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校学历教育合训学员《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时间:2022-08-04 09:05:59

军校学历教育合训学员《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摘要】本文根据《模拟电子技术》的教学实践,结合军校学历教育合训学员培养目标要求,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式改革。藉此推动军校学历教育合训学员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关键词】模拟电子技术;学历教育合训;抛锚式

一、引言

“学历教育合训”是为培养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和打赢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需要的复合型军事人才而改革组训的一项重大举措,它的目标是培养合格的“懂技术、会管理、能指挥”新型军事指挥人才。学历教育合训学员(以下简称合训学员)与工程技术类学员相比更强调宽广基础知识、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作为电类合训学员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基础理论和工程实践的桥梁,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习《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对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结合课程本身特点确保合训学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成为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课程现状

首先,课程容量与课程学习课时比例不协调,合训学员学习课程多、课程学习时间较短,而《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本身特点又是基本概念多、元器件种类多、电路形式多、分析方法多。教学中尽管教员精心筛选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学员也只能有选择地学习该课程的部分内容。

其次,教学以教员讲授为主,学员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时间较少,导致其学习参与度不够,积极性不高,从而使教学过程不能体现课程学习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再次,课程评价方式过于单一,主要以期末考试成绩来评定学员的课程学习效果,这种总结性的评价不仅不利于教员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和课程教学管理,而且容易让学员养成考前“突击”的习惯。

因此,根据目前全军院校转型建设的需要,对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效果。

三、改革措施

(一)教学内容的整合

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是课程体系和内容要适应当前需要。《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基本内容和范围大体趋于稳定,为满足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需要,采用模块化教学,删减一些过深的内容,拓展应用型内容。课程模块化体系如图1所示。“放大”是贯穿整个课程始终的一条主线,“反馈”是课程伏线。

在针对08级电类专业合训学员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学员对于PSPICE、Multisim等仿真分析软件知之甚少,但是绝大部分学员(96%)对于课程中加入仿真案例教学非常感兴趣,95%的学员认为专业基础课程中引入仿真教学对于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有辅助作用,93%的学员需要教员指导仿真软件学习。鉴于军械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现针对合训学员未开设专门的电子电路仿真软件课程,因此考虑在《模拟电子技术》理论授课过程中穿插引入PSPICE、Multisim等仿真分析软件进行案例教学。对于常用典型电路,除了课堂仿真电路外,布置带有设计环节的作业,要求学员设计实现特定功能电路,并且对故障电路进行检测和排除,使理论与实践最大限度统一;根据具体专业的差异,在功能电路的讲解上予以区分,突出专业基础课程与后续专业课程的承转性。

(二)教学模式的改革

所谓教学模式,国内外教育领域学者普遍认为,是在一定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和价值取向,用来设计课程、编/选教材和协调、组织、实施各种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1]。针对合训学员的培养目标和人才价值取向,采用“抛锚式”教学方法。抛锚式教学一般由五个环节组成:创设情境,确定问题(抛锚),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现以差分式放大电路的学习为例[2,3]。

创设情境:在武器装备性能测试的恒温箱中,需要监控箱内温度,必须要通过放大电路对传感器采集到得信号进行放大,而这个信号变化极其缓慢且幅值很低。

确定问题:若采用阻容耦合的放大电路,由于耦合电容作用则不能正常放大,因此只能采用直接耦合的放大电路,如图2所示。利用仿真软件观察图2电路发现当输入信号为0时,输出端信号存在缓慢变化,即零点漂移现象。如何改进电路消除零点漂移呢?

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学员自行分组讨论。推选代表阐述解决方法。

效果评价:教员引导学员对于各种方法的利弊进行评价,评选出一定条件下最优的方法。

根据学习金字塔模型理论[4],“听讲”这个常用的教学方式学习效果最低,仅为5%;而案例学习、小组讨论、做中学习、立即应用等依次为30%、50%、75%、90%。因此,根据不同内容特点,合理选取授课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学习场效晶体管时可以让学生参考晶体三极管自学,总结归纳二者的异同。

(三)教学手段的融合

将传统板书教学与多媒体PPT课件教学有效结合,不一味追求“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对于复杂电路内容,采用多媒体PPT课件授课,不仅节约时间而且条理清晰、逻辑性强;讲授例题习题时采用传统板书教学,可以活跃学员的思维,使学员通过例题掌握电路的分析方法。此外,及时将多媒体PPT课件下发给学员,让他们在课下复习作业过程中进一步消化吸收。

(四)考核机制的配合

按照教学大纲要求,严格筛选试题。按照难、较难、中等、容易四个等级建立试题库,试卷由计算机自动生成,实行教考分离,试卷由全体任课教师流水批阅,增加考试的客观性和公平性。在学期中根据授课进度布置一到开放性仿真题目,对学员学习效果评议,同时开发学员的创造性。综上,考试成绩由平时成绩20%(包括作业和考勤情况)、仿真成绩10%、期末卷面成绩70%三部分组成,减少教员课堂教学的随意性。

四、结论

本文从合训学员的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探讨了《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中需要合理设置教学内容,采用“抛锚式”教学模式,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改变传统考核机制,构筑信息化、开放式的研究型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员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邹逢兴,刘湲,高政,张湘平.关于学历合训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的研究[J].长沙: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9,32(1): 7-10.

[2]童诗白,华成英主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54-167.

[3]康华光主编.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31-242.

[4]崔雪,樊亚东.学习金字塔模型在“电工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南京: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1,33(4):83-84.

作者简介:褚丽娜(1983—),女,河北涿州人,军械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电子技术理论教学与科研工作。

上一篇:高职电子类专业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实施探索 下一篇: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的设置原则及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