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中国研发中心技术实用主义者

时间:2022-04-28 07:29:03

GE中国研发中心技术实用主义者

资金投入:每年全球研发投入约60亿美元。

研究模型:和业务部门结合,根据竞争对手和市场需求,以三年为周期做远景规划。

研究方向:基础科学研究,能源互联网、水处理、材料科学等多达数十种类别。

研究成果:3D打印、手持CT设备、混合动力机车、1.5兆瓦风机。

就在去年年底,我们还在讨论第三次工业革命时,3D打印机甚至可以打印出一架飞机。今年5月,GE中国研发中心就宣布他们研发出了一种激光增材制造设备,它能用钛合金粉末打印出高达1米的复杂形状零件,用机发动机风扇叶片的前缘部件制造,没有冗余部分,也更精准,能够降低飞机的重量,减少油耗。

3D打印只是GE中国研发中心一个正在攻关的项目。作为GE在全球的第四大研发中心,GE中国研发中心近些年为GE贡献了众多研究成果,手持CT、混合动力机车、1.5兆瓦风机……而你很难想象,十年之前,这还是一个只有20万美元、10个人的“草根组织”。

GE从爱迪生开始就是一家实用主义至上的企业,从LED到油气技术,从水处理到交通建设,业务繁多又必须务实高效,几乎没有GE不可以涉及的。而站在GE的角度看,全球每年在研发方面的投入约60亿美元,这些钱是需要回报的。

那么,回报体现在哪儿?研发技术的产品化。

60亿美元研发资金中,10%会用于研究,90%用于产品设计和开发。GE中国研发中心也遵从上述原则,按1:9的比例进行资金和研发人员配置。

90%的钱用在产品和技术开发上,是为了最大化实现投入产出的循环变现力度;10%用于研发,也是为搭建从成果到产品的桥梁,比如自主知识产权,比如从科研机构发现可以利用的成果。

当然,钱也不是那么容易获得的,GE的做法是将钱的来源分成三份,一份是每年的固定投入,另外两份则需要研发中心向业务部门要。

业务部门拿利润给研发中心做研究,一定是希望得到回报的,因此这种分配方法可以保证研发中心的工作对业务部门是有价值的。而保留三分之一的固定投入,则是因为有些前瞻性的技术对业务部门吸引力不够,但从公司层面,又需要保留一些3至5年的技术前沿预判。

除了从资金模式上保证研发的实用主义、产品主义,GE中国研发中心还有一些措施,则是从具体组织形式上保障研发中心的工作与产品紧密相连。

比如,GE中国研发中心与业务部门会以三年为周期做远景规划。双方一起探讨未来三年竞争对手会有什么样的走势,客户需求有什么样的变化,GE现有的产品和技术还有哪些薄弱环节,如何改进等。

每年春天,GE中国研发中心和业务集团还会以一个技术交流会的形式,从各自的角度提想法,进行思想碰撞。

比如,研发部门对技术更有话语权,会对业务部门说,有一项技术,将对你们的行业产生影响,我们做了一个方案,希望你们能给我们资金;业务部门对市场更敏感,他们也会说,我们的产品在今后几年需要某项技术的支撑,研发中心是否有这方面的技术和专家,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这是具体机制上的研发服务产品化。而在具体做法上,GE中国研发中心有三个比较常见的原则。

首先是无边界合作。研发中心各个项目组会有定期分享会,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套“从摇篮至坟墓”的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的准则,从而保证从客户需求中来,满足客户需求而去。

再就是市场驱动。新产品开发中,有六项指标,首先分析是否具有一定的客户需求,完成研发后市场能销售多少,对手增长多少都要做详细的分析,从而更靠近市场需求。

最后是GE力推的“反向创新”。以前GE是做“全球本土化”,即先开发出适合美国消费水平的产品,然后根据全球各地市场的情况,对产品稍作改动再销往其他各国,现在则是在新兴市场开发低端产品,然后推向全球市场。比如,在GE中国研发中心,研发了一款手持式的CT设备,只需要1.5万美元,在中国医疗市场是个抢手货,那么推入欧美市场,是否也能抢手?对GE来说,这个方向被证明是可行的。

上一篇:迈向优秀的五个台阶 下一篇:美即:只是一个“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