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从课外阅读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组织能力

时间:2022-04-30 07:23:57

浅谈从课外阅读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组织能力

【摘要】研究性学习重在学习的过程、思维方法的学习和思维水平的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成果,,不一定是“具体,,而“有形,,的制作成品,其目的是发展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本身也就是它所追求的结果。

【关键词】自我组织自主学习发言议论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3-0198-02

自我组织技能就是能制定学习计划,选择自学形式,能编排学习程序和学习时间表;能选择有利于自己学习的环境和排除不利因素;能规定自学活动的细则;能对学习活动作自我检查;能自我考核学习效果等。

当今年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快,没有自我组织技能就不可能顺应潮流的发展回应时代的挑战。一位未来学家也曾预言:未来的“文盲”将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一些没有掌握学习方法不会自己钻研问题,缺乏预见能力的人。时代的要求给“培养学生的自我组织技能”提出了紧迫要求。可是人的知识的获取,是离不开教师的教授的,但这种知识毕竟是有限的,更多的新的知识的取得,全靠学生自己,而且,教师教授的时间也是有限的,不可能随时跟在学生身后,所以更多的时间还要学生自己去把握,自己利用时间去学习和钻研。自我组织技能可反观出一个人有无独立学习的能力,继后才能谈得上如何去提高学习的效率。

那么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自我组织技能呢?对于中学生日益紧张的课时来说,仅靠课堂教学来贯彻这些能力的培养,显然已经不够,因此课外拓展型课型——语文的研究型课程就应运而生了。

面对学生的拓展课,我开始有步骤有计划的实施我对这一届学生的自我组织能力的培养。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发展,同时又兼顾到课堂教学的深人性,我的计划是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从最初的美文介绍,略加评点,再到课外古典诗词的鉴赏,直至课外文言短文的阅读理解,一步步的引导学生进入语文学习的精髓,直至学生的自我组织技能的形成。

在具体的操作程序中,我认为最主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如高中语文大量的古典诗词和文言短文的学习,学生一直敬畏如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传授一直不能在学生的课外学习中贯彻下去,很少有学生会将古典文学名作当作课外兴趣文章去读。因此我在研究性拓展课上以教材设置为基本线索,设置了几个专题:如项羽人物的评价,晏子的故事,春秋大事介绍等等,学生在阅读了这些古典名作后,交上来的文章就极有质量。另外还设置人物专题:如苏轼、柳宗元、韩愈等的人格魅力探索,这类专题使学生有了钻研的兴趣,不论结果如何,学生都大量的接触到了这些古典名作,拓宽了眼界,锻炼了自己的组织材料,筛选材料的能力。这种兴趣一直延伸至我后期的自主介绍古典诗词和文言短文的实词积累与语法介绍中。

其次教师对于研究性拓展课要有足够的重视,根据自己的教学计划编排好课外学习的程序,也就是自己要有一整套的有关培养学生的自我组织技能的教学计划,思想上重视。学生开学有语文学计划,课外研究的文言有具体的达成计划,编排好学习程序。这样做很有好处,这正如一位心理学家说过:目标能使你有所期望和主动行动,使学习效率明显提高,没有目标或目标不明确,都会造成学习的浪费。

例如我安排了美文鉴赏,要求每个学生每天都要评点一篇自己认可的好文章推荐给大家,能说出自己读过的散文的主题及情感导向,能站在自己的角度和作者的角度以及社会的角度不同的多方位的评价作品。每个小组都给出阅读的方向:如余秋雨、赵丽宏、沈从文作品介绍,让学生带着目标学习比盲无目的的读书效果要好得多。高一的第二学年安排了诗歌鉴赏专题,要求各学习小组以诗歌题材为基本标准,对自己选定的诗歌做内容的描述,意象的分析,艺术手法的总结,而在高二的第一学年就安排了文言文的阅读理解以及实词积累。随着学习的推进,不断地加大研究的难度以及力度。

学生在这些系统的语文活动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锻炼了自我组织技能。他们从老师布置的任务开始,就要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编排学习程序,选择有利于自己学习的环境和排除不利因素,并能对自己的研究结果做总结,作自我检查。

1 利用课外文言短文的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熟练的使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的能力

首先要求学生必须人手配备一本古汉语字典,要求学生在日常的文言学习中就要使用字典。在实际学习中,有些学生往往不注意使用,因而它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究其因,是学生懒,怕费事,盲从轻信,或是只查自己不认识的宇词,对于那些虽识但意义模糊,用法不清的字词则轻易放过,时间长了,债台高筑,从而影响以后的学习。教学生使用字典,还要教他们善于使用字典词典,会自己根据具体语境找到最合适的字词义项,并学会总结积累典型例句。本学期我在自己任教的两个班级中开展了文言短文的拓展性研究学习,每个班分成四个小组,确定专题,如人物传记方面的,古人勤学典故,生活常识,学习方法方面的等等,由学生自己寻找市面上能见到的一些文言短文材料,然后查字典翻译,每个同学在自己负责的短文翻译中必须精讲3 4个文言实词,不仅将所有的义项列出,而且还要配上例文,尽量是自己和其他同学都很熟悉的文句,以方便理解和记忆。另外还要将自己所找的文言的主题用一到两句话概括出来,为使学生有成就感,每个学生都将自己的作品做成ppt形式在每节语文课前的5分钟内展示。这样一个学期下来,学生从刚开始的不会做到后来的相互学习,相互比赛,作品做得越来越精致,内容越来越翔实,每次展示都吸引大量同学奋笔疾书抄录上面积累的文言实词。学生个个动手,人人争先,学习向纵深发展,学生学习兴趣越浓,教学也就顺水驶船了。

叶老有句名言:“无论什么人都应该把字典作为终身伴侣,以便随时解决语言文字的疑难。”它形象地论述了字词典等工具书在学习乃至人的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学生之所以不愿意使用工具书,是与他们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一味地唯师、唯书,人云亦云有关。因此让字典给学生以文言学习的成功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如徐迟的《黄山记》,写登黄山最险处鲫鱼背时“稍栗”。很多学生囫囵吞枣,把“稍”作“稍微”或“渐渐”解,这就和前文“最险处”相矛盾。通过研读,查阅字典,独立思考才得出正确结论,“稍”是“非常、最”的意思。教会学生使用字典就会帮助学生走出文言学习的困境。

2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也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能力

学生在小组中分工明确,在查找资料时你帮我助,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研究性学习主张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重过程而非重结果,因此从理论上说,每一个智力正常的中小学生都可以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创造意识和能力。由于研究性学习是问题解决的学习,学习者面临着复杂的综合性的问题,因此就需要依靠学习伙伴的集体智慧和分工协作。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学习者还需要了解不同的人的个性,学会相互交流与合作。这种合作包括合作的精神与合作的能力,例如彼此尊重、理解以及容忍的态度,表达、倾听与说服他人的方式方法,制定并执行合作研究方案的能力等。因此合作学习在提高创造能力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

3 课前的展示锻炼了学生的发言议论的能力

这种“说”的习惯,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最广,作用最大。然而,学生却最怕“说”,要让他们写一篇文章,读一份报纸还可以,但一让他们限时限材有条理地说,则多数人吞吞吐吐,前言不搭后语,令听者难懂。教师在作这方面尝试的时候,一要明确要求,要言之有物,言之有序,二要加强训练,从易到难,从短到长,循序渐进。三要持之以恒,不可间断。通过一学期的文言课件展示,每个同学都锻炼了自己的发言议论能力。多数学生为使自己的展示出彩,做了充分的准备,讲解自己的作品时都条理井然,语言流畅。

总之,研究性学习重在学习的过程、思维方法的学习和思维水平的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成果”不一定是“具体”而“有形”的制作成品,其目的是发展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本身也就是它所追求的结果。只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身参与创造实践活动。自主探究性语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语言感知能力,掌握语文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又要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本学期的课外文言阅读的资料收集中学生有了分析资料、取得结论、表达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学会了通过同伴之间的积极的相互影响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性,并共享资源与成果。

上一篇:浅议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下一篇:浅谈高中生物阅读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