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索

时间:2022-04-28 03:44:46

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索

现代学习观倡导儿童自主学习,区域活动以其自由性、自选性、主动性的特点,赋予了幼儿极大的自由度,为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主动学习,能够促进他们个性、认知、情感、技能等多方面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如何运用有效策略去激发幼儿自主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激发幼儿自主探究的欲望

区域活动中,材料是幼儿活动的对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的材料能调动幼儿主动学习的欲望,让他们去主动观察、尝试操作、学会思考、得出结论,所以,在选择、提供操作材料时,我们应根据幼儿兴趣和发展水平。

(一)根据幼儿兴趣投放材料

教师投放材料的丰富多样直接影响到幼儿活动的效果,丰富的材料能首先给孩子视觉上的刺激,激发他们活动的兴趣。可是,这并不意味着材料越多越好,幼儿的年龄特点是注意力容易分散,对物体的关注度也不能保持得很久。有的教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了很多的材料,但幼儿在活动的时候摸摸这个,看看那个,走马观花,根本没有达到预期的活动效果。所以,在投放材料时应结合活动目标的设立,有针对性地投放,加强材料投放的科学性,并根据幼儿对活动开展的情况,适时地进行添加补充。例如美工区的“粘贴画”,可以是纸粘贴、布粘贴、毛线粘贴、蛋壳粘贴,也可以是孩子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其他材料。材料不同,难易程度就不同,这样既满足了不同年龄层次幼儿的操作需求,又充分发挥了材料的作用,使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表现。

(二)根据幼儿不同发展需要提供层次性材料

每个幼儿都有着个体差异,有着不同的爱好、特点,甚至同一年龄段的幼儿在各方面能力上也存在着差异。因此,我们在投放材料时,要考虑到幼儿的不同差异,让每个幼儿都有参与的兴趣,充分挖掘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如在角色区的“糖果店”中,为了锻炼幼儿手指肌肉操作能力,设置了制作糖果的环节,我事先准备好了各种材料,让幼儿进行单纯的包装、制作。可是,我发现对于那些动手能力强的幼儿这样明显满足不了他们的发展,显得过于重复、单调。我及时做出了改变,在里面投放了剪刀、整张包装纸,让能力强的幼儿自己去裁剪包装纸。孩子们对这一新的游戏形式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跃跃欲试,很快在我的指导下学会了使用剪刀裁剪包装纸。不同的幼儿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游戏材料,满足了他们不同的需求,每个孩子都体验到了自主探究的乐趣。

当幼儿自主选择操作材料时,教师不要做“旁观者”,应参与到活动中来,做一名参与者,通过细心的观察及时发现游戏中的新问题,生成新活动,为下次活动材料的投放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提升幼儿自主学习的质量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大胆放手,有效指导,为幼儿留出足够的探究、思考的时间、空间,为幼儿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环境。

(一)学会定位,适时指导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首先要明确自己只是幼儿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要让孩子充分地去探究。区域活动更倡导教师的间接指导,放手让孩子自主探索和自由表现,当孩子需要你给出回应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支持,适时发挥出教师的引导作用。如在“交通警察”游戏中,有一个幼儿扮演交通警察站在马路中间指挥,这时有位车辆驾驶员说:“警察,怎么没有红绿灯啊?”这可难住了交通警察,眼看这位交通警察因没有红绿灯而要停止游戏时,教师以交警队长的身份和这位交通警察共同想办法,找了三块红黄绿积木代替了红绿灯,让游戏顺利进行下去。在这里,教师的适时介入指导解决了游戏无法进行下去的问题,而且还能启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幼儿在受到启发后就会在以后游戏活动中寻找相应的办法来解决遇到的问题,培养了幼儿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学会观察倾听,随机指导

教师要善于做一个观察者,及时捕捉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幼儿的自主探究是在游戏活动的环节中体现出来的,有的时候,幼儿的探究只差一点就会成功,可是由于没有教师的及时支持、引导,就半途而废了。所以,教师要在旁细致观察,对幼儿活动中的探索给予积极引导,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教师还要乐于倾听幼儿的想法,认真倾听能发现幼儿的问题,全面了解幼儿的想法,让教师的引导作用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娃娃家”游戏中,羽哲和佳佳进入了娃娃家,他们发现旁边有食物,羽哲拿起一个萝卜就往娃娃嘴里放,嘴里自言自语说:“我给你吃东西。”接着又从篮里顺手拿起一棵青菜,放入娃娃的嘴里。当她想再拿起食物喂娃娃时,边上的佳佳把食物拿走了,羽哲伤心地嘟着小嘴:“老师,她把娃娃吃的东西拿走了,娃娃还没吃饱呢。”我马上走过去,只听佳佳说:“这些菜还没烧呢,怎么可以给娃娃吃呀!”我忙对她说:“那我们一起来做饭吧!”羽哲高兴地叫了起来,佳佳也表示同意。在这里教师的随机指导不仅解决了孩子游戏中的分歧,还保护了孩子的爱心。

(三)学会沉默,隐性指导

教师在幼儿自主性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沉默,不横加干涉。幼儿自主学习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的操作探究活动,教师要给予幼儿更多探究的时间,学会等待,让幼儿自己去发现结果。当幼儿在自主活动中思考不全面,遗漏了一些方面时,教师也不要急于去告知、纠正,而应以一个参与者的给予隐形引导,让幼儿进一步探索,从而解决问题,激发他们自主研究的能力。如在智力区幼儿探索水果排序的方法时,重点是要求幼儿自己寻找出物体间的规律进行简单的排序,幼儿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探索,结果却不外乎香蕉梨/香蕉梨这种方法,幼儿的探索热情也慢慢消退。这时,教师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去尝试香蕉香蕉梨/香蕉香蕉梨的排序方法。幼儿通过观察老师的操作探索,发现可以根据物体的规律进行多种方法的排序。教师的隐性指导拓宽了幼儿的探索途径,也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

(四)学会表扬,激励指导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非常渴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当教师对他的活动表示赞扬时,他们就会获得极大的成就感。所以,在幼儿区域活动时,我们要及时对幼儿的自主学习探究行为进行鼓励,“你今天的发现真了不起”“你真的很能干哦”等,来激励他们下次游戏的积极性。

三、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肯定幼儿自主学习的成果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自主能力的培养仅有环境的创设和教师的指导还不够,区域评价是帮助幼儿进一步提升发展、自主自信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关注评价环节,是了解自主学习的适宜性、有效性,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的重要方面。

(一)借助教师评价促进幼儿自主学习中良好个性的发展

教师在评价中,应以幼儿发展为本,面向全体,本着平等、赏识、鼓励的原则进行。在评价中,不断促进幼儿个性的良好发展。如幼儿在活动中是否能积极主动地探索?是否能坚持完成某一活动?是否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否能创造性地使用材料、尝试新的玩法?讲评活动中我们常常引导孩子说说自己是如何与同伴一起学习的,碰到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对有创意、会合作、会收拾的幼儿首先给予肯定,对在活动中有进步的幼儿给予鼓励并提出新的希望,以激励更多的幼儿向他们学习。

(二)借助幼儿评价增强幼儿自主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儿童是可以教儿童的”,在区域活动的评价中我们尝试让幼儿自己来评价,每个活动区的幼儿可以来评价自己的活动情况,可以是介绍新的发现、收获,也可以诉说活动中的失败并请大家共同想办法。这种评价方式使幼儿人人参与,他们常常运用一些“我觉得……”“我喜欢……”“我发现……”等词语,小朋友们在每次评价过程中,能大胆发表意见。幼儿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产生了对自己能力的一种认识,建立了自信,体现了自我,为幼儿的后继发展植入可贵的种子。

(三)借助作品展示评价让幼儿在集体中体验自主创造的快乐

每个幼儿在活动后都有自己的杰作,像手工角中孩子制作的彩色蛋糕、体育区中制作的钓鱼玩具……虽然一件件比较粗糙,算不上精美,但是却充满了孩子们的智慧、童趣,蕴含着孩子们共同思考探究的结晶。在活动室内外随处可见的作品展示台是他们最乐意去的地方。作品展示台让小朋友自我评价,相互欣赏,家长也可以随时去参观评价,在这过程中孩子感到自己是最棒、最能干的,感受到受关注和重视的自豪与喜悦,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

新《纲要》的精神就是使幼儿主动、活泼地学习,强调的是幼儿在学习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区域活动的开展重视幼儿的自主活动,重视幼儿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重视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的互动,满足了孩子的自主需求。作为教师应充分利用区域活动的有利地位,尊重幼儿自主成长的要求,不断创设条件支持幼儿,激发兴趣,挖掘潜能,促进其主动学习,全面发展。

上一篇:虚拟全景技术在工程实践教学平台开发中的应用 下一篇:急诊外科创伤患者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