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离家出走的孩子

时间:2022-04-30 10:44:38

一、事件回放

2012年12月28日早上,我起床发现,昨晚下了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虽然入目的是稀稀拉拉的白色,但是汽车,草坪和屋顶上的那片白色,都证明雪曾经来过。上班来到学校,发现邻班的教室炸开了锅,本以为是下雪后的新奇,没想到议论的是他们班两个同学离家出走,一夜未归。办公室里邻班小张老师,神情憔悴,明显是昨天晚上没睡好。她讲道,出走的学生一个姓马,一个姓柳,昨天晚上,这下第一场雪的晚上,这寒冷的晚上,这两个学生离家出走了。她回忆了昨天那两个学生在校情况,并没受到什么批评,也没和同学闹什么矛盾,一切和平常一样。今天,学生反映,这两个学生前几天就提到过要离家出走。昨天傍晚,还找了两三个同学问,要不要一起离家出走。同学没答应,他们就叮嘱不要告诉别人。可见,这两个学生的离家出走是有计划的。上午八点多,在外面寻找孩子的家长,打来电话说:孩子找到了,昨天晚上两个孩子在一间小柴房里过了一夜,早上又冷又饿地来到一个超市取暖,也想吃点东西,可钱又不够,就在一边小声哭泣。超市老板觉得奇怪,问明情况,打电话给家长。家长才从小超市领回孩子。现在正回家吃早饭,吃完饭会到校上课。孩子回校后,小张老师细细了解了他们出走的过程,据马姓学生说,学了《乌塔》这篇文章有了独自外出的念头,前几天他们在玩的时候发现一间柴草屋能从窗口爬进去,里面堆放的柴草较多,玩起来很有趣,萌生了离家出走后,在里面过夜的想法。他和柳同学一拍即合。又想找几个同学一起做这件事,没想到别人都不愿意,最后这两个顽强分子,做出了这件事情。在那天晚上九、十点钟的时候,外面北风呼呼作响,柴草屋里没有了他们玩耍时温暖的感觉。他们也曾想放弃,两个人商量了一下,但怕被父母责骂,被同学耻笑,又坚持了下来。半夜下起了小雪,凛冽的寒风,加上肚中的饥饿,让他们无法入眠,开始后悔离家出走的轻率。可那时,想回去又不敢了。等挨到早上天有点亮了,他们再也受不了了,就到超市去取暖。两个人,背着书包,衣冠不整,面色憔悴,饥饿、寒冷、担心、害怕、睡眠不足促使他们瑟瑟发抖,不由自主小声抽泣。超市老板一问,就把情况告诉了他,这才通知父母,回到温暖的家。

二、出走学生家庭状况

马姓学生是正常家庭的孩子,只是父母工作较忙,平时不怎么留意他。每天傍晚放学回家,家里往往是只有他一个人。所以他就经常和同学在外面溜达,等到父母差不多回家的时候,再回家去。他平时遇到些什么事情,都自己解决,有些什么想法,也无人倾诉。出走的那段时间,父母回家更是晚一点,每天七、八点才回。他回到家里比较孤独,所以和柳同学走得很近,玩到挺晚再回去。柳同学是离异再婚家庭,爸爸赚了钱不给妈妈花,让她自己去赚。家里矛盾重重,放学回家,家里不是冷冷清清,就是吵吵闹闹的。这使他性格比较孤僻,遇到一点小事,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半天不出来。因为和马同学玩的比较多,所以比较要好。一般马同学有什么提议都会去照做。那天晚上,八点多马姓学生的家长发现孩子没回家,开始打电话,亲戚、朋友、老师、同学,到处询问。在了解到和柳姓同学有可能离家出走后,忙联系到柳姓孩子的家长四处寻找。集士港的大街小巷、公园、网吧、超市……找了个遍,马学生的爸爸甚至还赶到宁波的车站码头寻找了一番。发生孩子离家出走的事后,马、柳两个孩子的家长作了深刻的反思,认识到平时要多陪陪孩子,多和孩子沟通。

三、出走学生心理分析

1.猎奇心理作祟 马学生学了《乌塔》这篇文章后,看到乌塔独自一个人游历欧洲,就觉得自己也要做出胆子比较大的行为来,又恰好发现一个非常好玩的柴草屋,就萌生了离家出走,在那里过夜,证明自己胆子很大。出于好奇心,他们就轻率出走了。导致这一行为,既有他们青春发育期的心理变化的原因,也有家庭教育缺失的原因.

2.逞强心理作怪 在和同学对话中,他们觉得离家出走是件很勇敢的事,能有离家出走决心并离家出走的,就很厉害。他们在出走当晚,曾经想放弃,但又拍被同学耻笑,半途而废,又坚持了下去。四年级的学生,他们渴望表现出自己的与众不同,渴望显现自己的天不怕地不怕,渴望做出一些别人不敢做的事来,以便让别人崇拜自己或者使自己在同学中更有面子。这种逞强心理作怪,才造成了他们离家出走,中途坚持。

四、学校心理干预

2012年的时候,虽然学校开始关注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但还没有建立心理辅导室,没设心理信箱。如果有心理信箱,心理辅导室,学生可能会把自己的烦恼找心理老师倾诉。这样离家出走的事情就可以提前干预,进行正确引导。那两个学生在离家出走前,其实有明确的表示,但我们老师却不了解。如果班级里有心理委员,可做班里的心理观察员,由于经常接触,他们更了解同学们的情况,发现谁有焦虑、负面等情绪,就向老师报告,由心理老师跟进辅导。

马、柳两个孩子的离家出走事件,给学校提了醒。中高年级学生正处在“心理断乳”期,开始从心理上依附父母,发展为独立意向强烈。他们独立活动的愿望日益强烈,迫切要求得到别人的尊重、信任和友谊。此外,这个阶段的孩子精力旺盛,求知欲强,而实际的知识水平不高,缺乏社会经验,容易受到社会上某些人和事的不良影响。真正出走的孩子固然不多,然而据心理学家最近的调查表明,存在这种思想的青少年却占有一定的比例,可见这一问题不容忽视,

学生的心理构成是非常复杂的,正如苏轼所言:“人之难知,江海不足以喻其深,山谷不足以配其险,浮云不足以比其变。”只有在教育和辅导的过程中逐步深入,才能探知其心灵,掌握更好的辅导方法,让更多的问题学生获得心理的调治,帮助其养成健康的人格心理。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集士港镇中心小学)

上一篇: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术语英译体现的翻译方法 下一篇:《雾都孤儿》中的人物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