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职生学习化学的心理障碍的一些思考

时间:2022-04-30 03:32:25

对中职生学习化学的心理障碍的一些思考

摘要: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给中职化学教育带来一些困惑与挑战:中职生文化基础普遍较差,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有不少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存在定势、依赖、轻视、恐惧等心理障碍,导致化学学习能力较差。本文就学生学习化学的心理障碍及对策作一些探讨,以期对学生学习化学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职生学习化学心理障碍

近几年来,随着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中职生文化基础好坏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很多同学“谈化生畏”,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多数学生学习化学的动机不强、兴趣不浓、有焦虑、责任感缺失。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获取新知识或形成新技能时,如果有一个积极的心理,其接收的效率将大大地提高。因此研究中职生学习化学的心理障碍,对优化化学学科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中职生学习化学的常见心理障碍

1、“定势”心理

中职学生已经有三年的初中学习,对自己的学习能力都有一个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这种评价是学生本人对自己在群体中位置认识的定势心理。如,“我初中化学学得很好,职高的化学肯定会学得很好”,“我平时成绩较差,化学肯定也学不好”,“我记忆力不好,化学式就像‘绿豆芽’肯定记不住”,“我笨手笨脚,化学实验肯定做不好”等等,自我感觉良好的“定势”可能使自己盲目乐观,跟着感觉走,可能在不经意间落伍;自卑的“定势”使自己过早地失去信心。

2、“依赖”心理

中职学生由于学习基础差,学生原有的化学知识、方法、技能积累比较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依赖心理,总是希望老师对化学知识进行归纳概括并分类、总结一一讲述,希望教师提供详尽的解题过程,到时看一看,便于自己模仿套用;在讲授新课时不认真听课,只等着老师讲解课后练习;学生对 “为什么这样?”,“是什么”,“有没有更好的”等问题不再思考,忽视化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忽视结论的得出过程,以后遇到实际问题时往往是束手无策。例如,初中化学课本上介绍了收集O2、CO2两种气体收集方法,学生很容易记住,职校学习中“收集C2H2该用什么方法”这个问题感觉很难解决,不知从何入手。更为严重的是部分学生平时学习不认真,只想着考试前等老师点考试题目或划重点,这种过分的依赖心理,使学生的原有钻研精神被压抑,创造的潜能遭扼杀,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渐丧失。

3、“轻视”心理

由于中职的培养目标主要是直接从事某一专业、工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有直接面向社会的特点,很多学生进入职校后普遍具有重视专业课,轻视文化基础课的思想。而许多学生之所以选择职业学校,很大原因在于文化基础课差的缘故。因此,进入职业学校后,他们都倾向于希望“扬长避短”,逃避困难,追求所谓的“专业发展”,将来能从事有一技之长的技能型工作,不再认真学习文化基础知识。有少部分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很傲气,根本不在乎学习,他们只想着混日子,混个毕业证。

4、“恐惧”心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现象丰富多彩,千变万化,一方面通过化学实验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化学实验中有关物质如浓硫酸、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氢气易爆炸,一氧化碳有剧毒等,若使用不当极易造成意外伤害;有些化学实验中反应非常剧烈,如甲烷与空气混合物点燃后爆炸等。再加上有些同学受家庭因素的影响形成了胆小、事事惧怕的性格,对动手操作只谈“不”字。这些因素都容易引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惧怕心理,不敢动手操作实验,并有可能弥漫到对化学学科的惧怕,从而影响到化学学科的学习,。此外还有些学生因学习基础不好,唯恐学不好而产生莫名的恐惧,时常带着恐惧走进课堂,影响学习效率。

二、消除中职生化学学习心理障碍对策

(一)激活化学课堂教学,减轻“定势”心理

1.多角度,巧导入,激发学习心向

中职生已具备相当多的生活经验,对生活中的许多化学现象或问题怀有浓厚的兴趣,教师要巧妙地运用学生在生活中的感知,在课堂导入阶段就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心向。例如:学习“乙酸” 的内容时,可以这样引入:人喝酒多了,可以喝少量的醋解酒,这是为什么呢?学生们感到新奇,甚至怀疑,迫不及待想知道是怎么回事?这样,教师成功的导入,造成学生急于解决问题的心向。

2.用幽默包装课堂语言,引发学习兴趣

为唤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与热情,可从化学课堂语言开始,在力求准确、通俗易懂的同时,用幽默来包装的语言能使学生心情舒畅,给学生以足够的心理安全感。教学中巧妙运用幽默、比喻,可使课堂变的风趣、诙谐,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理解,从而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例如,学习到氨气的化学性质时可风趣地说:大陆版的“刘谦”就要来到我们的面前了,不信请看,接着把两根(看似空的)玻璃(分别沾有浓盐酸、浓氨水)互相靠近,产生白烟。学生用疑惑的眼光看着老师,“魔棒生烟?”好多同学在不断议论,课堂气愤顿时活跃起来。

(二)强化知识的应用性,摆脱“轻视”心理

为使学生学有价值的化学,获得必需的化学,中职化学教育要摆脱困境。淡化化学材料的逻辑组织,强化化学知识的应用,不管是新课的导入、知识的编排还是强化训练,都尽量围绕专业的相关应用,有时可采取实地专业化教学。例如:学习胶体的作用时,可带学生到花卉实训基地,讲解土壤胶体的状态影响土壤的肥力状态,一些农业技术措施(施肥、中耕、浇水、烤田等)对土壤胶体状态的改变。这样,学生就可以扬长避短,可以通过学以致用,体会到文化基础知识的专业化,使学生热爱专业知识的同时热爱基础文化知识,使学生摆脱“轻视”心理,形成明确的化学学习动机。

(三)改变学习评价方式,消除“依赖”心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引导学生重视化学特点,搞好不同章节学习的方法要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正确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行为。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学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重视实验教学,并设法用实验的方法来解决遇到化学问题,让学生领悟化学实验在化学学科中的地位,并享受到实验过程中的乐趣。而传统的考试以纸笔测试的形式进行,导致学生重理论轻实验,平时做化学实验的马马虎虎,敷衍了事。我们可以改变以纸笔测试的考试方式,用综合评定的考试方式代替它,综合评定内容可以包括:学习态度正确(占30%),学习习惯(占20%),学习行为(占20%)和实验学习(占30%)等方面;或者写一篇化学与园林专业发展的小论文代替传统的考试方式。这样使学生减轻并消除考试前等老师点题,抄答案的“依赖”心理.

(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减缓“恐惧”心理

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把学生从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中解放出来,把学习变成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不断生成和发展的过程。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对化学实验有恐惧感的学生,老师首先要设法让学生感悟到化学实验中声、光、色变化的美,激发自己也来“试一试”的欲望;其次告诉学生应如何科学、规范操作,只要正确操作,化学实验一般都不存在危害,而且通过实验我们可探究更多的未知知识,再次,教师在实验中要以身作则,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使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科学的实验态度,消除对化学实验乃至到化学学科的恐惧心理。

总之,要搞好中职教学,就要潜心研究每一位学生的化学学习心理,对症下药,引导中职生克服化学学习的心理障碍,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从传统型的教书匠转变为研究型的教学家。

参考文献:

[1] 郑重,赵崇平.《心理健康教育》.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1

[2] 张琼,李琪. 《心理健康教育指导 学习篇》.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 刘斌,《化学》农林牧渔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6

[4] 孙西洋,《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个误区》. 中学化学教与学,2006,2.

上一篇:浅谈当前农村小学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下一篇:浅谈农村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