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例儿童过敏性紫癜并发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时间:2022-04-29 03:42:20

18例儿童过敏性紫癜并发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中图分类号】R72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5-0133-01

【摘要】本文总结了18例儿童过敏性紫癜并发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经验:要注意观察患儿病情变化,注重患儿及家属的主诉,同时应做好饮食护理、心理护理、药物治疗护理,管道护理,以及出院指导,对本病的护理和康复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急性胰腺炎;儿童;护理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毛细血管变态反应出血性疾病,系因机体对某些过敏物质发生变态反应而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增高,导致皮下组织、黏膜及内脏器官出血及水肿。因胰腺内毛细血管丰富,会导致胰腺局部或全部水肿,胰液排出受阻,引起急性胰腺炎。主要表现为皮肤紫癜、血尿淀粉酶升高、呕吐、腹痛等症状[1]。我科自2008年4月至2011年12月,共收18过敏性紫癜并发急性胰腺炎患儿,年龄均在4~11岁,平均年龄7.5岁,住院时间病程5~54天,平均住院18天,经我们的精心治疗和护理,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护理

1.1 病情观察

1.1.1 生命体征监测密切观察患儿意识、面色、末梢循环、肢端温度及尿量,监测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变化,必要时准备抢救药物及物品。若患儿出现面色苍白、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呼吸心率增快、血压降低时,要注意早期休克情况,立即报告医生,予吸氧平卧,头偏向一侧,保持两条以上静脉通畅,遵医嘱用药,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1.1.2 腹痛的观察胰腺受累时,腹痛多为持续性,阵发性加剧,上腹部常有明显压痛,解痉挛药常常不能取得满意效果;而单纯胃肠道受累时,多为腹部阵发性、痉挛性疼痛,症状重而腹部体征不明显,解痉挛药常常可以缓解腹痛[2]。护理过程中要严密观察药物疗效,患儿腹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腹部压痛、有无包块及腹肌紧张。本组5例4-6岁患儿疼痛时不能清楚的描述症状,表现为床上打滚、哭吵不安,查体时不予配合,此时医护人员要耐心的与患儿交流,注重患儿及家长的主诉。

1.1.3 皮肤观察反复出现皮肤紫癜为本病特征,多见于四肢及臀部,对称分布,伸侧较多,分批出现,面部及躯干较少。初起呈紫红色斑丘疹,高出皮面,压之不褪色,数日后转为暗紫色,最终呈棕褐色而消退[3]。皮肤紫癜可出现在腹痛的前、中、后,特别当出现在腹痛之后时,是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应注意全面仔细的查体,发现细小的少量皮肤紫癜,具有确诊的意义[4];告知家长平时给患儿更换衣服或洗澡时也要密切观察,有无新发皮疹出现,及时通知医护人员。护士巡视加强观察皮疹分布、形态、数量、颜色、有无新增及消退,并做好记录。

1.1.4 呕吐物及大小便的观察在护理过程中注意观察其频率、颜色、性状、量。指导家长正确留取标本,及时送检,为早期明确诊断提供依据。

1.1.5 监测血糖、血钙、血尿淀粉酶、肝肾功能、血气分析变化。记录出入量,为治疗提供依据。

1.2 饮食护理

首先应向患儿及家长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讲明饮食治疗的重要性及不严格执行饮食管理的后果。急性期腹痛呕吐明显者予禁食,禁食期间应每日进行2次口腔护理。同时嘱家长不要在患儿面前进餐或谈论有关食物的话题,以免引起反射性的消化液分泌而加重病情,延长病程。待血尿淀粉酶基本降至正常,呕吐停止后无明显腹痛或腹痛消失后,予温凉流质如米汤口服。饮食2-3天后无出现腹痛血便等,过度到温凉无渣半流质饮食,如稀饭、米粥、面条等,并逐步添加辅食,不可一次增加多种,逐一排除过敏的食物。每增加1种食物,病情稳定2-3天后再添新的辅食。以添加新鲜蔬菜为主,若出现腹痛、皮肤紫癜应停止食用该种食物,做好记录。嘱平时少量多餐,忌暴饮暴食,低脂肪饮食30g[5],避免进刺激性辛辣食物,如洋葱、干姜、胡椒等。有肾功能损害时给予低盐饮食。

1.3 心理护理

前期由于周围环境陌生、躯体不适、治疗的疼痛及饮食上的限制,患儿表现为烦躁不安及哭闹,对家长过分依赖,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后期由于疾病特殊性,住院时间久,每天输液时间长,反复的化验检查,患儿见到医护人员时,均有不同程度的紧张、害怕,拒绝与人交流和各种治疗。加之家长因疾病所需医疗费用较高,担心预后等因素,所表露言行及举止也一定程度上影响患儿的心理活动。因此,护士首先向患儿家长及年长儿详细介绍坏境、病情、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耐心解答患儿及家长提出的问题,以消除患儿及家长的紧张、焦虑情绪。护士在做各种操作前耐心解释并不断提高护理操作的技术水平,减少患儿痛苦。多与患儿交流,鼓励患儿表达内心感受,了解其心理活动,并有针对性给予安慰、解释,使患儿信赖并接受护士。

1.4 用药护理

1.4.1 思他宁思他宁系人工合成的生长抑素,能有效抑制胰液内分泌和外分泌,松弛奥狄氏括约肌,降低胰管压力,使胰液排出通畅[6]。本组9例患儿使用思他宁治疗。思他宁不宜与其他药物配伍给药,且单独用药。宜在2-8℃冰箱中避光保存,现配现用,使用前用30ml生理盐水溶解,24h较稳定,半衰期很短,一般在1.1~3分,两次给药间隔要小于3分,以确保给药的连续性。故定时定量微泵泵入,每小时记录进入量、速度,防止延长管折叠,脱落,向家属介绍药物性能,效果及可能的不良反应。由于思他宁抑制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在治疗初期会导致血糖水平短暂的下降,患者使用思他宁后可能会恶心、眩晕、面红等不良反应[7]。一般Q8H监测血糖及血压的变化。9例患儿应用思他宁过程中,无头晕恶心,血糖偏低,其中出现1例患儿心率减慢,考虑与思他宁应用有关,停用思他宁治疗,遵医嘱予心电监护,严密监测心率。

1.4.2 肾上皮质激素本组15例应用甲强龙,3例氢化可的松静滴,治疗后腹痛明显较前缓解。杜明等[8,9]研究指出该药具有抑抗原抗体反应,减轻炎性渗出,改善血管通透性等作用,改善消化道症状迅速有效,可减轻肠道黏膜水肿、出血,促进腹痛缓解,防止肠套叠等并发症发生,但能导致或加重应激性溃疡,加重消化道出血,引起或加重胰腺炎。因此,严格遵守医嘱给药,剂量准确,同时需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腹肌紧张及便血增多,及时报告医生。病情稳定后改强的松口服,每天发药到口,按时按量给药,不可擅自停药或减量。

1.5 管道护理 

首先向患儿及家长讲解置管的目的,以便取得较好的配合,同时保证各种管道的通畅,妥善固定,保持清洁,防止并发症的发生。4例患儿治疗1个月后血尿淀粉酶下降不明显,进食后仍偶有腹痛,由于长期的肠外营养治疗费用高,所引发的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高,肠内营养基本不加重胰腺分泌负担,能保护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减少细菌移位,对胰腺炎的治疗和康复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0]。后期4例患儿均予鼻空肠内营养,营养液量由少到多,温度维持在38℃-41℃,采用持续匀速泵入方式,泵入速度由20 ml/h逐渐递增,最终维持到60~80 ml/h。泵注营养液前后及每泵注4~6 h,给予20~30 ml的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喂养管腔,即使在停止泵注期间,也要Q4H冲洗1次,防止营养物沉积于管腔内堵塞导管。在泵注过程中,Q1H注意观察胃肠道反应:有无腹泻、腹胀、肠鸣音亢进等。外露管道有无折叠扭曲。1例患儿泵注速度不能耐受,出现腹胀不适,予减慢速度后能够缓解。

1.6 出院指导 

出院后应避免接触过敏原,禁用已知过敏的食物和药物。春天少去公园,避免接触花粉,家中勿养花草及宠物,经常晾晒被褥,严防尘螨。居室保持清洁通风。出院后恢复期适当锻炼,坚持逐渐增加蔬菜品种的方法,病情无反复,2个月后逐渐增加瘦肉和鸡蛋等异性动物蛋白摄入。并严格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尿常规等,如有皮肤紫癜、腹痛等不适及时就诊。

2 小结

据文献报道近年来儿童过敏性紫癜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在过敏性紫癜所有并发症中,合并急性胰腺炎的总体发病率为5%-6.8%[11]。一旦发病,病情比较急重,病程长,医疗费用高。在护理过程中,对家属及患儿进行认真的饮食宣教及心理护理,注意病情变化,观察药物疗效,做好管道护理,并给予详细的出院指导。经过我们的精心护理,18例患儿全部康复出院。

参考文献

[1]高雁群. 以腹痛为主要症状的过敏性紫癜诊断分析[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5, 18(8):913-914.

[2]徐秀英, 王爱瑶, 林俊萍, 宁. 以急性胰腺炎为首发表现的过敏性紫癜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 27(10);773-774.

[3]杨锡强, 易著文. 儿科学(第六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209-210.

[4]赵桂杰, 周建芹, 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分析[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01, 3(3):328-329.

[5]闫红卫, 杜秀玲. 小儿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的护理干预[J] 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 2006, 3:44.

[6]石美鑫, 实用外科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1063-1063.

[7]薛建英, 刘玲. 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护理[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6, 5(7): 1063.

[8]桂明, 鹿玲, 邓芳. 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胃肠表现和内镜观察[J]. 临床儿科杂志, 2002,20(9): 556-557.

[9]刘纳新. 腹痛误诊为急性胰腺炎33例分析[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 17(14): 2214-2215.

[10]陈旭英.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7(1):23.

[11]盛晓翠, 郑红梅. 儿童过敏性紫癜并发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治分析[J] 临床儿科杂志, 2011, 29(8): 796.

作者单位:31000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上一篇:慢性肝病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下一篇:妊娠糖尿病的护理干预与管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