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轨道交通的工程造价控制

时间:2022-04-29 04:43:55

浅谈城市轨道交通的工程造价控制

【摘要】但城市轨道交通又存在建设周期长、一次性投资大、技术要求高、回收周期长等客观因素,限制了它的发展。因此,如何能够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缩短投资回收期就成了现阶段限制城轨建设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工程造价;投资回收

中图分类号:TU723文献标识码: A

1 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提速,城市交通压力日益凸显。在这种大环境下,低碳、环保、运输效率高、出行成本低的城市轨道交通日益受到重视。从近年国内几个城市的情况来看,各城市轨道交通的客运量平均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激增(个别年份除外),最大增幅达到238.7%(上海地铁2号线),即使是运营年限较长的北京地铁,其客流年增长率也基本在10%以上。这清楚的表明轨道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重要地位,我国大城市建设和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是十分必要的。

但城市轨道交通又存在建设周期长、一次性投资大、技术要求高、回收周期长等客观因素,限制了它的发展。因此,如何能够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缩短投资回收期就成了现阶段限制城轨建设的关键因素。

2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众所周知,工程建设管理的核心是合理的确定并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而确定和控制工程造价是贯穿于整个建设全过程的,即项目的决策、立项、可行性研究、设计、实施等阶段。

所谓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就是在优化建设方案、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在建设程序的各个阶段,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措施将工程造价的发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和核定的造价限额以内。具体说,就是要用投资估算价控制设计方案的选择和初步设计概算造价;用概算造价控制技术设计和修正概算造价;用概算造价或修正概算造价控制施工图设计和预算造价,以求合理的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

(1)以设计阶段为重点的建设全过程造价控制。工程造价控制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的同时,应注重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在于前期决策和设计阶段,而在项目投资决策完成后,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就在于设计。建设工程全寿命期费用包括工程造价和工程交付使用后的经常开支费用(含经营费用、日常维护修理费用、使用期内大修理和局部更新费用)等。根据资料数据显示,设计费一般只占到建设工程全寿命周期费用的不到1%,但正是这少于1%的费用却影响着75%以上的工程造价。由此可见,设计质量对整个工程建设的效益是至关重要的。

长期以来,我国往往把控制工程造价的主要精力放在施工阶段――审核施工预算、结算建安工程价款,对工程项目建设前期的造价控制重视不够。要有效地控制建设工程造价,就应将工程造价管理的重点转到工程建设前期。

城轨作为城市交通中最大的直达客运体系,连接的都是城市人口密集区、商业繁华地段和主要枢纽等形成较大客流的地方。一般地面建筑和地面管线都比较复杂,因此站位、线位的选择需考虑的因素较多,此时应多做比选,以选出最经济合理的方案。

(2)实施主动控制。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控制理解为目标值与实际值的比较,以及当实际值偏离目标值时,分析其产生偏差的原因,并确定下一步的对策。在工程建设全过程进行这样的工程造价控制当然是有意义的。但问题在于,这种立足于调查――分析――决策基础之上的偏离――纠偏――再偏离――再纠偏的控制是一种被动控制,因为这样做只能发现偏离,不能预防可能发生的偏离。为尽可能的减少以至避免目标值与实际值的偏离,还必须立足于事先主动地采取控制措施,实施主动控制。也就是说,工程造价控制不仅要反映投资决策,反映设计、发包和施工,被动地控制工程造价;更要能主动地影响投资决策,影响设计、发包和施工,主动地控制工程造价。

(3)技术与经济相结合是控制工程造价最有效的手段。要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应从组织、技术、经济等多方面采取措施。从组织上采取的措施,包括明确项目组织结构,明确造价控制者及其任务,明确管理职能分工;从技术上采取措施,包括重视设计多方案选择,严格审查监督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深入技术领域研究节约投资的可能性;从经济上采取措施,包括动态地比较造价的计划值和实际值,严格审核各项费用支出,采取对节约投资的有力奖励措施等。

应该看到,技术与经济相结合是控制工程造价最有效的手段。应通过技术比较、经济分析和见效果评价,正确处理技术先进与经济合理两者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力求在技术先进条件下的经济合理,在经济合理基础上的技术先进,将控制工程造价观念渗透到各项设计和施工技术措施之中。

3缩短投资回收期

目前来看,在世界各地仍然将城轨交通作为纯公共事业来经营。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初期需要大量的一次性资金投入,运营期需要长时间的运营补贴,这对一个城市的财政是个巨大的考验,制约了轨道交通的发展。

但在全球地铁公司普遍亏损的现状中,有一些城市却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比如:香港。香港地铁自1979年建成通车以来,逐步从亏损转向盈利,1999年的盈利额高达21.16亿港元。其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始终坚持按商业原则进行操作,创造了“地铁+物业”的独特模式。据资料显示,香港地铁自1995年起已向港府缴付超过580亿元港币的补地价金额,而地铁公司的上市也为港府带来近100亿港元的收入,香港“地铁+物业”的模式已成为各地争相学习的模板。

目前国内地铁设计的一些理念与香港还存在一些差异。比如在控制成本方面,港铁的设计成本控制并不以降低技术标准和服务水平为代价,而是通过采取一些先进的技术,在满足地铁功能的前提下,尽量压缩地铁本身的建筑规模,比如:控制中心,通过采取资源共享的措施,五条线仅设置一个控制中心。车辆段也是除必须分开设置的功能外,尽量集中设置,所以相应的占地及拆迁规模也小,节省了大量投资。车站的装修业做到设计不浮夸,不盲目追赶潮流,而是本着美观、舒适、简洁、易于维修为目标。

虽然国内修建城轨的城市与香港的情况不尽相同,但香港地铁的成功经验,很值得我们在地铁建设中予以借鉴学习。

4结语

在当前我国快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大环境下,如果能充分认识到工程造价系统控制的规律和特点,采用科学的方法,系统的控制工程造价,并借鉴学习当前的先进管理及运营经验,那么对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地铁设计实践与探索》中国铁道出版社

【2】《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理论与相关法规》中国计划出版社

上一篇:建筑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下一篇:油田的施工管理以及成本控制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