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自主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高中语文课堂

时间:2022-04-28 05:45:01

构建自主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高中语文课堂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成为当下教学的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习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

关键词:自主与合作学习;课程设计;语文课堂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这种教学方式严重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新的教学方式被不断地开发出来,其中自主学习模式和合作学习模式成为新的教学模式中比较常用的教学方式,那么我们能不能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呢?下面笔者就从自身的教学实践简要谈谈如何构建自主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高中语文课堂。

一、潜心研究教材,做好课程设计

在讲课之前,教师要潜心研究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知识点,然后根据教学要求做好课程设计。比如契科夫《装在套子里的人》这节课,教师可以设计让学生先用10分钟的时间进行阅读,然后思考文章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是什么?文章中各个人物的性格是什么类型的?等。在学生都有了自己的想法之后,安排学生进行组内讨论,交流自己的答案以及思考过程。组内讨论的时间可以放宽一些。在学生进行组间讨论的时候,教师要适时地给予学生帮助,对那些因观点不同而争论的学生加以引导,确保学生能够心平气和地进行交流,同时也要监督学生,防止学生打着讨论的幌子聊天、唠嗑。在学生讨论出结果之后,教师就可以安排学生阐述小组讨论的结果,并让其说出考虑的过程。

另外,教师在做课程设计的时候也要适当地进行课外知识的拓展,这样一方面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滕王阁序》这节课,教师可以从王勃的生平、喜好、家室等方面开始介绍,并交代创作这篇文章的背景,让学生对王勃这个人有个大致的了解,这样在讲课的时候,学生就更容易体会作者创作时的心境,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

二、对班级学生合理分组,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应该给班级内的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结合学生的学习成绩、班级内的男女同学比例等因素,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并让每组学生选出一个组长。为了避免插科打诨这样的现象发生,组长还要起到监督作用,不仅要监督组员是否是在讨论问题,还要监督组员在思考问题的时候避免交流。只有分清这样的界限并坚持实行,才能把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有效结合起来。

教师可以将小组合作学习氛围课前小组合作预习、课上小组合作学习两个部分。在上课之前或者在课上的前几分钟,教师都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预习。例如:《荷塘月色》这节课,教师就可以围绕课文的中心意思,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性地预习课文,并讨论问题的答案。课上合作学习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针对习题课而言的,再一次测试或者随堂检验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对各自的错题进行讨论。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想法是相近的,让小组内的学生讨论错题,可以最大限度上发现错题的根源,并改正。这样做可以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

三、强化竞争意识,多样化评价小组

学生的好胜心比较强,教师可以用知识比赛的方式强化个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在一个单元学习结束之后,教师就可以留出一节课或者两节课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复习。复习的方式采用组间竞争比赛的方式,每答对一题这个小组就会得到一分,最后得分高的小组获得胜利。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可以围绕这一单元的知识重点出题,也可以结合高考的要求,给学生出一些找错字、写拼音的题目。通过这样的方式学习,一方面学生的竞争意识得到加强;另一方面学生的知识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在学生进行小组回答过后,教师要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合理评价,在评价的时候,教师不能简简单单地说这组学生表现好或者这组同学表现优秀,而是要根据这个小组的具体表现进行赞赏。比如,有的小组在讨论问题或者解题的时候分工明确,各个组员都知道自己的任务是什么,这时,教师就可以赞扬这个小组“组员之间配合默契”,而有的小组则比较擅长提出一些引人思考的问题或者总是能把问题提到点子上,这时教师就可以赞扬这组学生“提出的问题质量高,思考有深度”等。在评价中,除了教师对学生进行鼓励性的语言外,教师不妨把评价的任务交给学生,让各个小组之间进行互评,让他们发现其他小组的优点以检验自己小组的不足。

总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用自主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加强学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长此以往,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即便有一段时间不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思维还是会比较活跃,对问题的思考也不会再浮于表面,最终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毛志强.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发展架设平台[J].语文天地,2014(17).

上一篇:探求教育之锁 下一篇:新形势下高中体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