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生命的色彩,给地理课堂以生命活力

时间:2022-04-28 05:07:02

绽放生命的色彩,给地理课堂以生命活力

摘 要:近年来的地理会考试题有开放性、综合性较强的特点。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赋予地理课堂以生命活力,教给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全面提升其综合素质,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与提高。

关键词:地理课堂;生命化;分层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及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开展,我们教师无论在教学思想与理念,还是在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给学生提供充满活力的生命课堂,教给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全面提升其综合素质,为他们升学、就业和将来成为一个合格公民打好基础。而对于人文性极强的初中地理学科,我们只有从课堂教学的活力入手,确立以下几种教育和教学观念,才能更好地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一、调整教学方法,让课堂活力

近年来的地理会考试题有开放性、综合性较强的特点。命题突出“活”字――思路活,考查知识的方式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地理知识之外,还应注意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灵活地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同时,教师备课、上课的着眼点也不应考虑如何把教材内容“讲”清楚、“讲”透彻,而是应当考虑和研究如何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如何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从而使学生达到增知、长智、练能的目的。例如,讲授“日本经济特点”时,结合当前的金融危机,引导学生广泛收集信息,让学生在收集与处理信息的同时,真切感受到日本经济极大的对外依赖性,从而明白其经济下滑的必然性。

二、让学生活跃起来,突出其主体地位

在正常教学下,教师的作用在于使学生自觉做学习的主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具有主动性,还应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主要表现在教师话语权的开放,把课堂当成师生互动的场所。例如《西双版纳》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我主要向学生展示问题:旅游业是西双版纳的支柱产业。近年来,西双版纳的旅游业却呈下滑趋势。请你分析原因,并为西双版纳长久发展出谋划策。同时,通过查找资料自学、小组合作探究等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有机会发言,有权利提不同的意见、不同的看法观点,改变了学生以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在实践中,我经常的做法是在某知识的理解基础上,“反馈练习”这一环节,把主动权让给学生,请学生编题,并让其指定对方答题人员,互相评议,共同学习,让学生真正觉得自己是课堂的主人。这样,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不拘泥于固定的教学模式,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学生才能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人。

三、灵活运用教具、教法,通过直观教具培养学生的空间感

地图、模型是地理教学是最主要、最简便、最常用的直观手段,通过学习地图可以让学生具有更好的“空间感知性”,因此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模型、学生地图册和书本上的插图等,使得感知具有可行性。我们在备课中也要重视地图的运用,在每一幅图中发现有效的地理信息,为课堂引导学生读图识图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例如在《地形图的判读》一节的教学中,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在这里我利用了自制的等高线模型,并举例说明,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再如在《中国的地形》的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在图上获得地理知识,熟悉主要山脉骨架的分布。学生通过学习地图,总结出我国地形类型丰富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基本特征。最后,将整节知识在地图上归纳、概括、浓缩在一张地图上。地图的反复运用,使学生在脑海中积累了丰富的地图感性材料,为地理空间感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同时,地理教师绘制的简化图,在教学上的作用是其他先进教学手段难以完全代替的。在教学中,教师迅速准确的板图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这样,教师边教边画,每一知识点出现就在图上落实,图文融合,学生习惯以图忆文,图文转化顺利,会大大促进学生地理空间感的形成。

四、重视因材施教与分层教学

由于地理知识的多样性与联系的广泛性,这就需要教师因材施教,发挥各自的优势,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与提高。所以,每位教师要留心观察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多种需要与潜在能力,为他们创造展示才能的机会。例如在《澳大利亚》一课的教学中,我将本节课内容设计成三大块:位置概况、地形气候、丰富的资源。在明确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教师的提示有选择性地完成任务。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多学点除书本以外的更多的知识,能力弱的学生可以少学一点,完成任务即可。这样,既创设了宽松的学习环境,又照顾到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使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五、解放学生的头脑,激活逆向思维

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大胆动脑,大胆创造,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中增知长智。例如在学习《黄河》一课时,教材提出了“黄河有过也有功”的观点,我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黄河的功与过的看法并分成正方、反方两组进行辩论。正方提出:“黄河功大于过。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她为炎黄子孙奉献了塞上江南以及丰富的水资源和水能资源。”反方则提出:黄河是中国的忧患。长期以来,黄河流域就存在洪水威胁、泥沙淤积等问题。部分河段初春时节,受凌汛威胁。近年来,又出现水污染。”这样,不仅让学生们在激烈的辩论中不知不觉地增长了知识,而且懂得了一分为二、辩证地认识地理事物的方法。

总之,新课改对新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新的教育形式下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主要问题。地理教学也不例外,也需要我们师生共同努力,去探讨新的课堂教学方式。当然,教学的方式方法不是一定的,只要对教学有利,对学生的发展有利,都是我们教师可以学习和利用的。

(乳山市大孤山初中)

上一篇:学魏书生的故事之三十九:犯错误做好事实验 下一篇:高考作文中如何妙用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