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初中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思考

时间:2022-04-28 06:38:31

关于农村初中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思考

新课程改革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校长带来了压力与挑战,尤其是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的农村初中校长。如何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以满足学校发展的新要求,已经成为校长工作的重大课题。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谈自己对农村初中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几点认识。

1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内涵与意义

校长课程领导力是指校长领导教师团队创造性地实施课程,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能力,是一个校级团队决策、引领、组织学校的课程实践的调控能力。它是校长诸多职责和能力要求中的首要能力、核心能力,包含了课程理念、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开发、课程规划与评价、课程实施、课程管理等要素。简单地说,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就是从学校办学实际出发,按照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规划、开发和实施课程的能力。具体而言,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课程规划能力、课程开发能力、课程设置能力、课程实施能力和课程管理能力。

校长的领导力是课改实施的核心要素。教师是课改成败的关键,而校长则是教师成败的关键。校长在课改实施中起到的作用尤其重要。校长有了强有力的课程领导力,才能保证课程改革健康全面推进。

2当前农村初中校长课程领导力的主要问题

2.1校长缺乏课程意识。

在一些学校,“教学”只停留在校长们的嘴上,他们往往把学校的教学之事让所谓的业务校长分管。有的校长认为学校头等重要的工作是保障学校平安无“事”,教学工作有分管校长、教务处、教研组等在管,不用自己多操心,自己则把主要精力花在应酬上。有的校长很少关注学校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开发。

2.2 执行课程计划严肃性不够。

在一些校长的眼里,课程计划可有可无,是可以随意变更的。这主要表现为:随意增加考试科目的教学课时,削减非考试类科目的教学课时;对于一些缺乏专职教师的课程,随意选派兼课教师,使得开齐、开足、开好各门课程这一最基本的要求在一些学校得不到真正落实。

2.3 课程资源整合与开发不够。

有的校长不能根据校情对课程的内容、目标、实施方法进行“二次开发”;也有的校长对身边的课程资源视而不见,不挖掘、不整合、不开发、不利用,导致校本课程水平不高甚至校本课程空白。如一些学校,教师、学生手头的教辅资料、选修课的教材鲜有自己编辑的符合校情、师情、生情的。许多学校都开展“诗词校园”、“阳光体育”、“环保教育”,大同小异,没有特色。

2.4对教师评价与课改理念相矛盾。

有些校长总是在想通过怎样的机制引导教师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在提高学生的考分上,把所教学生能不能取得好的考分作为衡量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2.5课程质量评价方法单一化。

新课程强调评价的教育调控发展功能,着眼于促进被评价者更好地发展。但在许多学校,仍是分数论英雄。简单地以考分来评价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导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现象一直得不到有效缓解。

3提高农村初中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几点建议

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水平的高低,因此,要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根据农村校长面临的困难和课程领导力的现状分析,笔者认为采取以下策略来提升农村课程领导力。

3.1提高自身综合素养。

“打铁须自身硬”。有什么样的校长,有什么样的学校。校长的个人素养主要体现在专业信念、管理能力、人文底蕴和人格魅力等方面,这是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基础。校长要全面提高个人素养。要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召人;要以超强的行政能力领导人;要以过硬的业务能力引领人。

3.2树立正确的课程意识。

校长的课程意识是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核心,正确的课程意识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是“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作为一个校长,要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来把握、确立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不能片面追求分数,更不能将分数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手段,也不能把兴趣活动看作是实施素质教育。校长应正确理解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同时,校长应该对课程有系统的思考,整体的把握,既关注学校课程目标、课程推进策略的制定,也重视课程推进机制以及课程实施的实际效果和课程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

3.3建构真正的校本课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者选用适当的校本课程”。因此,校长在保证开齐开足国家、地方课程外,应当根据本地区的民风民俗、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等地方特色资源建构适合本校的校本课程,以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我校利用英语学科的优势条件,积极打造英语学科特色,创建学校品牌。本学期,又聘请了两名外籍教师来校执教,受到了师生的热烈欢迎,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利用音体美微机优势条件,强化音体美微机教学,彰显特色。同时积极举办体育节、文艺节活动和开展学生课余文体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4深化教研团队建设。

在校长课程领导力中,校长个人的能力固然重要。但校长个人能力再强,也应调动其追随者积极性的能力提高,从而能够带领教师不断推动课程发展进步。要着力培养新课程领军人物,为每一位教师创设发展的机会、条件和空间,为教师参与课程领导提供民主、开放、合作的氛围,建立的团队文化。加强专业教师业务培训,鼓励教师开展在职进修,提高业务能力,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组建强有力的学校教研组。教研组是有效实施课程、保障课程质量不可或缺的一个组织。教研组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程实施的成败,校长必须把深化教研组建设作为提升课程领导力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来抓。要重视教研组长的选拔和培养,要关注教研组制度建设,制定出教研组工作的目标和要求,健全并完善各科教研制度度实现研训一体化,形成以“研”促教的氛围。校长应该为教研组的活动时间、经费、制度执行情况等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并对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过程与质量进行监控与评价,定期检查制度运行情况,不断提高校本教研工作质量,同时建立相关评价制度进行激励导向。

3.5深入课堂一线。

校长要经常走进课堂、教研组,才能了解教师的课程执行力;把握全校教师的教学状况,才能对课程领导有真正的发言权。校长要指导教师准确把握教学内容与要求,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分析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及认知规律,采用多切合实际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要培养学生接受学习、合作学习和发现学习等不同方法,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我校为了切实改变 “满堂灌” 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力倡导并实践局教研室推行的“自主五步式”教学模式,有效开展校本教研,争创高效课堂。以开展教学开放日为契机,校长带头上观摩课、教师人人上公开课来推动课改。

3.6强化教学日常管理。

作为校长,一定要注意教学常规管理的系统性,实现教学基本环节的连贯和畅通。并不断总结先进的课堂教学经验,研究和分析主要问题与矛盾,规范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和测试等常规环节,切实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为此,我校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不断建立和健全学校的规章制度,包括教学、教研常规、考试制度、实行课改过程与绩效工资相挂钩等激励制度,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促使课改顺利进行。

3.7建立科学、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校长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将评价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同时,要根据学科和学生实际,建立科学、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绝不以单一的分数指标来衡量学生和老师。这样有利于师生的个性发展,从而促进课改革发展。我校在这方面有许多经验,改变由以前只看学生成绩单一评价到成绩和方法等综合评价,注重学生养成教育效果,以人为本,探索发展性评价体系;改革音体美考试制度,做到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学生实践能力考核,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上一篇:浅谈多媒体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课外阅读 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