢复了正常。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学习了呼吸的化学反射性调节后,同学们就能找到嚎啕大哭的孩子出现间断性的声音消失和呼吸停止的原因。

七、看图说话式导入

用板图直接展示具有周期性特点的生理现象各期的变化内容,凸现教学要点。如讲“心动周期中心室泵血过程”时,先绘出泵血过程各期的板图(见图2)[3]:图中用彩笔标明泵血过程各期中瓣膜的开闭情况及血流方向,以引起学生的选择性注意,先由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说出各图的特点,然后结合解剖学知识讲述随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时室内压的改变,从而改变瓣膜的功能状态,出现射血与充盈。看图说话与理论详解有机结合,循序渐进,一目了然。这样使学生的思路及时启动,激发学习兴趣,使一些枯燥难懂的医学基础理论课变得生动、有趣,这对理解知识与无意识记忆知识都有很大用处。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灵活运用导入技巧,应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方定志,万学红.医学教学方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9.

[2]周莲英.浅析多媒体辅助教学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17):66-67.

[3]刘玲爱.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68.

(收稿日期:2007-05-14 修回日期:2007-07-12)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河池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 下一篇:精神镇痛法在分娩镇痛中应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