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把握好幼儿游戏的方式与方法

时间:2022-08-05 05:42:58

教师如何把握好幼儿游戏的方式与方法

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因此,教师如何指导幼儿游戏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指导游戏就需要介入到幼儿的游戏当中去,提高游戏质量,有效促进师幼互动,使游戏活动成为师生共同建构、共同成长的过程。教师如何把握好幼儿游戏的方式、方法就是很值得研究与探讨的问题。

一、观察是适时介入游戏的前提

实施教育,观察先行。教师只有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才能对游戏进行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有的放矢地引导,帮助幼儿获得发展,并使其游戏得以延伸。通过观察,教师才能知道幼儿是否需要更长的时间去玩,材料恰不恰当,经验丰富程度如何等,再决定是否加入幼儿的游戏,以帮助幼儿提升游戏的技巧。教师只有通过观察去了解幼儿的游戏内容,并在幼儿游戏的兴趣与需要的基础上来帮助他们,才可能避免以成人的需要和看法去干涉幼儿游戏的现象发生。

二、教师介入游戏的方式

(一)平行式介入法:是指教师在幼儿附近和幼儿玩相同或不同材料的游戏,目的在于引导幼儿模仿,教师起着暗示指导的作用,这种指导是隐性的.当幼儿对教师新提供的材料不感兴趣或者不会玩,不喜欢玩,只会一种玩法时,教师可用这种方式介入进行指导。如教师提供新插塑玩具,有的孩子只插了一种就呆坐在那里,这时教师用这些材料插出滑梯,汽车,火箭等,开阔了幼儿的思路,孩子们又活跃起来。

(二)交叉式介入法:是指当幼儿有教师参与的需要或教师认为有指导的必要时,由幼儿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进入幼儿的游戏,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当幼儿处于主动地位时,教师可扮演配角。有些有价值的游戏,如果没有教师的适度帮助就可能会流失或影响活动进展的方向和进展速度,尤其在幼儿遇到超出其能力范围的困难时,需要教师在关键时刻给予幼儿支持和帮助,使活动达到理想的效果。如在《规则和标志》游戏中,虽然师生找到了一个很好的从幼儿感兴趣的标志为游戏切入口,但当孩子们寻找和记录了各种各样的标志,有交通标志、服装标志、公共场所标志后,面对这些设计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纷繁复杂的标志,孩子们不知道下面该用这些标志做什么?教师及时抓住标志所隐含的“规则”的含义,设计了“有趣的标志”、“什么是规则”等活动,帮助幼儿将这些标志进行归类,了解不同标志底图所代表的不同的含义 ――禁止、指示、提醒等。在此基础上,孩子们自然而然地学会了用标志来给幼儿园、班机、家庭等场所来制定规则,并逐步内化为自觉的行动,游戏就这样走向多元化、走向了孩子的生活、走向了孩子的心灵深处。从而使该项游戏由平行游戏转化成联合游戏。

(三)垂直介入法:是指幼儿游戏出现严重违反规则或攻击性等危险为时,教师直接介入游戏,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直接干预。如在游戏当中,幼儿因争抢玩具而发生打骂时,教师应直接干预,加以引导,但这种方式易破坏游戏气氛,甚至使游戏中止,一般情况下不宜多用。

三、教师介入指导游戏的方法教师介入游戏的方法,目的应是对幼儿游戏为作具体的指导。

(一)语言指导。

1.询问。询问主要是用于了解幼儿游戏的现状及幼儿的具体想法或进行启发引导等,宜用亲切平和的询问,巧妙的运用对话策略,以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意大利的瑞吉欧方案教学思想中有这样一句话:“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并抛还给孩子。”它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要随时注意观察孩子,及时捕捉幼儿中有价值的问题,然后把问题“还给”幼儿,让他们接过球,投入新一轮的思考、探索,从而使游戏活动不断深入。如,中班的小朋友往鱼缸里乱投放一些食物,教师看到后,没有马上制止,而是通过询问了解到幼儿是想看一下鱼最爱吃什么?他是想通过自己的实验发现小金鱼的特点,教师引导他找出了答案,而不是将现成的答案告诉他,为了挽救小金鱼的生命,还及时换掉了己经污染的水。

2.提示。提示主要是当幼儿遇到困难或不知所措,缺乏目的时,教师用一两句简单的建议性提示,帮助幼儿明确想法,促进游戏顺利开展。例如,玩“菜市场”游戏时,菜卖完了,孩子们的游戏便卡壳了,没法往下进行,教师用提示性的语言“我们一起加工一些吧。”引导孩子们自己动手画、剪、捏、缝等,熟菜加工车间便热火朝天地开起来了。

3.鼓励与赞扬。主要是就游戏中幼儿表现出的创造性及正向的游戏行为加以肯定并提出希望。对幼儿在游戏中能自觉遵守规则,克服困难,坚持游戏等良好的意志品质给予赞扬,以强化幼儿正向行为的出现。如,在一次体育游戏中,两队比赛规则要求每人先跑30米后,再投3个球,然后返回看哪队先胜,有的孩子就能严格遵守规则,投篮不满3个就不返回,坚持投满3个,不中再投,教师对孩子这种认真的态度、良好的意志品质及坚持性给予高度赞扬,强化了幼儿正向行为的出现,也对其他幼儿起到了暗示作用。

(二)行为指导。

1.身体语言,是指教师在指导游戏时,利用动作、表情、眼神等对幼儿游戏行为作出反馈。如,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的创造,教师用点头、赞许的目光、欣喜的表情,甚至拍手等表示肯定,对幼儿不遵守游戏规则,或一些需要制止的行为,教师可用手势、摇头或面部表情等表示否定。

2.提供材料。幼儿在活动中可否选择活动材料以及自选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活动的针对性、积极性。材料是幼儿探索和学习的桥梁,教师适时、适度、适宜地提供与游戏活动相适应的实物材料,可以引发幼儿的创造火花,推动幼儿的探索和表达。在中班《海底世界》中,孩子提议,把教室布置成海底世界,但是幼儿的表现方式却十分单一,不是画就是涂色,而且表现的内容就是鱼。为了拓宽孩子的思路,教师引导孩子收集了许多牛奶盒、泡沫板、易拉罐、布等废旧材料。丰富的材料给幼儿以启示,他们任意组合、搭配材料,剪的剪、画的画、拓印、用废旧材料制作出了许多形态、材质各异的海底生物。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整合了前一阶段对海底世界的认识,而且表现得更自由、更主动、更快乐。

3.场地布置:教师期望幼儿产生什么行为,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可以通过场地布置的影响来达到目的。例如,如果教师希望减少跑及粗野的游戏,可用分隔物或家具把开放的空间阻隔起来,吵闹的和安静的要分开。再如,如果有的区角内没人光顾,可通过变换场地等方式吸引幼儿,也可同孩子们一起规划、设计、安排场地。

4.动作示范。规则游戏由于有玩法及规则的限制,必须在学会后才能玩。因此,教师要给幼儿作适当的示范、讲解,帮助他们掌握玩法,理解并掌握规则。在创造性游戏里,如表演游戏,教师可以在小舞台上向孩子们进行示范性演出,不仅能激发起幼儿的表演欲望,而且能将各种表演技巧展现给幼儿,供幼儿模仿,教师还可与幼儿一同表演,表演里面就隐含着示范。

实践证明,只有把握好游戏活动的方式、方法,教师与幼儿之间才能真正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身上所承载的文化、经验不再是居高临下的“倾泻”,而是平等的对话、巧妙地引导,不再是“灌输”,而是分享、互动。

上一篇:如何构建高效的英语课堂教学 下一篇:更新理念 强化管理 提高办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