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德彪西钢琴音乐中的美感体验

时间:2022-04-29 01:27:29

浅谈德彪西钢琴音乐中的美感体验

摘要:德彪西作为印象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由于受到绘画界印象派的影响,他追求一种朦胧、虚幻的艺术感觉,并成为印象派音乐的创始人;他尤其喜欢把自然景物作为创作对象,通过对它们的描写,营造出虚实相生,物我两忘的音乐境界。

关键词:德彪西;钢琴音乐;美学特征

一、创新美和独特美

作为20世纪最为著名和特立独行的钢琴家,德彪西在钢琴音乐上的贡献,堪比肖邦对于19世纪钢琴音乐的贡献。德彪西被称作是一个人的流派,虽然人数少,时间短,但是丝毫没有影响到作品深厚的艺术魅力,他把钢琴音乐从虚妄暧昧的浪漫主义的泥沼中挣脱出来,将眼光投向大自然,倡导一种素雅、清新的感觉,给当时的观众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也正是这种赋予勇气的变革,使他的作品具有了创新之美和独特之美。

在题材的选择上,以往的浪漫派钢琴家往往都选择一些大型的活动和大型的事物,只有描绘事物的大气,才能让自己的情感抒发的更为畅快淋漓。而德彪西却将眼光投向了身边的大自然,一望无际的大海,层层笼罩的迷雾,扬起风帆的轮船,寂静流淌的月光,都是成为德彪西创作的对象,并利用他们营造出一个虚幻和朦胧的气氛,引导听众们随着他的情感变化和景物的自然变化二变化,给听众以全新的听觉体验。

在旋律上,德彪西注重写人对外部世界的瞬间印象,在作曲技法上不以旋律为其生命,古典主义动机式的发展、浪漫主义习惯使用的扩展、反复、摸进等歌唱性线条的旋律,在德彪西笔下变成了短小不连贯的动机组合,它们像彩色玻璃片嵌合在一起。他的许多旋律都再现出片断式的、不对称、不连贯的特点,他具有自己的一套旋律原则,那就是旋律从不反复,相反地,它好像是通过一系列犹豫和秘密的冲动逐渐恢复了生命,直到微妙而又肯定地感到满意。

在标题上,他的钢琴作品几乎都有标题,创新之处在于,以往的浪漫派钢琴家或作曲家,往往都是对对象直接进行炽热的描写,以为这样才能表达出自己全部的情感。而德彪西也描写客观景物,他的情感宣泄,却是带有隐喻和暗示的,他的最终目的是要展现作品本身所蕴含的诗情画意。而且他总是在创作完作品后才重新考虑与标题是否匹配,以免自己受到标题的束缚,即使是完全不懂音乐的人,也能感受到其中的自然和美妙。

此外,在和声、调性、力度、节奏等诸多音乐要素中,德彪西都有着全新的理解和诠释。他的印象主义从法国影响到欧洲继而到全世界,本身就证明了这个艺术风格的创新性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也应当认识到,正是这种大胆的创新和变革,才有了作品中的意境美、印象美等诸多美感特征,这种独特美和创新美,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其钢琴作品所有美学特征的基础。

二、印象美

德彪西在艺术沙龙上,结识了很多进步的青年艺术家,这其中就有美术界的雷诺阿、莫奈、塞尚等人,当时莫奈创作了一幅《日出印象》的油画作品,画中强调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寻求并把握色彩的冷暖变化,把不断变化的光色效果记录在画布上。这些印象派绘画上的理论,对德彪西影响很大,他把其应用到自己的音乐创作中,尝试以音乐捕捉事物的印象或情绪,追求大自然中景物瞬间的交替和变幻,特别强调色彩轻淡与浓重之间的对比,强调音乐的敏感层次与浓淡色彩,制造出一种朦胧与变化莫测的气氛。拿德彪西的钢琴《前奏曲》来说,《前奏曲》共有两集,每集是十二首作品,德彪西用了不到3个月的时间便完成了第一集的创作,这是他的第一部独创系钢琴作品,它充分吸取了印象主义绘画的精华,把视觉因素用一些列短小有力的笔触勾勒出来,既有作者对自然现象的印象,也有对景观的印象,还有对人物的印象,作为印象派音乐的创始人,在这部作品中,他将自己从绘画中所汲取的灵感,和对描绘对象的细致刻画,把印象派音乐的美学特征,诠释的淋漓尽致。德彪西将天空的自然现象、地上的自然景观与人的生活状态三者自由地融合在一起,每一首前奏曲的标题只是给这些综合的事物找一个中心,突现出某一个方面的内容。而在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中,主要表现手段还是音响和音色,他借助了自然的景象、诗歌和现实中的人物,从中获取灵感和启发。在人类生活的外壳之下,是气象万千的大自然,而自然的一切又是人类精神的灵魂。德彪西说过:“当我注视着夕阳映照的天空,坐着久久回味它的奇妙、变幻莫测的美时,真的被感动不能自已”,无边无际的大自然在我的真诚脆弱的灵魂中得到了真切的反应。也正是在这一集《前奏曲》中,我们感受到了德彪西用细腻、精美的笔触描绘了人与自然合为一体、现实与感觉融为一体的意境。

三、意境美

意境是中国艺术特有的审美范畴,它是中国古诗词及绘画创作的内在规律,是五千多年来中国民族的审美心理。意境审美体现了审美意识中主客不分、无功利性、重想象的特点,德彪西长期受到印象派诗人和画家的影响,追求一种朦胧、飘逸、澄澈、雅致、梦幻的音乐境界,呈现出独特的意境美。

德彪西的作品大多是描写风、花、雪、月,使人们沉醉在大自然的幻梦与朦胧的意境之中。他注重事物的抽象化,给人的感觉就是雾中花,水中月,不直接描述什么,一切都在若有若无中去感受,充满了扑朔迷离的朦胧感。他于1905年创作了意象集,其中第一首《水中倒影》运用色彩斑斓的和声描绘水中影象和阳光从各个角度照射在水面上波光粼粼的奇观异景,勾画出一个奇妙无穷的梦幻般的世界,将水与光、影的细微变化形容得惟妙惟肖,是描写意境的经典之作。乐曲开始时,先是左手的持续低音,像是平静安逸的水面,给人以轻松和惬意的感觉。然后是和弦在持续音上的浮动,告诉我们水中有了倒影,然后用反向进行了和弦和八度描绘出波纹荡开的情形,用全音阶的琶音描绘阳光照在水面上闪闪发光的景色。可谓是一部情境交融的典范之作。

意境的另一个表现特征为虚实相生。强调对梦幻和飘渺音乐境界的追求,一直都是德彪西钢琴音乐的重要特色。因为作品本身多为一些自然景物的描写,这就构成了虚实相生的基础,另一方面,他喜欢用朦胧不定,充满含蓄和幻想的情绪作为音乐的主题,意在造成一个虚幻的世界,所以我们在欣赏他的钢琴作品时,常常有一种真实和又虚幻的感觉。真实是我们能够感觉到他们对对象的刻画和描绘,在音乐中听出他们的丰富变化;虚幻则是这些音乐素材所组成的整体的音乐效果,让我们觉得飘渺和朦胧。例如《雨中花园》一曲,描绘的是一个小女孩坐在窗前,观看花园中下雨的情形,题材本身就是一个主体(小女孩)随着客体(花园、雨)不断发生情感变化的过程。德彪西用他的印象音乐,让我们分不清自己是听众,是音乐创作者还是作品中的小女孩,虚实之间,物我两忘。

通过对德彪西的钢琴音乐的美学特征分析,让我们充分感受到德彪西为我们提供了奇异迷人的意象世界的音响。他的音乐是站在音乐发展的转折点上,用与前人不尽相同的方式传达了他对这个世界的感受。他的音乐没有彻骨的悲哀,也无宏伟和豪迈的壮志,也无情感和激情的发挥,或许不会让你感到震撼,但他用敏感的心灵、敏锐的感官捕捉到了人所具有的最细腻的、最易被忽略的生动感受。他创造了一个空灵、写意的梦幻世界。我们在为德彪西音乐的美学特征所陶醉时,更要学习他富于创新和探索的精神,只有新的事物,不断发展的事物,才能有呈现出独特的、长久的美感特征。

参考文献:

[1]沈旋.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的创始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年11月

[2]陈丹布.论德彪西的调性思维特点[J].《音乐探索》,1989(03)

[3]黄智敏.德彪西《二十四首钢琴前奏曲》和声特征微探[J].《音乐创作》,2004(06)

[4]周玲、戴娱.关于德彪西钢琴作品中全音音阶的技术分析[J].《音乐研究》,2007(04)

上一篇:色彩在工业设计中的审美思考 下一篇:宁无新闻莫要绯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