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微博促进媒介接近使用权的实现

时间:2022-04-29 04:46:45

摘 要:本文基于“媒介接近权”这一概念,以新媒体中具有典型性的微博为例,通过对比传统媒体以及新媒体在媒介接近使用权的实现上所呈现出的问题和特点,对web2.0时代下自媒体应用以及发展的热潮中,微博在促进媒介接近使用权的实现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媒介接近权;微博;自媒体;非自媒体

1 传统媒体的媒介接近权

“媒介接近权”①的概念被作为一项公民权利于20世纪下半叶由美国法学界的J.A.巴隆最先提出,他在《接近媒介――一项新的第一修正案权利》一文中首次提出了“媒介接近权”的概念,并对这一概念进行了系统地论述。后来,这一概念也被引入传媒界,并被广泛地应用在新闻传播学的范畴领域之内。媒介接近权的出现,不仅是公众权利在大众视野中的一种延伸,更成为大众与媒体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受众利用媒介的传播性,在第一时间将大众的声音进行传播,实现公众拥有话语权的权利。

在我国,传统媒介一般界定为报纸、广播、电视这三种大众传播媒介。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强调媒介接近权的作用,因为一个有效的传播模式意味着传播者和接受者双方之间存在着传达和反馈的关系,信息不仅要从传播者传达给接受者,而且接受者也应该及时给予反馈。只有实现了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信息互动和交流,才能使信息更好地满足接受者的需要,更充分地被接受。而保障受众媒介接近权的前提是要建立畅通的反馈渠道,这样可以使受众对媒介的报道进行纠正或补充,提供新的事实,并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对于传统的报纸而言,读者来信、更正声明、观念广告都可以说是实现媒介接近权的重要表现形式,一般相较于接受采访、参与媒介发起的讨论,由于纸质媒体特殊的体现形式,无形中媒体还是会主观地操纵舆论的声音,受众往往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

在技术上更近一步的就是广播电视,广播电台基本有热线电话、短信互动等体现形式,相较于传统的纸质媒介,对于媒介接近权的实现,在媒介的应用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我国的广播电视媒介,基于国有性质,社会公众对其行使媒介接近权的意识尚不成熟。“反论权”和“观念广告”②、公共频道设置均难以实现。而电视台的短信互动、连线采访、邀请现场观众参与、电视相亲、选秀节目、求职节目等,能使得普通的民众有机会参与到电视节目制作中来,但是这种形式只能满足一部分媒介接近权的实现,大众对于媒介接近权的接近与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2 微博促进媒介接近使用权的实现

2.1 微博

微博③是自媒体新时代的产物,在短短的几年内以迅速发展起来。微博用户通过电脑、手机等终端,便捷地以及更新信息,及时地对信息进行分享。用户既可以自己信息,同时也可以成为其他用户的跟随者与关注者,并进行互动。微博的兴起导致很多原创的内容在一个时间迅速地生产出来,在自媒体时代,人们只需要通过一两句话来传达零散的信息。有研究显示,大众倾向于通过类似像微博一样的自媒体来分享音频、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娱乐性质的内容,微博用户转发和评论的微博数量越高,说明这条微博的传播影响力越大。与传统媒体以及其他的自媒体相比较,由于微博在媒介特点所呈现的特殊性,不管是从技术角度还是从大众对于媒介接近权的使用范围上都提到了一个崭新的提升。目前,很多的报纸、广播、电视、网站基本都已开通了官方微博,在传播过程中受众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微博的兴起突破了原来信息传播中的渠道限制,融合了传统媒介的多种功能并与之形成联动效应,公众可以自由的表达自我,不仅仅局限于是思想深刻的观点和态度,还有情感上的抒发和宣泄,使得受众在实现媒介接近使用权进程上得到了真正的突破。

2.2 媒介接近使用权在微博中的实现过程

传统媒体由于技术等原因带来的滞后性,会影响媒介接近权的实现,而作为自媒体中便捷度最高的微博,在媒介接近权实现过程中的渠道会被无限扩大。实现过程相较以前也发生了根本改变。我们大体可以将媒体分为自媒体和非自媒体两个部分,自媒体我们可以粗略地划分为微博、博客以及带有私人标签的媒体。而非自媒体基本包括像传统的书刊、报纸、电视、电台、网络等带有公权性质的媒体。从传播方式上来讲,微博基本上实现的是点对点人对人互动的传播方式,而非自媒体总会在传播过程中加入第三方的意愿,为媒介接近权的实现造成了无形的障碍。在信息的传达上微博基本相对公平和自由,而非自媒体的信息往往经过了第三方的加工和过滤,形成对于信息传播的垄断。微博等自媒体中大众对于媒体的接近过程中,不管是接近权还是使用权都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微博即是信息的平台同时也是公众利用这些信息实现自己的媒介接近权的过程。而非自媒体,只能达到大众对于媒介的接近,使用权利的实现还无从谈起。

互联网出现后,论坛、博客、即时通信工具的迅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大众传播媒介与人们之间的距离,更在某种程度上扩大了媒介接近权的开放性,公众在接近使用媒介上被限制的情况就有所改观。使用微博信息,相比其它媒介成本相对低廉,操作性更为简易,以及微博的节点特性,都使得微博“自媒体”的特性得以充分展露,受众不仅可以即时使用微博来消息,这一过程还推进了新闻信息和扩散的速度,尤其是在针对突发事件的报道方面,微博蕴含着比一般自媒体更为巨大的能量,例如多年前曾轰动一时的“朱令案”,经过十年传统媒体的沉淀和发酵,在微博上被人们又重新热议。2013年4月16日,一直帮助朱令的高中同学微博名为“一毛不拔大师”的贝志诚在微博上了长微博《现实不是童话 朱令事件回顾》。该条微博一经,一夜之间转发和评论数就成倍地增长,很多微博用户在微博上有针对性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评论,沉寂多年的案子不仅重新回到了大家的视野,大众的热议使得事件连连升级。近些年,微博作为“自媒体”的代表,而这些热点事件陆续通过微博被无限放大,热议的升温与范围的扩大,无形中与媒介的发展进程产生了必然的联系与呼应,因为微博,更多的人了解了当年的这个案子,通过微博也不断的有人参与其中,微博在信息的传递与扩散方面的优越性也得到了最为充分的体现。

受众要利用媒介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及开展社会活动,除了传播媒介要对受众开放外,其传播模式以及表达的难易程度也直接影响了媒介接近权的实现。大众传媒最为重要特点之一就是传播的单向性,而这一特点会直接导致受众对媒介信息的反馈是事后的、延时的、缺乏即时性和直接性。新媒体时代,网络论坛和博客“一对多”或者“点对面”的传播模式,造成传播者向数量不清与形态各异的受众发出信息,而传受双方因没有任何确定性联系,何时收到反馈犹未可知,接近权的使用和利用上还是盲目而混乱的。而在微博的世界中,微博用户通过“一对多” 和“多对多”的传播模式,不仅使自己的意见表达更加容易,内容更加精炼准确,甚至有可能成为热点话题被广阔的公共领域所关注。微博之所以有利于形成特定圈子的文化氛围,主要是因为其作为关系型内容生产媒介,是大众通过微博,高效而迅速地实现了信息的传播和利用,对于信息的操控达到独立自主,同时更能现实社会关系的对话的延伸和发展。

现在的传统媒体也纷纷向微博的领域迈进,相继开通了自己的官方微博。传统媒介利用提升自身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来重新加强自身的形象塑造和关系建设,以纸质媒体官方微博为例,报纸以老龄化的读者群为主要趋势,而使用微博的读者群主要是年轻化、知识化、精英化为主,开通官方微博,就为报纸的受众层的扩大提供了帮助,提高了影响力。以往读者在实现媒介接近权的时候,读者和报社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仰视的关系,两者之间的地位是不平等的,读者在接近使用媒体时由于受到把关人的审查,由于读者之间身份地位的差异,也使他们再被选择时屡屡受到阻碍和排斥。报纸微博的开通使其和读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读者在实现报纸媒介接近权上也呈现了新的变化。

3 微博对媒介接近使用权实现的展望

首先,技术是媒介变革的先导力量,也是信息传播变革的根本动力,技术的使用与普及是实现受众接近使用媒介最为基础的条件。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普及,不仅改变了媒介终端的外在形态,更深刻改变了媒介信息生产、传播的理念与流程。微博在使用的功能性上的不断改进,或者说随着科技的发展,自媒体技术开发应用的成熟和提高,成为未来公众实现媒介接近使用权实现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从近年不断发生的公共热点事件的发展顺序来看,微博的出现,无形中促进了自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议程互动。一件事情的发展和传播过程都是由自媒体发起,从而对于事情的舆论性质进行重构。传统意义上的媒体议程顺序发生改变,公众在微博上行使自己的媒体接近使用权的同时,对于事件在媒介中的传播顺序产生了影响,很多事件在微博上发生发展,引起非自媒体的关注,从而致使事件成为热点事件,事件在发展这一过程使得自媒体和非自媒体进行议程互动,使得自媒体和非自媒体产生联动效应,使得热点事件在很短的时间内呈网状扩散,而在这种传播过程中,自媒体与传统媒体相互监督相互也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

近几年,把关人的缺失使微博成为虚假信息混杂的平台,微博信息真伪难辨,舆论领袖的泛滥,匿名以及信息来源的模糊使得信息的真实性受到了最为严峻的考验,微博影响力与公信力的提升成为人们最为关心的话题。近日,一条来自“原美国夏威夷大学环保专家董良杰”的微博引起了网友们的注意,该文中称自来水中含有避孕药成分,消息后,引起了一部分人群的心理恐慌,很多网友对此文章进行疯狂的转载和议论,后来经核实此消息为微博虚假消息,发文者误读了原文者的文章含义,但是事件本身已经在社会上造成了不可估计的恶劣影响。此外,信息污染问题严重,垃圾信息增加是阻碍实现媒介接近权的重要原因,干涉受众对真实有用信息的利用。对此,最高人民法院于2013年9月29日出台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法律解释,以加强对于公共信息平台的虚假消息的法律监管。另一方面,想要真正屏蔽虚假消息的来源,还是最终要回归到提升微博公信力上来,微博的公信力是拥有更加广泛的影响力和媒体权威性的基础,也是实现受众媒介接近权的最有力的保障,只有微博公信力的提升才能使最终的公众的权利得以更广泛的实行。许多热点事件的爆发,媒介使用者在公共的网络环境下,接近和使用媒介的权利和言论的自由都被无限的扩大,公众也会在非理智盲目的状态下对于接近使用权进行滥用,这个时候,不管是大众还是媒体都应该提高自身的素养,发表言论要理性、公正、客观。公众在这种相对自由的空间中要时刻保持冷静,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理性的运用媒介接近权,最大限度实现自身的媒介接近权,否则自由的滥用也最终会导致自由的消失。

[注释]

①媒介接近权(The right of access to mass media)是指一般社会成员都应当有接近和使用媒体及发表意见和观点的权利.

②观念广告(Concepts advertising)观念广告是通过提倡或灌输某种观念和意见,试图引导或转变公众的看法,影响公众的态度和行为的一种公关广告.

③微博(Micro-blog)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媒体平台.

[参考文献]

[1]史蒂文.拉克斯.尴尬的接近权[M].新华出版社,2004-1.

[2]喻国明,欧亚,张佰明.微博―一种新传播形态的考察影响力模型[M].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5.

[3]夏雨禾.突发事件中的微博舆论:基于新浪微博的实证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05.

[4]窦克林.网络传播中的媒介接近使用权[J].青年记者,2009-24.

[5]纪盈如.Web2.0语境下信息传播中“看不见的手”[J].东南传播,2013-03.

上一篇:从电影《刮痧》看中美文化的交融 下一篇: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