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植行距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时间:2022-04-29 09:31:49

不同种植行距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摘 要:以郑单958为供试品种,在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条件下设55(A1)、60(A2)、65 cm(A3) 三个行距水平,研究其对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及机械化收获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行距玉米出苗情况及生育期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不同行距条件下的叶面积指数、穗位高、茎粗、植株干重差异不显著;A1处理的机械收获损失率略高于A2和A3,但是差异不显著;不同行距处理的玉米产量高低依次为A1>A3>A2;A1处理较A2和A3分别增产54%和28%;不同行距处理在穗粒数、千粒重等产量构成因子上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玉米;行距;生长发育产量

中图分类号:S513.044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2)11-0046-03

玉米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年种植面积在2 500万公顷左右,玉米产量高低对国家粮食安全和玉米产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村土地合理有序的流转及城镇化发展,推行玉米种植全程机械化技术是未来玉米生产的必然趋势,然而由于自然条件和种植方式的不同,各地玉米种植的行距存在明显差异,致使玉米机械收获时农机与农艺结合的难度增大。为推进玉米的规范化种植,促进玉米机械收获技术的发展,我们根据玉米机械化生产的作业需求,选择55、60、65 cm三个种植行距进行试验,对比不同行距对玉米产量、机械化收获等的影响,旨在为全程机械化种植模式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1年在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试验农场进行。褐土,基本理化指标为:有机质152 g/kg,碱解氮617 mg/kg,速效磷457 mg/kg,速效钾1203 mg/kg,pH值702。前茬作物为小麦。

供试品种为郑单958,种植密度每公顷为675万株,行距处理共设3个:A1(55 cm)、A2(60 cm)、A3(65 cm)。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每处理种植12行,行长160 m;不同行距处理之间设10 m的走道。

依据7 500 kg/hm2的目标产量,侧施复合肥(N∶ P∶ K=15∶ 15∶ 15)20 kg作种肥。大喇叭期追施尿素450 kg/hm2。通过调整播种和施肥部件的位置来实施侧向深施和确定播种行距。其它措施按照高产田进行管理。6月20日播种,10 月8日收获。

12 调查方法与指标

苗期(3~4叶)调查:出苗率、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植株干重。

拔节期调查:株高、叶面积指数、根系状态、植株干重。

生育进程:主要包括播种期、出苗期、拔节期、抽雄期、吐丝期、成熟期。

农艺性状:主要包括株高、穗位高、根系、地上干重、茎粗、倒伏、倒折等。

13 测产与考种

玉米完熟期,采取对角线五点取样法,在2行中连续机械收割20 m,记录株数、穗数、倒伏倒折率、空秆等,收回全部果穗称重,按均值法取20个果穗考种,折算成标准含水量(14%)的产量。收获时统计机收穗数,计算落穗损失率。

14 数据分析

采用SPSS 170和Excel 2003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行距处理对玉米生育期及出苗的影响

据田间调查,A1、A2、A3处理下玉米各生育期基本相同(表1),总生育天数均为110天,表明三种行距对生育期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不同行距玉米出苗情况列于表2,可以看出,A1、A2、A3处理的出苗率基本相近,无显著差异。然而,由于本年度济宁地区二点委夜蛾大爆发,对玉米幼苗危害严重,造成群体不足,每公顷留苗数仅为60万株左右,约为计划种植密度的90%。

表1 不同行距处理玉米生育期 (月/日)

行距处理 播种期 出苗期 三叶期 拔节期 抽雄期 吐丝期 收获期

A1 6/22 7/28 7/5 7/15 8/12 8/13 10/10

A2 6/22 7/28 7/5 7/16 8/12 8/13 10/10

A3 6/22 7/28 7/5 7/16 8/12 8/13 10/10

表2

不同行距处理玉米出苗率

行距

处理 基本出苗数(万株/ hm2)

Ⅰ Ⅱ Ⅲ 均值

出苗率(%)

Ⅰ Ⅱ Ⅲ 均值

A1 63435 60945 64380 62925 862 825 876 854

A2 58890 55320 60645 58530 852 845 824 840

A3 58230 66135 61335 61905 820 863 832 838

22 不同行距处理对玉米各生育期植株性状的影响

221 三叶期 三叶期对不同种植行距下玉米叶面积指数、穗位高、茎粗、植株干重等农艺性状进行调查,结果(表3)显示,A1、A2、A3三种不同行距的株高、茎粗略有差异。株高以A1处理最高,A3次之,A2最小,A1的株高较A2增加65%;茎粗变化趋势与株高不同,大小依次为A2> A3> A1。不同行距下叶面积指数,A2分别比A1和A3增加53%和111%。植株干重以A1

表3 不同行距处理三叶期玉米植株农艺性状表现

性状 A1

Ⅰ Ⅱ Ⅲ 均值

A2

Ⅰ Ⅱ Ⅲ 均值

A3

Ⅰ Ⅱ Ⅲ 均值

株高

(cm) 124 104 116 115 107 113 104 108 110 104 119 111

茎粗

(cm) 045 041 050 045 049 044 053 049 037 055 049 047

叶面积

指数 0038 0036 0041 0038 0037 0041 0042 0040 0039 0034 0036 0036

植株干

重(g/株) 039 041 046 042 038 036 042 039 037 04 036 038

最大,而A3和A2基本相同,较前者降低9%左右。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植行距下玉米叶面积指数、穗位高、茎粗、植株干重等指标差异均不显著。

222 拔节期 拔节期,不同行距处理的玉米株高、茎粗、根系条数和植株干重略有变化,差异不显著,而叶面积指数有明显差异(表4)。株高以A2最大,A1次之,A3最小;茎粗大小依次为A1> A3> A2;根系条数在140~155条,平均为15条,三者间差别不大;拔节期玉米植株干重随着行距增大而略有升高的趋势,A3分别比A1和A2增加16 g/株、10 g/株,增幅为173%和102%,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不同行距下玉米叶面积指数大小依次为A1> A3> A2,其中A1的叶面积指数比A2增加227%,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

表4 不同行距处理拔节期玉米植株农艺性状表现

性状 A1

Ⅰ Ⅱ Ⅲ 均值

A2

Ⅰ Ⅱ Ⅲ 均值

A3

Ⅰ Ⅱ Ⅲ 均值

株高

(cm) 636 672 676 661 716 650 654 673 646 617 625 629

茎粗

(cm) 192 204 18 192 183 159 192 178 2 195 172 189

叶面积

指数 0748 0647 0808 0734 0609 0595 0590 0598 0731 0656 0640 0676

根系条数 140 165 145 150 140 155 145 147 170 150 145 155

植株干重

(g/株) 102 90 85 92 98 88 108 98 121 90 113 108

223 成熟期 表5显示了不同行距条件下成熟期的玉米植株性状。各处理株高和茎粗均基本相同,A1的穗位高略低于A2、A3,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A1、A2、A3行距下,植株干重分别为2977、2786、2901 g,A1较A2、A3分别增加了69%

表5 不同行距处理成熟期玉米植株农艺性状表现

性状 A1

Ⅰ Ⅱ Ⅲ 均值

A2

Ⅰ Ⅱ Ⅲ 均值

A3

Ⅰ Ⅱ Ⅲ 均值

株高

(cm) 2380 2405 2359 2381 2321 2390 2367 2359 2435 2402 2381 2406

穗位高

(cm) 999 925 1024 983 1035 1002 955 997 1017 1020 995 1011

茎粗

(cm) 195 201 187 194 199 188 176 188 185 185 205 192

植株干重

(g/株) 2861 2954 3115 2977 2876 2802 2678 2786 2981 2817 2905 2901

和26%,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23 不同处理对玉米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231 不同行距处理对机收效率的影响 倒伏率和折倒率是影响机收的重要因素,随着倒伏、折倒率的增加,机械收获损失率也相应增加。玉米完熟期,对倒伏、倒折率和机械收获损失率的田间调查结果(表6)表明,不同行距条件下的机械收获损失率均值为67%~75%, A1机械收获损

表6 不同行距处理对机械化收获效率的影响

项目 A1

Ⅰ Ⅱ Ⅲ 均值

A2

Ⅰ Ⅱ Ⅲ 均值

A3

Ⅰ Ⅱ Ⅲ 均值

倒伏率

(%) 12 21 08 14 21 18 09 16 17 15 20 17

折倒率

(%) 66 35 26 42 83 53 52 63 77 30 65 57

机械收获

损失率(%) 68 80 77 75 71 70 72 71 64 57 79 67

失率略高于A2和A3,但差异不显著。由此可见,A1、A2、A3行距对玉米机械化收获效率影响较小。

232 不同行距处理对玉米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实收测产及考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行距对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无显著影响(表7)。由于本地区二点委夜蛾大爆发,玉米幼苗受害严重,群体不足,加之8~9月份,阴雨天偏多,光照不足,不利于玉米授粉和灌浆的顺利进行,从而严重制约了玉米产量的提高。从实际产量来看,不同处理玉米产量均值在6 2940~6 6375 kg/hm2,较去年减产约10%,高低依次为A1> A3> A2。其中,A1较A2和A3分别增产54%和28%,差异不显著。从产量构成因素来看,A1、A2、A3的公顷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差异均不显著,由此可见,在机械收获条件下行距配置对产量的影响不大。

表7

不同行距处理的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情况

性 状 A1

Ⅰ Ⅱ Ⅲ 均值

A2

Ⅰ Ⅱ Ⅲ 均值

A3

Ⅰ Ⅱ Ⅲ 均值

公顷穗数(个) 61185 60735 65100 62340 59085 58755 61920 59920 60735 62040 57690 60155

穗粒数 493 520 509 507 484 513 595 5307 541 533 474 516

千粒重(g) 3525 3590 3558 3558 3525 3590 3480 3532 3495 3585 3505 3528

实际产量(kg/hm2) 66945 63585 68595 66375 60660 61905 66270 62940 62160 70950 60615 64575

3 小结

31 不同种植行距对玉米出苗情况及生育期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各生育期不同行距的叶面积指数、穗位高、茎粗、植株干重差异不显著;拔节期,不同行距玉米叶面积指数大小依次为55 cm处理>65 cm处理>60 cm处理,55 cm行距的叶面积指数比60 cm行距的增加227%,差异显著。55 cm行距倒伏率、折倒率最小。55 cm行距的机械收获损失率略高于60 cm和65 cm 行距,但是差异不显著。

32 不同行距玉米产量高低依次为55 cm处理>65 cm处理>60 cm处理,55 cm行距较60 cm和65 cm分别增产54%和28%。不同行距在穗粒数、千粒重等产量构成因子上差异不显著。

33 在机械收获条件下,种植行距对产量没有显著性影响。因此,可以根据农机具设计和生产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统一收获机械的规格和行距种植模式,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并促进跨区域作业。参 考 文 献:

[1] 李 猛,蔡宗兴,万明长,等.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1999,27(增刊):51-53.

[2] 邹淑芳,张桂中.不同行株距种植对鲁玉15叶面积及经济性状的影响[J].杂粮作物,2000,20(3):13-14.

[3] 黄开健,杨华铨,谭 华,等.秋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最佳密度和施肥量研究[J].玉米科学,2001,9(1):57-59.

[4] 王 斌.普通株型玉米不同密度下种植模式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4):122-125.

[5] 刘武仁,冯艳春,郑金玉,等.玉米宽窄行种植产量与效益分析[J].玉米科学,2003,11(3):63-65.

[6] 刘开昌,王庆成,张秀清,等.玉米叶片生理特性对密度的反应与耐密性[J].山东农业科学,2000,1:9-11.

[7] 赵正雄,张福琐,赵 明,等.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2,23(3):197-199.

[8] 刘武仁,郑金玉,罗 洋,等.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的研究[J].吉林农业科学,2007,32(2):8-10,13.

[9] 周 波,胡学安,魏良明.不同种植密度对郑黑糯1号玉米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0,22(7):202-204. 山 东 农 业 科 学 2012,44(11):49~51,54

上一篇:不同类型氮肥对夏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下一篇:水果萝卜新品种天正萝卜1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