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探析

时间:2022-04-28 04:52:47

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探析

【摘 要】以广西钦州市为例,介绍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情况和问题,在调研各类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基础上,提出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现代 信息技术 教育深度融合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C-0061-02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渗透到教育领域的各个角落,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起步”、“应用”、“整合”和“创新”是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所经历的四个阶段。本文以广西钦州市为例,介绍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情况和问题,进而提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建议。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情况

(一)为农村义务教育配置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配置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添置常规教学仪器,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学校办学硬件标准化。《钦南区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总体方案》提出:到2017年,基本实现乡镇及以上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宽带网络校校通”,实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接入上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实现学校信息建设标准化。

(二)制订信息化硬件建设计划。广西钦州市钦南区制订了“全面改薄”2014-2018的信息化硬件建设计划。2013年以来,累计投入550万元为20所学校配置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入90万元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惠及该区所有小学教学点;同时,组织参加“教育部―中国移动中小学信息技术能力国家级培训项目”,选拔骨干培训者参加了第五期骨干培训者培训班;按照“一校一人,信息技术明白人”的培训目标做好受训学员的遴选工作,甄选了60名学员,为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的全面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设立教育发展专项资金。从2012年起整合设立教育发展专项资金,钦州市2014年投入规模达到2.8亿元,以后年度视财力情况逐年增加,通过对重点项目补助、以奖代补等方式,统筹解决城区教育事业发展薄弱环节,支持城区教育事业均衡发展;从2014年起要求各县区财政也要相应设立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在财政预算中单独列项。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投入不足。要完成钦州市教育发展大会确定的重点项目,初步测算需要投入经费共计约70亿元。2014年,钦州市财政设立了教育改革与发展专项资金,部门预算安排2.8亿元,但仍然是捉襟见肘,无法满足教育改革振兴发展的需求,出现资金瓶颈障碍。教育投入仍存在缺口,教育经费依然紧张。

高中阶段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成为财政支持的薄弱环节。社会资金投入教育不足,民办教育发展存在问题。例如,灵山县有民办的中等职业学校1所、初中1所、小学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民办幼儿园169所。在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并且实行免费教育后,民办学校的发展空间缩小,各民办学校在办学规模、设施设备、师资队伍等方面参差不齐,影响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设备设施滞后,基础设施的投入较少。支持教育发展的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少,资金不足,教育基础设施与发展需要不同步。近年来,各地的发展较快,需要的配套设施不断增多,设备需要不断更新,但是由于本地区财力有限,投入资金不足,设施跟不上教育发展需要。

(三)仪器配备与管理有待加强。钦州市灵山县各学校科学、数学方面的仪器存在品种不齐、数量不足现象,这与自治区评估标准对比差距还较大。全县义务教育学校科学、数学仪器配备达到自治区标准的学校只有11所,仅占义务教育学校的2.5%。各学校普遍存在信息技术装备数量不足、装备水平较低的问题。同时,各学校计算机房里的计算机老化与残破现象较普遍,已难以担负学生学习需要。全县达到自治区标准的学校只有8所,仅占全县义务教育学校的1.82%。浦北县职校在建设特色学校方面有待加强,设施设备等硬件方面有欠缺。全县大部分村小及教学点的教学设施设备还不达标,中小学校缺少功能室,目前上级项目只考虑教室。

(四)大型科研仪器公共平台缺乏。大型教学科研仪器公共平台是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础条件。大型教学科研仪器公共平台能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发展,也能促进学校更好地服务产业行业发展。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建设高校科研大型仪器公共平台,当时许多重点高校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引进现代化的分析测试仪器,建立了分析测试中心,实行大型仪器“专管共用”。分析测试中心都是以服务为第一宗旨,并不断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取得并保持计量认证资质,有力地支持了学校教学、科研发展。但是,由于学校发展历史、资金等各种原因,钦州学院至今没有建立大型仪器公共平台。从长远来看,这不利于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发展,也必将限制学校科教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五)年度资金投入情况没有明确。2014-2017年全区教育工程项目分年度资金投入情况没有明确自治区、市、县资金分担比例,资金落实滞后于年度部门预算,对项目的实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2014年钦州市各县区部门预算已经人大审议通过,市县区各项教育资金预算安排已经明确,由于市县级财力有限,2014年教育项目资金支出安排压力极大,要追加更是难上加难。根据全区教育发展大会下达的任务,2014-2017年钦州市教育大会重点推进的教育项目任务要多渠道筹措70亿元以上资金,建设70所以上学校,由于全市各级财政可用财力有限,各县区经费投入除了保工资保运转外,财力已经所剩无几;未来几年教育项目资金支出压力巨大,需要上级在教育项目资金安排方面继续给予大力支持。

三、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建议

(一)完善财政教育投入的政策制度体系。明确不同级次政府的教育经费保障责任,科学设置财政教育投入的考核指标体系,落实各级政府间教育经费的分担机制。制定政策多渠道组织财政收入,激励各级政府加大教育事业投入的力度。正确引导社会资本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发展,减轻财政教育投入负担。国家和自治区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在现有专项支持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由于钦州市财政基础薄弱,教育发展投入严重不足,全国教育已开始进入内涵发展、提高质量阶段,但钦州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还面临巨大压力。针对性缓解和改善钦州教育发展面临的瓶颈性问题,支持钦州建设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相匹配的教育基础设施。

(二)多渠道筹集财政教育经费。财政教育经费由财政拨款和多种渠道筹措的其他财政性资金教育投入构成。其他财政性资金教育投入主要来自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的征收,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教育资金,福利彩票公益金安排教育支出,体育彩票公益金安排教育支出等。严格按照国家和自治区要求,落实县区财政应承担的投入责任,明确市、县区政府教育投入责任。按照现行管理体制以及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强化市本级统筹发展职业教育投入责任,落实“区市共建”高校投入责任;落实教育工程各项财政资金执行情况制定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为加大财政教育投入,提高市本级教育发展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确保科学、合理、有效使用专项资金,加大教育发展专项资金投入力度。

(三)争取上级对本地区教育项目的资金支持。根据各学校发展的需要,规划一批教育项目统筹到项目总盘子,根据国家投资政策方向,申报中央预算内项目资金。加强与上级发改部门的对接。加强与区、市发改委相关部门对接,努力争取上级对本地区教育项目的资金支持。加强教育硬件建设。加大财政对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包装项目,积极向上争取资金,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同时,设立教育发展资金,以便统筹安排本地区争取到的上级项目、本级财政及民间投入等方面的资金。

(四)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行动计划。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行动计划,推进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探索建立“企业竞争提供、政府评估准入、学校自主选择”的资源建设与共享新机制,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针对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利用上级计划投入资金和撬动社会资金,建设钦州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基本实现乡镇和乡镇以上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五)提升信息化教学支持服务水平。整合现有资源,分步建设覆盖全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广西教育城域网。实施数字校园标准化建设,实现乡镇及以上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宽带网络校校通”;逐步实现在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实现100M以上光纤接入;高等学校实现1000M以上光纤接入。逐步实现将钦州市教育信息并入广西教育数据中心,逐步建成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教育管理信息化进程。建设覆盖钦州市各级各类教育具有当地特色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加强数字教育资源建设。

乘着自治区教育发展大会召开的机遇,各级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对教育的投入特别是对学校基础建设的投入大幅上升。至2014年,钦南区校舍实现楼房化,全区学校教学仪器、实验设备、图书逐步配足配齐,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设备走进城乡普通中小学校教室,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惠及全区所有教学点,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至2014年6底,累计完成投资4300万元,占总投资的83%。同时,积极实施教学设备提升工程,投入270多万元实施现代教育技术示范点建设,为钦州市实验小学、市三小、市四小等学校100多间教室配置了现代教学设备,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2014年,钦南区在新学校教育教学设施等硬件建设方面,投资超过1亿元,教学仪器装备逐步配足配齐,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参考文献】

[1]杨宗凯,杨浩,吴砥.论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的深度融合[J].教育研究,2014(3)

[2]张永涛,藏智超.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方法探讨[J].大学教育,2013(7)

[3]肖林根.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阶段[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4]张蕾.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相融合的管理机制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13)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SK13LX426)

【作者简介】谢桂兰(1966- ),女,广西钦州人,钦州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李家明(1976- ),男,江西赣州人,钦州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硕士。

(责编 吴 筱)

上一篇:环保设备课程群教学团队建设研究 下一篇: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创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