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在四季

时间:2022-04-30 04:59:25

养生在四季

情志调节保健的基本法

五神脏调节学说是以上述情志论为基础,其核心论点是情志相胜,更相为治,及抑情预治。情志相胜,是指有意识地诱导一种情志,并使其产生调整或抑制所存在的不良或偏离情绪效果的过程。如悲胜怒,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喜胜忧,“胜”体现为制约或调控的关系或作用。更相为治,是指有目的地努力改变或调整自身情志及行为,以达到养心调神、心身健康的效果。因此中医提出“十二少”,即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行,“少”即为“不要”或“不再”。抑情预治则意指顺应地保持良好的情绪水平或乐观自在,也可达到避免情志过伤,防病健体的效果。此即所谓“智者乐,仁者寿”之说,其“智”意为豁达,“仁”意为善良。

现代生活,充满了焦虑、寂寞、苦恼、忧伤、彷徨和无奈,加之生活压力过大、精神过度紧张 、工作节奏加快及高度的竞争性、人际关系复杂化,有越来越多的不良、消极的心理活动情绪(包括抑郁、焦虑、忧愁、惊恐、怨恨、悲伤、愤怒、恐惧、嫉妒、委屈、紧张、不安、惊异、羞耻等)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其危害有时比细菌病毒更厉害,不是药物所能及的。因此在当今纷繁复杂、充满竞争的社会中,尤其要学会适时调节情志,陶冶性情,平衡心态,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在竞争中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按照现代心理学所描述的心理过程,中国传统医学中的情志保健法又可归纳为以下四个系列:

1.心疗:主要是指通过调养摄取良好或适切的情绪、情感状态,以达到转移注意,改变心态,适应机体功能水平的变化,从而再获取新的适应能力水平。心疗包含双重的内容,一则是将心理状态的不良变化通过躯体功能状态的变化而逐渐排除,二则是将躯体的不佳状态通过情绪状态的调整而逐渐适应。因此,为达到心疗的目的,应注意个体与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的一致性、协调性及相关性。

2.知疗:主要是指通过言语的开导,助其改变认识问题的观点,从而提高认识问题的能力与水平,达到重新调整自己,解除消极状态的效果。知疗的基本方法为四点,即“告之其败”,败即为失败之意;“语之其善”,善则指善于之意;“导之其便” ,便可解为随意;“开之其苦”,苦即烦脑。知疗的核心是认识与行为的结合,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3.情疗:主要是指用一种正常的情志活动去改变另一种不正常的情志活动,以达到调整情志,重新恢复平静或稳定的目的。其理论根据为,“悲胜怒,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喜胜忧”。因此,情疗又可分为,喜疗,即使人欣悦,以克服抑郁忧伤的情志;怒疗,即使人动怒,而控制另外不良情绪的发展;恐疗,即利用突然的刺激来消除某种情志失调;悲疗,即使人产生悲哀情绪而抑制亢奋的情绪;思疗,即指通过引导思考以解脱或对抗已产生的负性情绪,运用思疗也可以克服或调整各种情志异常。

4.意疗:主要是指通过有意识地运用正常心理活动和改变生活方式或环境,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或心理上的损伤,如已产生的绝望、嫉妒、孤僻、消沉等。意疗可分为两种方式,感化法和回避法,前者是通过感动对方而使其消除情志烦乱,后者是通过改变可能导致情志变化的环境条件来冲淡或缓解已产生的心灵伤害。此即为,“志意治,精神进,病可愈”,其“治”意为增进,“进”意为改善,“病”意为衰弱。

上一篇:中国敬老宣传大使刘一祯 下一篇:避开您的“多事之秋”:谈围绝经期女性的情志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