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高中体育新课程改革之研究

时间:2022-04-29 04:32:17

贫困地区高中体育新课程改革之研究

【摘要】 甘肃省从2010年秋开始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属于全国最后一批课改省份,如今全省各校已全面实行新课改。新课改体育改革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努力实现课程的时代性,强调以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为目的,但在实际操作中也出现很多的问题,本文将对问题的解决做一些拙见,望同仁指导。

【关键词】 体育与健康课程 课程教学 高中体育教学 新课程理念

甘肃省2010年秋开始实施新课程改革,如今全省各中学都进入新课改阶段,时至今日已有两年多的历程。在新课程改革下,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依照新课标,全面落实新课标要求,实现教育教学的:“认知、情感、技能”三维目标。增强学生体质,加强学生技能,做到健康专题理论和运动技能并举,改变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状。另外,新课程理念要求: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努力体魄现课程的时代性,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而这些理念的实现,都要通过实际的体育教学来实现,可当前高考升学、社会生活压力、环境等因素已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始终坚持正确的教育目标,要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高中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开展体育课程教学,但在具体的、现实的教学当中,因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体育新课程改革也凸显出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从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实践出发,对当前制约新课改顺利开展的主要因素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解决对策,谨为体育教师有效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提供参考,望予以指正。

1.制约新课改顺利实施的主要因素

1.1人的因素

在新课改的过程中人是关键要素,这其中包括教学对象、教学实施者、教学管理者、教学辅助人员等,对于这些人员全面进行针对性的校本新课程培训,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教师与教育管理者,他们是落实课改精神的主体,基本上都有培训经历,只是培训的针对性强不强、够不够专业,这有待以后考证。但我认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分层培训,如各学科专业培训、教辅人员相关理念与教育行为培训、教育管理者的教育管理培训等,以此保证培训的有效性。但在这些学科中唯独很少有术科培训机会,这给各级各类体育教师如何开展新课改埋下隐患。

1.2政策因素

政策因素是新课程改革进行的导航仪和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在这两年中省厅下发的关于体育教学的文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育部),《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和指导意见》(甘教体),《甘肃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第三届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方案〉》的通知)为学校有效地开展体育教学提供了保障,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具体的课程改革实施检查与评估方面还有不足,还需完善。由此可见,健全政策建设是保障新课改实施的关键之所在。

1.3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外在的社会环境,二是学校环境。社会环境中轻视体育锻炼,重视智育发展,认为唯有高考才是成才的唯一路径,重视高考的应试教育,由此导致学生、家长等轻视体育锻炼,干扰体育教学的有效实施,在当下学校里表现的淋漓尽致,领导不重视,文化课老师不支持,抢课占课现象随时发生,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体育任课教师授课的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这给体育课程改革带来了阻力。

1.4设施配备因素

“巧妇难于无米之炊”也是不争的教育事实,硬件设施不配套,很多学校都停留在“巧妇”的尴尬之中。设施配备是制约体育教学实施的重要因素,例如在高中选项课中,教师配备不够,项目开设有限,或是只进行必修的教学,其他的流于形式;或是全年以安全性、演练性、游戏性的项目为主;或是就直接“放羊”。这也严重影响了教学的积极开展。

2.当前课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思想认识不到位,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缺乏指导

在当前的甘肃省的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诸多教师也只是间接,或是初步了解新课程理念,对其研究不足,并在思想认识深处还停留于以前的传统教学模式下,以技能教学为主,忽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也有的认为,自己教的就是学生不重视的辅课,自己也就不重视,对于自己的发展也无从谈起。另外,在现实的教学中,有的学校虽然已经实施新课改,但都缺乏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无法解决,或是难以应付,对于实践操作,也都停留于必修课的教学,对于选修课滞留于教参与课标之中。

2.2教材单一,教学方向性不强

现在甘肃省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普遍采用的都是单一体育与健康教材,而大多数教师只拿到理论教材,或是只拿到教材与教参,而另外配套的实践教材却没有配备,这就使得教学较单一,只有理论教材内容,而实践部分需要教师去根据课标与教参要求自己编写教材,以此来实现教学目标。但在这一过程中,教学内容存在着不确定性与不系统性,一些教师在教学计划的编写上比较随意,导致教学方向不清,虽然完成了课标要求的身体目标、心理目标等,但在学生个性发展及其特长培养上凸显不足,不能有效、全面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目标。

2.3教法学法陈旧,缺乏创新性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体育教学亦是如此,传统的教学方法单一,大都是一些模板式的传授,学生掌握的学习方法匮乏,教师仍然习惯于依赖教材,没有从课程内容的“传授者”中解放出来,课堂上一般都采用示范或讲解,即根据已经制定好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按部就班地单向传递技术,学生消极被动地配合教师活动,接受技术,学生的合作与互动没有体现,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激发,对接受性学习已经习以为常,总是习惯于技术由教师传授,习惯于从教师那里得到现成的技术;不注意技术的运用与拓展,不喜欢的项目也不善于思考发现新技术,缺乏探究与创新精神。

2.4体育教研力度不大,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在应试教育高考的影响下,各校对高考科目的教研较多,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研究比较缺乏,经费投入、教研评估等方面比较落后,体育教师的科研成果也得不到重视,对一些教学问题的研究也就显得浅显,或是停留于表面现象,由此导致体育教学研究的深度不够。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体育课学习情况如何进行评价反馈,没有统一的、科学的标准,对于教师的评价也没有完善的评价标准,这也导致教学只有教学过程,却没有教学结果,严重影响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

2.5体育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有待培养与提高

在当前的高中体育教学中,依然存在体育教师学历、知识结构、体育技能、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等方面的问题,由此导致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很多不足之处,严重影响体育课程改革,这就给体育类高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考核后备体育教师,造就“一专多能”体育教师的模式,即学精一门技能,学会学好多门技能的培养模式,这就要求学校及其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体育教师培养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3.对策

3.1加大政策研究力度,提供强有力的课改政策支持,同时,各校要重视体育教学,加大体育投资,丰富体育教育资源,为实施新课程改革提供条件保障。并在新课程改革指导下逐渐形成特色,正确确立特色方向、明确学校特色定位,在体育学科中打破班级、年级、性别等不同群体进行重新组班教学,并逐渐形成特有教学模式,立足校本教研,开设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武术、体操等多门技能课,在未来,逐渐探索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新兴体育项目,着力形成课堂内容多样化,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旨在引导学校从目前的纵向按分数分等变为横向按特色分类,构建一个多样、开放、灵活的普通高中教育体系,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适应社会对普通高中教育的多样化需求,着力实现特色建设与学校发展相统一,使学校特色建设更好地助力于学校发展,例如:在多项目体育教学中可挖掘、发现体育类特长生,为学校高考做一定支撑。

3.2提高认识,增强健康观念,强化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检查与指导,深入体育教学一线,了解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情况,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工作,从而有效地对高中体育教学进行督导。并与学校的优势项目紧密相连,着力发展体育、艺术类学科,增加高考上线人数。

3.3增大硬件设施投入,完善教材配备,明确教学方向,规范教学行为,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以此来有步骤、有目标、有计划的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农村学校打工子弟、农村家庭、低学历家庭的孩子居多,学生基本技能欠缺,不喜欢动,内向,不合群、行为习惯和心理问题较为突出等实际问题,利用本校专业教师的师资优势确立“多样化特色教育”为突破口的特色发展方向,摈弃曾经“放羊式”的教学模式,倡导阳光体育精神,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变被动为主动,全面改变了学生现状,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改善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增进了团结协作的精神,让他们感受到类似大家庭的温暖,逐渐形成特色教育。

3.4积极进行教法学法创新,大胆尝试新型教学方法的运用,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其合作、探究的能力,让学生想学、愿学、乐学,并熟练掌握技术技能,增强体质,愉悦身心。新课改教学模式的开展,始终坚持“全面育人,办有特色的学校”的方针,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办学宗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育人目标,满足学生多层次多方面的发展需要,构建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多元多层次的课程体系,各类校本选修技能课程的开设,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发展的需要,使每位学生真正向“一专多能”模式发展,践行了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4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全民健身精神。

3.5大兴教研之风,加强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科学研究工作,及时解决教学中的棘手问题,同时,健全与完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实施有效的评价,促进教学的积极开展。

3.6加强体育教师培训,实施多方位的培训、培养模式,从体育教师的理论素养、知识结构、业务技能、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培训,以此适应新课改要求,促进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有效开展。重视体育类院校的培养方式,严进严出,完善后备体育教师 “一专多能”技能形成的考核模式,即学精一门技能,学会学好多门技能的考核方式,促进更好的为开展高中体育新课改服务的目的,进一步推动高中体育新课程特色的形成,从而达到学校办特色学校的理念,实现双赢。

结束语:学校新课程改革并形成特色教育发展的依据首先源于学校的文化积淀与生源实际,学校特色是学校长期积累所形成的,是学校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所学校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和自然环境里办学的,学校今天的现状是昨天发展的积淀,而今天的改革决定明天发展的结果。每所学校都有不同于其他学校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必将积淀并衍生出属于自己的、深厚的学校文化。

上一篇:关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思考 下一篇:绿化心境,让青春的生命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