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军与太平窑

时间:2022-04-28 11:15:28

烧“太平窑”是景德镇中秋时节特有的习俗,沿续100多年,直到“”时才消失。近年来只有遇有一些重大的陶瓷文化活动,才会烧“太平窑”,以增添欢乐气氛。

烧“太平窑”习俗因何而起?据景德镇史志的记载是这样的:相传太平天国期间,太平军曾多次到过景德镇。有一次辅王杨辅清率领的太平军逼临景德镇,清军撤退逃命。当太平军开进景德镇时,只见到处是断墙残壁,破门倒户,却不见一座烟囱冒烟。太平军打开官府和窑户老板的粮仓和金库,将米和钱分给穷苦百姓。中秋节那天,窑工们用渣饼在河滩上垒起一座座渣饼窑,点起火来,火焰冲天,太平军士兵与镇上居民围着窑火,歌舞谈笑,欢乐到深夜。此后太平军将士与窑工们一道重新建窑烧窑,更得到群众的拥护。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一盛况,也寄托自己的向往,就语义双关地把它叫做“太平窑”,此后每年中秋节烧“太平窑”就成了景德镇的传统习俗。

而笔者最近看到一篇介绍景德镇浅降彩瓷的文章,却有不同的说法:太平军进入景德镇后,于咸丰五年(1855年)一把火将御窑厂烧了,厂里的“库存瓷样”及资料均散失一空。御窑厂的官员、画师、工匠等各自逃命,避难一方……同冶五年(1866年),太平军失败后,清政府军机大臣李鸿章筹措13万两银子,在御窑厂旧址重建堂舍72间,恢复了御窑厂。

以上是同一件事,两种说法。究竟是清军毁窑还是太平军毁窑?哪一种说法更为接近事实?依笔者看来,后一种说法更为可靠。众所周知,太平军是一支农民起义军,他们革命的对象是清王朝。而御窑厂是生产皇家用瓷的地方,烧毁御窑厂就是捣毁清王朝的象征。

那么,关于太平天国时期景德镇的“毁窑”为什么会有相反的说法呢?笔者揣度,这可能囿于政治上的原因:因为太平军是农民起义军,以往的治史原则是:农民起义都是革命的,既是革命的就只能说好,不能说坏,更不能在他们脸上抹黑。因此才附会出“清军毁窑逃亡,太平军与镇上窑工们一道重新建窑烧窑”的说法。

这就涉及到对“太平天国”的评价问题。太平军具有革命的性质。但他们在打击清王朝的战争中,或多或少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对城市经济的破坏,这也是难免的;而太平军在南京建立政权后,其头领们极端腐败,也是不争的事实。我们也应用动态和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太平天国”运动,好处说好,坏处说坏,不能一好百好,一坏百坏。

对照以上两种说法,笔者分析“太平窑”的实际由来应该是时值8月中秋,太平军攻打并占领了景德镇,一把火将御窑厂烧了。以后8月中秋,镇上的百姓就效法这一年,捡来渣饼,在河边垒成窑的样子,投入松柴,点火燃烧,于是烧“太平窑”成为景德镇中秋的一大习俗。(原载《景德镇日报》 作者:余步春)

上一篇:花鸟瓷画的文化内涵 下一篇:中韩教授联手献陶艺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