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演示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时间:2022-04-28 05:47:05

重视演示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关键词〕 化学教学;实验;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5—0080—01

化学实验是使学生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化学规律、形成化学概念、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基本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演示实验是化学实验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演示实验的效果要明显,要使全班学生都能看清楚,同时还应从科学态度和规范操作上给学生以示范。演示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化学演示实验在教学中的优势,努力构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大厦”。

案例1 对“二氧化硫漂白性实验”的改进

现行教材对验证“二氧化硫漂白性质的实验”一直采取以下操作:

将SO2气体通入装有品红溶液的试管,品红溶液的红色褪去,再加热试管,红色又恢复(装置见右图)。由此教材得出结论:“用二氧化硫漂白过的有色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可以恢复原来的颜色,这是因为二氧化硫和某些物质化合生成的无色物质不稳定,容易分解而恢复原来的颜色。”教师对该反应原理很清楚,但是学生不知道这种操作能不能说明该反应原理。学生心中留有疑问,更重要的是,加热又分解出的SO2不经处理,直接排入空气中,会造成环境污染。

为此,笔者特作了改动(如右图)。改进后操作变得更简单,实验现象能清晰地说明SO2和品红反应的实质。加热后,品红试纸的红色再度显现,而品红溶液却褪色,蘸有碱液的棉花可吸收散失的SO2。

案例2 “钠与水反应实验”的改进

现行教材对钠与水的反应采取如下实验:

【实验1】向一个盛有水的小烧杯里滴入几滴酚酞试液,然后把一小块钠(约为黄豆粒大)投入小烧杯中(如右图)。观察反应的现象和溶液颜色的变化。

【实验2】 切一块绿豆大的钠,用铝箔(事先用针刺一些小孔)包好,再用镊子夹住,放在试管口下,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如图所示。等试管中气体收集满时,小心地取出试管,把试管口向下移近酒精灯火焰,检验钠与水反应生成的气体。

实验从定性的方面只让学生能描述现象,解释原因,但不能使学生更进一步从定量的角度去认识问题。为此对实验可进行如下的改进:

改进后的实验过程如下:

1.仪器和药品

废弃的塑料饮料瓶,一次性针筒,100mL量筒,导管、止水夹、大头针等;钠,蒸馏水,酚酞。

2.实验装置(右图)

3.实验步骤

(1)如图组装仪器。

(2)在塑料瓶中注入蒸馏水至水面与橡胶塞下端相切的位置。取一小块钠,将其插在大头针上,在注射器中吸入1~2mL酚酞。

(3)实验时,把止水夹打开,把插有钠和注射器的橡皮塞迅速插入瓶口,并塞紧。钠与水剧烈反应,塑料瓶中的水沿导管流入量筒。

(4)反应完毕,将注射器中的酚酞推入塑料瓶,溶液变红。

(5)更换50mL注射器,抽取瓶内的气体。抽气后将注射器移进火焰,匀速推出气体,针头处立即燃起细长的火焰。

4.本实验的特点

改进实验使演示仪器的操作变得简单,安全性强,现象鲜明,且可使学生理解气体压强可将液体从一个容器转移到另一个容器,还可以进一步让学生明白可从定量的角度来研究、认识钠与水的反应。

课本中的有些实验有刺激性气体或有毒气泄漏,污染环境,影响人的身体健康,为此,我向学生提出了“改进实验防止污染”的课题。学生经过研究,提出了很多有创新性的改进方案。除了上述两例,还有实验室制取氨气时,如按课本上的实验装置进行操作,必然会有氨气外逸,对此,学生提出用倒扣的漏斗于水中吸取氨气,防止氨气外逸。又如,“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有毒气体有外逸,有的同学提出用盛碱石灰的球形干燥管吸收,有的学生提出用倒扣的漏斗于碱溶液中吸收。这些实验的改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通过讨论,学生思维被激活了,创新胆子大了,创新能力提高了。

上一篇:与学生的智斗 下一篇:促进校外教育良性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