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校“三自主”体育选课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22-04-29 08:54:38

成都高校“三自主”体育选课的调查与思考

关键词: 高等学校;“三自主”;体育选课;身体素质

摘 要: 对成都5所实施“三自主”体育选课的高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学生自主选择上课内容存在着仅凭兴趣、教师教学方法比较陈旧、缺少素质练习、学习效果较差等问题。因此,应针对大一新生设置一些提高身体素质课,以增强学生体质;对学生选课应进行正确的引导和调控,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避免贪图轻松,只为考试过关的行为;要增强学生锻炼身体的意识,注重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素质,以及新开体育课的科学合理性,以保证新开课程的质量。

中图分类号: G642.0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9-4474(2012)06-0103-04

教育部2002年8月颁布了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新《纲要》),要求全国所有高校从2003年新学年开始施行。新《纲要》强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努力拓展体育课程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具有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权利,以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①。 那么,“三自主”选课在九年的实际运作中成效如何?“三自主”选课是否真正能更好地体现体育教学以及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能否改善和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这就成为当前需要讨论的问题。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为了了解成都高校实施“三自主”体育教学的基本情况,我们对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南财经大学5所高校1000名大学生和60位体育教师进行了调查、访问。对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抽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其中每所学校大一学生100份(男、女生各50份)、大二学生100份(男、女生各50份),共回收问卷927份,有效率为927%。教师问卷共发放60份,回收57份,有效率为95%。通过调查数据和相关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经验,结合西南交通大学体育教学的实践,对成都高校“三自主”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成都高校“三自主”体育教学的选课情况及教学管理 成都实施“三自主”体育选课的高校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规定大一新生统一开设基础素质课,大二开设“三自主”选项课程。因为,身体素质是一切运动技能的基础,只有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才能使其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另一种是从大一新生开始实施完全“三自主”的体育选课教学,以满足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更好发挥学生的主观积极性。

1.“三自主”体育选课的管理办法

李宏图 成都高校“三自主”体育选课的调查与思考目前成都高校基本都能运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对体育选课进行管理、指导和监控。其课程管理方法是:在一个年级内,打破各院系、专业的班级建制,完全按照学生所选择运动项目重新组成教学班,教师按照学生选择的运动项目以专项教学为主线进行训练。所不同的是,各高校在体育课教学班人数的控制上标准不一致,有2所高校每个教学班学生人数控制在30人左右,还有2所高校每个教学班学生人数控制在40人左右,只有1所高校每个教学班学生人数控制在70人左右。具体的教学班学生人数的控制跟该校的教学场地、体育器材和师资力量等诸因素有关。

2.学生选课情况

成都5所实施“三自主”教学的高校学生选择体育项目的情况是:女生多集中选择健美操、羽毛球、乒乓球、跆拳道、体育舞蹈、交谊舞等项目;男生主要选择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足球、网球、武术等项目。从学生选课动机调查统计发现(见表1),学生在选课时主要受个人兴趣爱好、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受同学选课、教师教学特点等因素的影响。其中个人兴趣爱好是学生选课的主要取向,其次是该课考试是否容易过关,还有就是追逐运动时尚潮流等因素的影响。

3.“三自主”教学内容的设置

自2004年9月起,成都5所高校依据新《纲要》的要求,结合各自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体育课的教学,重新修订了教学大纲,并充实了新的教学内容,共设置了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散打、跆拳道、健美操、艺术体操、体育舞蹈、游泳、健美、瑜伽等20个运动项目。调查发现,学生选择上课项目的热点依序是:篮球、羽毛球、网球、乒乓球、跆拳道、足球、健美操、武术、排球、体育舞蹈等。而田径项目依然受到冷落,由于选田径项目的学生很少,多年前就已经无法开课了。对于跆拳道、瑜伽、轮滑、攀岩、定向越野等新兴运动项目,由于学校体育经费有限、师资力量不足、场馆设施、场地器材等方面的限制,这些项目不能得到很好地推广。在教学上大多数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没有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

4.师生对“三自主”教学的态度

对这5所高校部分体育教师的调查表明,有588%的教师对选课表示“肯定与支持”,305%的教师对选课表示“比较支持”,55%的教师对选课表示“一般”,52%的教师表示“不赞成”,这说明体育教师对自主选课基本上给予肯定。对这5所高校的部分学生的调查表明,有545%的学生对自主选课表示“赞成”,302%的学生对自主选课表示“较赞成”,104%的学生对自主选课表示“无所谓”,49%的学生对自主选课表示“不赞成”,这说明大多数学生是赞同实行自主选课的。

三、“三自主”选课存在的问题 1.“三自主”选课使一些体能素质训练的项目边缘化

自主选择上课内容尊重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对发挥和培养学生的个人兴趣和爱好,以及进行体育锻炼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为推行“三自主”选课,很多高校都取消了以前专为大一新生开设的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目的的体能素质课。而学生一旦通过网络选课方式选定了运动项目,体育课就围绕其所选运动项目进行教学,由于目前课堂中学生身体素质练习越来越少,使原本普遍薄弱的学生身体素质不仅没有得到提高〔1〕,其运动技能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掌握。尽管跑、跳、投等基本身体素质锻炼有显著提高,但单双杠、跳箱、跳马和垫上运动对培养学生协调性、灵活性、平衡能力的一些运动项目,由于学习过程比较艰苦、单调,不受学生的欢迎,因此,现在这些内容已从高校的体育课上渐渐消失。其实,这些学生不愿意选的体育项目的教育功能和锻炼价值还是很高的,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而如今学生喜欢的某些新兴体育项目,虽然有趣、好玩,却不利于学生体能素质的提高。

2.单凭兴趣进行的“三自主”选课并非是合理正确的选择

学生自主选课打破了过去单一化的选课模式,出现了体育课程资源的多元化,教学项目多样化,发展趋势时尚化的新格局〔2〕。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由于大多数学生(尤其是新生)选课完全凭兴趣爱好,只有少数学生对所选体育项目有一定的运动基础,大部分学生的选课并非是合理正确的选择〔3〕,他们对如何选择运动项目缺乏应有的基本认识。而“三自主”选课把学生对体育运动项目的兴趣摆在首要的位置,似乎一切都要满足学生的兴趣。如果不能满足,就不是以学生为本。殊不知,体育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需要通过后天教育逐渐培养的,且现在的大学生对新事物接受快,兴趣爱好广泛且多变。事实上,通过教学我们发现,目前还有不少学生对体育课根本没有兴趣,难道这些人就可以不上体育课吗?把选课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往往会使学生不知该选什么体育运动项目好。应该对学生选课进行必要的引导和调控,使其选的运动项目真正能获得身心俱佳的锻炼效果,达到锻炼的目的。

3.轻松易过关的体育项目不利于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

对照现行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过去颁布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我们会发现前者在标准上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同时,我们也看到,大学生体质多年来持续下滑,这种状况至今没有得到有效控制;随着体育课教学项目多样化的同时,体育教学质量和要求却在下降,一些体育教学内容华而不实,并没有达到锻炼的目的〔4〕。时常听到有不少老师在抱怨现在的大学生身体素质越来越不如从前,一些独生子女在父母的宠溺下,养尊处优、怕苦怕累。在“三自主”选课时,很多大学生(尤其是女生)常常选择一些考试容易过关的课程。而这种趋向对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百害而无一利。因此,不能再忽视大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状况,也不能再忽视学生体育课中贪图安逸的倾向。应让学生认识到一些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运动项目对学生身心锻炼具有重要作用,只有经过刻苦的锻炼,才能使其体质水平得到根本的改善。

4.师资和教学资源不足是影响“三自主”选课的“瓶颈”

随着高校扩招,师生比例严重失衡,使得每个教学班的学生人数激增,由于师资和场地器材资源有限,要想尽可能多开设一些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已实属不易,更何谈学生自主选择教师上课?〔5〕新《纲要》给予了学生很大的选课空间和自由度,却没有给高校教师足够的时间去深造和提高。有些教师为了完成规定的教学工作量,在缺乏对课程应有的准备情况下,就开始给学生上课。还有一部分教师为迎合学生对某些运动项目的兴趣爱好,片面追求更多的上课人数,在教学中不惜降低教学质量和要求,照搬套用他人的教材或大纲,甚至没有准备教案,学生想学什么,老师就教什么〔6~7〕。这样发展下去,所开课程即没有特色,也没有教学优势,让体育课沦为了“兴趣”的奴隶,教学质量也得不到应有的保证。

5.学生对体育课和老师的了解存在偏差

学生对上体育课的目的缺乏全面的认识,对授课教师缺乏真实客观的了解,学生对体育课的“短视”由来已久,这是个社会问题,也是个教育问题。为了高考升学这条“通天路径”,使得老师、学生和家长忽视了平时的体育课。而考上大学后,在自主选课时,学生对教师的选择一般是靠网页上教师的基本信息介绍来选择,而且只对自己关注的体育项目感兴趣,却忽视了该项目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特点和教学风格。还有一些学生更看重体育课最后的分数,而非体育课所学内容。在这种功利意识的驱使下,他们更宁愿选择一些好过关的课程,这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很不利,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四、结论与建议 (1)学生自主选择上课内容大多仅凭兴趣,所选的运动项目不利于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水平的提高。其实运动项目只是体育锻炼的一种方式,应该规定大一学生必修1~2个学期的身体素质或体能提高课,这有利于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和运动技能的掌握。

(2)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的自主选课绝非是合理正确的,兴趣不能成为学生选课的主导因素,这是极端片面的。体育兴趣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通过后天教育逐渐培养。不应把选课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应对学生选课采取适当的引导和调控,使学生所选课程对自身的体能训练和身体素质提高都有帮助,让学生获得身心俱佳的体育锻炼效果。

(3)学生自主选择上课教师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学生在选课时只对所选运动项目感兴趣,并没有考虑该课程是否能提高其身体素质。加之,部分教师为满足迎合选课学生人数而降低了上课要求及标准,使得学生轻易过关但并没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因此,体育课程改革不能背离“增强体质”的根本目标,应保证新开课程的科学性、趣味性和安全性。

(4)不少学生缺少吃苦耐劳精神,多喜欢选择考试容易轻松过关的课程。目前随着体育课教学项目多样化的同时,教学质量和要求却在不断下降,而学生的身体素质下降的状况依然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为确保学生今后走向社会能更好承受社会的竞争和挑战,高校体育课程应增加部分强制规定学生学习的运动项目,以增强学生的体质。

总之,新《纲要》的改革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它在实施过程中偏离了体育教育的本质功能,应该在现行体育课程教学中仍然保留一些强制性锻炼的项目,以增强学生体能和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周学荣,谭明义.新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的比较〔J〕.体育与科学,2003,24(1):77-78.

〔2〕秦百里,韩敬全,郑 彬.大学体育教学模式改革探析〔J〕.体育与科学,2004,(11):91-92.

〔3〕石 宏.对普通高校大一学生重新开设体能提高课的分析研究〔J〕.中韩体育学术论丛,2006,(10):130-135.

〔4〕李静波.是真理还是似是而非的真理——对“学生喜欢体育,不喜欢体育课”质疑与考证〔J〕.体育学刊,2006,13(1):12-14.

〔5〕张 英.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实施“三自主教学形式”的现状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3):169-171.

〔6〕宋 旭.高校体育“三自主”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6):82-85.

〔7〕马红霞.西安科技大学体育课“三自主”教学改革现状分析〔J〕.体育学刊,2010,(2):78-80.

上一篇:关于课堂提问 下一篇:内部类教学案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