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技术课程组建设实践

时间:2022-04-28 07:23:10

通信技术课程组建设实践

【摘要】加强课程组建设是推动课程建设,优化配置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效能的关键举措。笔者提出基于通信技术课程组的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有效的信息交互平台,促进了教学改革的进行,进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程组;网络教学平台;课程建设

课程组是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课程建设科学化和规范化的重要标志。

为此,我院领导根据当前教育的发展形势,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探索了以成立课程组为基础,以积极推进课程建设为基本手段,以全面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直接目标,使课程向重点课程、精品课程等高层次目标迈进,最终提高课程的社会地位,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方法。

1.通信技术课程组现状

笔者所在系开设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自动化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通信工程专业四个本科专业及应用电子、电气工程等专科专业。其中每个本科专业又分为2-3个方向。因此,专业及其方向多、跨度大,青年教师多、学历高,承担教学任务繁重,但缺乏教学经验,依此现状,尝试以课程组的教学管理组织形式,较好地解决老教师与年轻教师传、帮、带的作用,通过学习、合作、优势互补,实现新老两代人资源的有机整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1]。

因此,根据通信工程专业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开设的课程,以及课程的广泛度,将通信工程专业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按课程属性组成了相应的课程组,如:高频电子课程组、通信技术课程组、信号处理课程组、电子设计课程组、专业基础课课程组。课程组成员的安排完全打破教研室的界限,每个课程组至少有3人组成,每个教师可以参加多门课程建设,但应有主攻方向。课程组注意老、中、青教师的结合,形成梯队建设,课程组实行组长负责制。

其中,通信技术课程组包括信息论与编码、通信原理、程控交换技术、移动通信技术、CDMA移动通信技术、现代通信网六门课程。课程组现有主讲教师6名,相关实验人员若干名。课程组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专业结构已趋合理的格局。

2.充分发挥课程组模式优势

目前,很多高校都在采用课题组或课程组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这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可以充分集中有限的人力,有意识、有组织地加深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2]。因此,为了充分发挥课程组的优势,合理组织教学资源,加强教师和教师间以及教师和学生间的交流,我们利用计算机和Web系统建立了基于通信技术课程组的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平台是信息、网络、多媒体环境下形成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不仅可以使课程资源得到很好的集中存储和共享,实现协作学习、共享教学成果,也使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完全提升教学管理质量。

基于通信技术课程组的网络教学平台能实现课程组内各课程的网络辅助教学,其具备以下特点:

(1)重点建设教学资源,合理存储、分类和有效共享。对教学资源的有效合理分类,使教学资源有处可找,实现资源的精确快速搜索。

(2)打破单一课程单个教师的单独教学局面,促进同一课程组教师和教师、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实现良好的信息交互平台。

(3)形成教学资源的累积,使教师和学生可以了解到课程发展的情况,共享教师的教学经验以及历届学生的优质学习成果,促进教学的改进。

(4)实现课堂辅助教学,应用灵活,提供课程的相关信息、教学资源随时上传下载,课程信息、作业的快速,同步、异步的网络答疑,小组、课题的交叉讨论等功能,根据课程需要进行功能自定[3]。

3.基于课程组的网络教学平台设计

3.1 教学平台的功能模块设计

本网络教学平台结构灵活,采用B/S模式,使其在使用上不受空间的限制,客户端只需Web浏览器即可。由于基于课程组的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需针对课程组内多门课程,所以在平台的设计过程中,既要考虑多门课程的独立性,更要充分体现课程组各课程间的联系性,使各课程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这也是实现网络教学平台的意义之一。通信技术课程组的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其中,各模块功能如下:

(1)教学团队。对课程组中各主讲教师做详细介绍。

(2)师生聊学。此模块为论坛交互模式,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教师间和教师和学生间构建实时的信息交互平台;教师可在此模块进行在线答疑、学生可以反馈关于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3)公告信息。以新闻的形式,将课程组活动进行实时记录和播报。此模块有助于促进课程组建设。

(4)精品资源。本模块用于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精心制作并搜索到的参考价值的资料,如课件、教案以及学生的优秀作业等,进行收集并整理上传,以供教师和学生随时共享,这样也能使资源发挥其更大的价值。

(5)综合实验。结合课程教学大纲以及实验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开发基于课程组的综合实验,充分利用现有实验教学设备,整合各课程内容,将学生所学知识点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是促进课程组建设,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此模块内容以综合实验指导书和综合实验案例为形式。

(6)通信人生。此模块包括通信行业最新现状、为学生提供一些求职就业信息、毕业生也可以来此模块分享一下任职经历与感受。

(7)教学改革。此模块用于收集关于教改的项目和论文相关资料,此模块的建立意在突出教改的重要性,集思广益,互相交流,共同促进课程组各课程的大力发展。

(8)各课程资源。此模块为网络平台最重要也最基础的模块。主要用于共享基础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各课程的教学大纲、电子教案、电子课件,试题样卷,习题等资源。并且各课程资源分栏收集,可随时下载。

3.2 教学平台实现的相关技术

教学平台综合应用了HTML语言、、数据库和SQL结构化查询语言等技术,有Web服务器统一进行管理,用户通过Web浏览器以HTTP协议向Server发生请求,并接收和显示服务器提供的Web信息[4]。本网络教学平台的原理框图如图2所示。.ASP是Microsoft在ASP平台上对数据存取问题的解决方案,是由ODBC数据访问模型演变而来的,可用于结构松散的、本质非链接的Web应用程序,采用ASP数据库的库访问技术能够保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能达到最佳的效果[5]。

4.结论

网络教学平台的实现使得将网络技术应用于课程组建设中,不仅为教师间和教师与学生间提供了良好的信息交互平台,而且将课程组的各课程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有利于教师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使学生的学习更系统化,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教和学得到很好的协调。实践证明,网络教学平台为传统的教学注入了新活力,教师可以在网络环境下不受时空的限制,利用新型教学设备展示网络上的教学资料,更有效的进行答疑和辅导,高效率地开展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林芳.高职院校课程组建设的路径与实践[J].教材建设,2011,8:133-134.

[2]范晓峰,王浩.开放教育课程组建设的模式探索与实践[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5(6):10-12.

[3]董晓辉.面向课程组资源的辅助教学网站的研究与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6(4):909-911.

[4]廖竞,周永.面向课程组的教学资源管理平台设计[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6,5(4):81:82.

[5]李华.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20):182.

本文出自于2012年度唐山学院教育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通信技术课程群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项目编号:120190)”。

作者简介:王丽侠(1982—),女,河北唐山人,硕士研究生,唐山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信息与通信系统研究及教学工作。

上一篇: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的设置原则及其意义 下一篇:南宁大桥系杆索力长期监测及评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