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养老保险制度

时间:2022-04-30 02:07:59

浅析我国养老保险制度

【摘要】养老保险制度由国家立法保障实施,养老保险基金通常由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同筹集,实现国家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有效保障了公民退休后的基本生活需要。然而,随着我国提早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将结合相关数据,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字】养老保险,养老保险基金,参保人数,覆盖面

一、引言

1970年以来,我国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此后,我国的人口出生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并长期维持在较低的水平。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医疗卫生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预期寿命得到延长,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步伐不断加快。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我国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数的比重为9.1%,根据国际公认的老龄社会标准(65岁人口占总人口数的8%—10%),我国已提前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且,据有关专家估计,在20年后,这一数字将会达到16.3%!届时,庞大的老年人群体将会对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形成巨大的压力,现行的养老保险体制亟待变革。在此之前,我们必须对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二、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现状

1、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持续增长。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衡量了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面,是分析养老保险制度运行状况的首要指标。通过以下数据可以看出,2005—2011年6年间,我国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总体上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表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面不断扩大,为更多的国民提供了保障。特别是2009年开始,国家开始实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大幅增加。

2、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支出及基金结余逐年增加。

养老保险参保者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享受到养老保险制度带来的好处以及养老保险制度是否正常运行都需要通过养老保险基金的变化来判断。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2005—2011年6年间,我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收入、支出以及基金结余均为逐年增加,反映了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较为良好的运行状况。

3、农村养老金支付额及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逐年增加。占我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由于一些深层次的原因,长期以来被排斥在养老保险体系之外。而在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尤其是对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支持力度,使得农民“老无所养”的情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如下表所示,农村养老金支付额及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的不断增加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这一变化。

二、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覆盖范围较窄。从我国养老保险当前的覆盖面情况看,我国政府基本养老保险仅覆盖了部分人群。造成养老社会保险覆盖面低的原因,可归纳为两点:(1)从企业类型看,国有企业职工参保人数多,而其他类型的企业对基本养老保险的参加率偏低。由于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意味着企业必须为职工缴纳一定比例的养老保险缴费,从而会增加企业成本,影响企业利润水平,使得一些企业想方设法逃避缴费,特别是三资、民营企业更是不愿参保。(2)从人群划分看,有些特殊群体还没有进入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例如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及失地农民的基本养老保险还是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的难点。

2、养老金缴费拖欠。当前,养老保险最大的问题是支付压力过大。一方面,我国实行的是现收现付加部分积累制,但目前养老保险做到现收现付尚且困难,更谈不上有多少积累;另一方面,离退休人员的养老享受程度又是根据过去的待遇来确定的,替代率比较高,加之制度扶养比逐年攀升,出现了积累少,支出高的现象,再加上企业欠费现象严重,养老保险金的发放成了当前养老保险制度运行的难点。

3、基金保值增值压力大。国外经验表明:通过市场化运作,走多元化投资之路是养老保险资金实现保值增值的有效手段,而中国的养老保险资金的营运是受政府严格管制的。按现行的政策规定养老保险资金只能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实践表明,这两种方式都不能使养老保险资金较好地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

4、养老金挪用问题。就我国目前的国情来看,我国的养老基金的被挪用、滥用现象时有发生,基金安全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政策、管理滞后,贪污渎职等等问题造成财政缺口,养老保险金的不足,上海发生的“社保案”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值得人们警醒。而且,由于现有的制度是以城市为单位,由政府社会保障部门来管理基金,管理的手段被严格限制于银行存款、国债投资等,保值增值困难,致使广大应保未保人员处于制度的边缘地位。滞纳金制度形同虚设,而且提供了“寻租”的可能。

上一篇:关于建立企业年金制度的探索 下一篇:浅谈企业家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