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师队伍建设的探讨

时间:2022-04-29 02:42:29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师队伍建设的探讨

摘要:高职院校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模式下,教师面临新挑战,为了适应和胜任新的教学模式的变化而采取的应对方案,以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本文就日前高职院校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构造高职院校“双师”教师建设的路径和机制。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作过程;教师队伍

中图分类号:G7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9-0000-02

1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对教师的要求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模式是我国高职教育的一种全新职业教育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和新目标,高职院校应该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创新教师培养路径和机制。所谓“工作过程导向”是从实际工作岗位的典型任务出发,以完成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为学习内容,以培养企业所需的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实践过程的学习为主要过程的一种全新的职业教育模式。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教师队伍的建设体现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职教改革与发展的方向。重点是将现有的学科体系转变为行动体系,充分引入企业元素,以现代学徒制的方式展开教学,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模式下对教师的职业素养要求大致分五小块:(1)实践素养:企业经历、专业实践能力、实践探索能力;(2)职业素养:事业心和责任感、沟通协调能力、奉献精神、团队精神;(3)专业素养:专业综合知识、“理实一体”能力、专业敏锐性、科研能力;(4)发展素养:前瞻性、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5)品格素养:正直、自信、亲和力。

2 目前高职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校企合作运行模式下对高职教师的要求,分析目前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2.1 教师队伍数量短缺,结构失调。据调研,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平均生师比约为22:1,有些甚至为26:1(不包括外聘兼职教师),高职教师队伍的学历、年龄、职称、专兼等结构上出现严重的失调。据了解,一是在理论教师、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三者所占比例中,理论教师比例过大,实习指导教师比例过小。二是学历和职称偏低的教师比例过大,教师的学历普遍偏低,甚至还有专科学历的教师,中级以下职称教师居多,职称结构不够合理;教师队伍年龄“断层”现象和高级职称教师的年龄老化现象比较严重,缺乏知识和技能的更新。2.2 教师对“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理念缺乏正确的认识。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的使命。教学上要以学生为主体,能力为本位,重视学生职业岗位实践技能的培养。但是高职绝大部分教师都是通过“学历教育”培养出来的,没有经过企业的锻炼,毕业后直接从事高职教育,还没有认识高职学生的习性和特点,习惯于采用传统的学科系统化课程模式,理论过多,教学方式单一呆板,造成学生学习内容与企业工作内容产生很大的偏差,联系实际的职业岗位实践技能内容甚少,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企业工作的需要。2.3 教师的企业“职业能力”缺乏。职业教育的本质是突出它的职业性,而大部分教师没有经过企业的锻炼,对企业实际工作内容与职业技能缺乏了解,这种知识和技能没有在企业经过长时间的的“训练”是很难获得的。但是大多数教师利用假期进行社会实践或者到企业顶岗实习,如果仅仅只是通过这种“短平快”途径来说明教师已经获得企业“岗位能力”的做法是浮躁和肤浅的。2.4 教师对参与“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积极性不高。随着“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理念实施的推进,意味着是对传统学科系统化课程进行颠覆式改革,教师要面对课程开发、教材编写、考核标准等新的工作任务,教师工作量和工作责任的大大增加。许多高职教师已习惯于“学历教育”的教育、教学方式,其生活、工作环境也相对稳定,一旦需要改变原来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很多教师会产生畏难情绪,有的甚至产生抵触情绪。2.5 教师评价指标不合理,评价体系不完善。目前,高职院校对教师工作业绩的评价与考核没有科学的量化指标。长期以来,高职教育质量建设深受学科教育质量观的影响,教师的评定标准仍是比照普通高校教师出台的,没有出台结合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校企合作模式下的相应标准,过分强调教师科研成果,忽略了教师职业技能的考核,为什么一些教师科研成果多,但学生就是就业难?考评办法和激励政策缺失,教师成为“双师型”的积极性受到影响。据调查大多高职院校没有“双师型”教师的考评办法,对“双师型”教师的时效性和职责没有要求。“双师型”教师的待遇相对普通教师并没有明显优势,这样的状况会影响教师成为“双师型”的积极性。2.6 教师专业培训工作流于形式。由于教师培训经费不足、学校领导不重视,专业教师流失短缺,导致教师培训工作流于形式。一是教师教学时间和培训时间冲突,培训质量不能保证;二是职教师培训内容大多与实际需求脱节,课堂理论学习的时间太多,到企业实习的时间过少,顶岗实习的计划性不强,缺乏监管,顶岗挂职锻炼的实际效果欠佳。

3 加强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3.1 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树立高职教育的思想和观念,是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前提和关键,本着为学生就业服务的导向,就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式等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围绕工学结合,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教学理念,在思想上与时俱进,在工作上积极践行。3.2 严格把好教师“准入”关。借鉴企业的实践经验,建立和执行高职教师“准入制”。高职院校新进教师,要求应具备本科或研究生以上的学历,并具有在行业中至少3年的工作经验,学院成立考核小组,严格把关与筛选;教师在校教学2—3年后,还要去企业进行实践培训至少一年,获得新的技能后经考核合格再回学校任教。要求教师必须具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知识和技能。这必须建立在政府、企业、学校共同重视齐抓共管的基础上。3.3 构建校企合作平台,共建“双师型”师资队伍。加强校企双向交流机制建设,实现教师与企业专家的深度合作与互动,构建教师到企业现场顶岗实践,企业专家、技术能手到学校任教的双向交流机制。建立教师到企业培训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定期到对口企业顶岗实训,进行现场挂职锻炼,积累实际工作经验。3.4 管理好兼职教师队伍。要充分发挥兼职教师队伍的作用,兼职教师应是来自每个行业有市场背景的人,尽快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结构优化、素质精良的兼职师资队伍,,要实行兼职教师与本校专任教师“同工同酬”制度,要切实做好外聘兼职教师调研工作,提高兼职教师管理的计划性。3.5 引导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制订出符合本校实际的师资建设方案,逐步调整师资的数量、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专业结构等,使之适应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模式下对师资的要求。学校要充分利用人事政策和教师评价的导向、激励和保障功能,搭建好平台,引导教师走专业化自主发展的道路。为激励学院的专业教师积极参与企业生产实际,促进产学结合,同时为鼓励学生努力掌握生产一线所需的知识、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同时也为了调动企业技术人员参与高职教育的积极性,校企双方建立人才培养激励机制。

4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过程,普通教师向真正意义上的“双师”教师转换就是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摸索,不断实践。这个过程不仅需要教师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国家的政策支持,学院的帮助引导,企业提供支持,这样才有利于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教师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张铁岩,吴兴伟.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4.

[2]臧晟鹏.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3]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6).

[作者简介]

张群慧(1973-),男,湖南长沙人,湖南信息科学职业学院,工程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技术;徐仁伯(1972-),男,湖南常德人,湖南信息科学职业学院,博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电子器件。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高等学校2011年度科学研究项目,(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以高职《印制电路板》课程为例)(项目编号:11C0928)的阶段性成果。

上一篇:《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研究探讨 下一篇:基于3G技术的移动学习在电大远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