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德育管理 成就生命精彩

时间:2022-04-29 05:46:41

创新德育管理 成就生命精彩

为全面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升学校德育管理水平,我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不断创新工作机制,丰富活动载体,加强队伍建设,破解德育难题,扎实推进学校德育工作,促进了学生在行为习惯、常规礼仪、道德修养等方面的全面提升,学校处处呈现出规范、文明、向上的景象。

一、创新开展家校联谊活动,

构建家校合作育人模式

1.家长一日访校,知晓教育百态

为有效体现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拉近家长和学校及教师的距离,使家长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有更直观感受,学校将每学期的“家长开放日”升级为“一日访校”活动,每天每个班级至少有一位家长参与访校并体验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引导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工作,让家长亲身感受教师的教育教学,体验班级管理的复杂、教师工作的繁忙,从而进行有效的心灵交流。

2.博采家长之长,丰富课程资源

家长委员会充分挖掘并利用家长中的各行精英,让他们参与学校课程建设,既丰富、拓展了教育内容,又带动了学校特色课程的发展。2011年11月,我校依托编织特色课程成功申报泰安市第二批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2012年4月,家长参与指导的编织、剪纸、折纸特色课程展示,在我市承办的山东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观摩研讨会上,受到省内专家的高度评价和赞誉。

3.拓宽家访途径,实施家访预约

为保证家长与教师的定期有效沟通,学校拓宽家访途径,设计了阳光家访预约卡,于开学初发放到全体家长手中,预约卡中的教师家访、电话沟通、电子书信和交流时间、交流教师均由家长根据学生情况自主填写。预约卡的使用让家访变得更加灵活和人性化,让家长多了家访前的理性思考,少了家访时家长的手足无措;一条条来自家长对家访活动的合理化建议被采纳,受到了家长的一致欢迎与好评。

4.小手拉大手,文明素质共提高

为进一步做好家校合作的这篇大文章,促进学生与家长文明素质的共同提高,我校设计了学生在家行为监督卡和家长文明行为监督卡,学生行为监督卡重点突出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分低中高三个年级段列出不同层次要求,从刷牙、洗脸、洗脚、整理房间等自理、自立能力的培养,到帮助家长完成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再到尊老、孝老等品德培养,以及独立自主完成作业等方面列出具体要求,家长督促落实,班主任每周一汇总,评选出自理小能手、敬老爱老小标兵、劳动小能手等,激励学生不断进步。学生家长文明行为监督卡则由学生填写,看家长有无打牌、嗜酒等陋习,能否尊老和敬老,能否学习致富知识技能、辅导孩子作业、处理好邻里关系等。学生填写后,每周交班主任一次,班主任据情况不定期与家长沟通。这两种监督卡试行以来,家长与孩子互相监督,共同进步,文明素质明显提升。一张卡片架起了家校的联谊桥,小手拉大手,带动的是家长与孩子的共同提高。

二、多措并举挖掘本土资源,不断拓宽德育渠道

从儿童品德发展和个性形成的角度看,只有不断优化教育环境,充分挖掘和利用社区德育资源,才能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整体教育效果。孙伯镇地处泰山西麓,汶水之滨,物产丰富,风景优美,文化深厚,具有广阔的本土资源和活动资源,非常有利于学校和社区德育共建活动的开展。近年来,学校深入挖掘和整合社区教育资源,进一步拓展学校德育空间,取得了一定成效。

莲花峪、岈山风景区,山峰奇特、悬崖陡峭、怪石林立、溶洞幽深,是抗战时期红色革命根据地。现有抗战阵地、抗战地道、战时炮楼、泰西统战会议遗址等纪念景点30多处。老一辈革命家罗荣恒、陈光、万里、肖华、马继孔等在此留下足迹;泰西地委机关、泰西地下情报总站曾在此隐藏斗争多年,留下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我校利用本地红色资源,组织学生展开调查活动,搜集战斗故事,了解英雄事迹,踏寻战斗遗迹,通过发倡议书、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牢记历史,勿忘国耻,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我校组织学生走进云蒙山,了解云蒙山的特产、植物、古迹、历史人物及传奇故事等,做到多方面全方位地了解,如争做云蒙山小导游,向游人推介云蒙山,宣传云蒙山,以小主人的身份为云蒙山的发展出谋划策,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家乡自豪感、荣誉感油然而生,实践能力得到锻炼提高。

三、科技教育与德育有机结合,

学生创新能力得以提升

1.建立科普工作机制,不断提升校园德育科普氛围

学校成立科普工作机构,制定科普德育工作计划。结合学校科普教育特色,育德育于科普教育中。通过学校网站、宣传栏、班级黑板报、红领巾广播、国旗下讲话等形式,向学生大力宣传科普知识,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入到科普实践活动中,营造了学校良好的科普德育氛围。

2.利用课堂教学阵地,教育学生努力提高科学素养

充分利用科学课和综合实践课对学生进行科学普及教育,从科学课中的生命科学教育、环境教育,到综合实践课中的认识一百位科学家、认识一百种植物、了解一百位科学家的故事、会做一百个实验,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明白生命的意义,培养爱护环境的意识,认识到科学素养形成的重要。

3.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品质

学校开展科普教育活动,不但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而且有利于学生良好科学素养的形成。四年级一班的防止龋齿有妙招、五年级三班的合理膳食身体好等一个个主题鲜明的学校“科普超市”,深受学生的喜爱;板报中设立的小小气象观测站、科普套餐等成为学生每天关注的焦点;形式多样的“科普五个一”活动的成果,为我校科技活动室与科技成果展室两个科技教育阵地,提供了大量的科普教育资源。扎实有效的科普教育活动,锻炼了学生日常观察、动手操作、创新思索的能力,引导学生逐渐养成严谨求实、团结合作、勇于探索的良好科学品质。

学校科普德育实践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校德育的内涵,形成了学校德育的特色,也使学校涌现出了一大批科学素养高,创新能力强的优秀学生。目前,学生的创新作品荣获19项国家级专利,省市级科技创新作品奖50余件,4项作品在国家级大赛中获奖。

以上是我校在创新德育工作方面的几点粗浅做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深知德育的实践探索之路还很漫长,还需要我们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

上一篇:连云港滩涂围垦开发利用中的生态文明建设 下一篇:管理哲学视角下的教育管理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