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引领下幼儿园社会活动教学路径的探讨

时间:2022-04-28 11:43:04

《指南》引领下幼儿园社会活动教学路径的探讨

路径是指到达目的地的路线。那么教学路径指的就是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所设计的教学步骤。科学合理的教学路径能够顺应幼儿的认知特点,链接幼儿的已有经验,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的自主学习,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在以往的集体社会活动中,存在着重形式、轻效果,重说教、轻实践的弊端,使得集体社会活动的效果差强人意。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的颁布,《指南》中对幼儿社会教育目标及教育建议的阐述为幼儿社会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指南》指出,社会教育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让幼儿通过潜移默化进行学习的。通过细细研读《指南》的精神,我们对幼儿园社会领域集体教学活动的路径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一、参照《指南》的领域划分,扣紧社会教育内涵把握教学路径

幼儿的社会学习具有渗透性和综合性,教师在设计社会活动的时候常常很难把握社会领域的内涵,经常会出现目标偏离。例如,某位教师制订的中班社会活动“赶走生气讨厌鬼”的目标为:了解生气时常有的情绪反应,以及生气给别人带来的影响;学习用积极的方式来表达、舒缓生气的情绪。参照《指南》,我们发现,“情绪安定愉快”属于健康领域的范畴。在健康领域“身心状况”中可以找到相关的表述:“情绪安定愉快……表达情绪的方式比较适度,不乱发脾气。”由此可见,这个教育活动的路径从起点开始就是错误的。虽然情绪的自控与表达与人际交往的状况密切相关,但是,单纯从情绪管理的方面来看,这是属于健康领域的范畴。

又如大班社会活动“理解同伴的心情”,教师把活动目标定为:通过观察、猜测和验证,尝试了解同伴的心情和感受;知道别人的想法有时和自己不一样,学会接纳同伴。通过将活动目标与《指南》社会领域的儿童学习与发展目标对照,可以看出这个活动是属于社会领域的范畴。因为在《指南》社会领域“人际交往”子领域目标2中有相关的表述:“知道别人的想法有时和自己不一样,能倾听和接受别人的意见。”

《指南》颁布后,我们常常参照《指南》对社会领域儿童学习与发展目标的表述,来制订社会活动的目标和选择社会活动的内容,从而使制订的活动目标和所选择的活动内容不至于偏离社会领域,把握教学路径的起点。

二、理解《指南》倡导的理念,根据儿童的心理逻辑设计教学路径

以儿童为本,是《指南》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以儿童为本,体现在很多方面,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对儿童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的尊重。儿童心理逻辑是人们对儿童心理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的一种假设性的观念。在教育条件下,它是天赋、本能、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结果,但更是人际关系和学习的结果。

教师对教学路径的设计要考虑到幼儿的心理逻辑,特别是幼儿的学习特点、认知结构和已有经验。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学前儿童的思维具有表象性,他们的学习需要通过操作学习材料,自主建构认知结构来完成。也就是说,对具体事物的感知和操作是学前儿童形成社会经验的主要方式。《指南》也指出:“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在中班社会教育活动“爱的拥抱”中,教师设计的教学路径是从“认识拥抱的起源”开始,接着让幼儿对拥抱的行为进行分类,然后讨论拥抱的作用,最后了解世界各地拥抱的风俗。经过研讨,我们认为这个活动的教学路径是以成人的认知结构进行设计的。活动中幼儿被动地接受远离他们生活经验的社会知识,偏离了幼儿学习的心理逻辑,无益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于是,根据儿童的心理逻辑,我们对这个活动进行了重新设计:首先通过师幼、幼幼相互拥抱,玩“找个朋友抱一抱”游戏导入教学;接着让幼儿说说“被拥抱和拥抱别人有什么样的感受”;然后呈现问题的情境,引导幼儿发现拥抱的神奇作用;最后,带领幼儿到小班给弟弟妹妹送拥抱。

修改后的教学路径从让幼儿亲身体验、直接感知入手,让幼儿用语言表述自己的直接经验,注重让幼儿迁移已有经验,发现拥抱可以缓解他人情感的焦虑,建构新的认知。最后,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中运用新的经验,达到强化行为、加深认知和体验情感的社会教育目的。

教师在根据幼儿的心理逻辑设计教学路径时还需要关注这几个方面:基于幼儿认知的特点,教学路径的着眼点必须集中,应避免过于宽泛或关注点过多;基于幼儿心理的特点,教学路径中要尽可能采用直观、生动的形式,注重幼儿直接经验的获得;基于幼儿学习的特点,教学路径要结合幼儿的已有经验,让幼儿在主动地活动中建构新的经验。

三、关注《指南》的教育视角,以行为导向为主线贯穿教学路径

以往的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比较重视幼儿的社会认知,教学路径的设计倾向于围绕社会认知的传递。这样的社会教育方式存在的问题是:容易造成幼儿认知与行为的脱节。

《指南》中社会领域的目标是以行为为导向进行划分的。子领域一“人际交往”是从个体出发,描述幼儿应达成的社会交往行为目标。子领域二“社会适应”是从群体出发,描述幼儿在群体中应达成的行为目标。《指南》梳理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显,使我们明确了不同年龄幼儿社会教育的指向性,小班以培养儿童的自我服务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主;中班以培养儿童的交往能力和社会行为规则为主;大班以培养儿童的社会综合能力为主。

在《指南》的引领下,我们以社会行为的学习作为设计教学路径的主线。如中班社会教育活动“轮流玩”,活动目标定为:学习用抽签、“黑白配”及“锤子剪刀布”等方法解决轮流玩玩具的问题;知道轮流玩可以让大家玩得更开心。教学路径设计为:先呈现错误的行为(争抢玩具),请幼儿做出是非判断;然后让幼儿思考解决争抢的方法;接下来唤起幼儿的已有经验,探索和学习决定轮流顺序的方法;最后,让幼儿进行小组练习,学习用不同的方流玩玩具。

又如中班社会活动“有礼貌地说话”,活动目标定为:知道有礼貌的话更容易让别人接受,学习用“请”以及商量的语气与人沟通。教学路径设计为:利用PPT回顾故事《你别想让河马走开》;感受有礼貌的话带来的奇妙效果;用简笔画呈现幼儿生活中的不同情景,学习用“请”来表达自己的要求;以情境表演呈现幼儿交往中的冲突情景,启发思考如何有礼貌地和别人协商;创设一个幼儿自己无法解决的情境,鼓励幼儿与客人老师互动,学习用礼貌的语言请求帮助。

以行为导向为主线设计教学路径的优势在于,幼儿良好社会行为的习得能够有效地带动幼儿社会认知的获得,并且能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看到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和进步。

综上所述,通过对《指南》的研读,将《指南》的理念贯彻到幼儿园社会教育实践中,有效地改变了以往社会领域教育“重形式轻效果”“重说教轻实践”的倾向,为我们更好地开展幼儿的社会教育提供了方向,也为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上一篇:布拉酵母菌散剂和蒙脱石散冲剂联合应用治疗婴... 下一篇:幼儿园转岗教师职业适应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