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专业拓展课的教学方式

时间:2022-04-28 04:23:17

浅谈高校专业拓展课的教学方式

摘 要 专业拓展课是大学生课程培养计划中的一个必要环节,进行专业拓展课的学习旨在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专业素养、探索精神、以及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然而,当今专业拓展课的边缘化特征导致了学生对其无法引起足够的重视,且最终课堂教学效果也受到怀疑,教学方式的创新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 专业拓展课 教学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专业拓展课是当今大学课程设置中,实行学分制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当今应用型大学的办学目标是培养具有较高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新型人才,通过专业必修课的学习可使大学生得到足够的理论知识的积累,而专业拓展课恰恰是对所学专业知识的拓展和提高,辅以顶岗实习或毕业实习,能够使学生通过四年的大学学习,成为具有较高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作为高校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专业拓展课对于专业结构框架的明确化、培养目标的完善度、人才总体素质的提升程度上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拓展课的开设一般根据学校本身的办学性质的定位、学生的专业技能接受程度及师资水平共同确定。

专业拓展课是指与专业相关的一类选修课程的总称,与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这类必修课程相比,专业拓展课的授课受众范围更小,课程讨论的问题和研究方向更加细致,在培养专业化和特性化人才方面更见优势。然而,当今拓展课的存在已趋向于边缘化的趋势,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1)学生在大四上学期学习专业拓展课,这时往往伴随着考研的复习以及找工作的学生忙于找工作而对课程不重视,心思不在专业拓展课的学习上,从而出现了旷课、不听讲等问题;(2)任课教师大都倾向于将备课的精力投入到专业课中,对专业拓展课的教学不够重视,甚至不愿开设专业拓展课,这使得学生可选的专业拓展课程少之又少;(3)学校不够重视,学校对专业拓展课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通常并没有专门的规定和规划。基于上述专业拓展课程在高校内的边缘化特征,笔者结合自身在专业主干课及专业拓展课中的教学实践经验,谈几点思考与体会,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具有参考性的思路。

1加强专业拓展课的师资配备

专业拓展课不同于专业主干课,其在知识系统性、完整性的基础上还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研究兴趣有一定的激发作用,同时能够向学生传递最新的国内外行业发展动态等。因此,专业拓展课的开设对开课老师的要求也相应的较高,教师的备课难度和广度理应更大。然而,目前专业拓展课的开设过程中还普遍存在师资力量和教学经历投入不足的问题,专业拓展课的开设,应当同专业主干课一样,形成一个课程系列群,应当与专业主干课要求的形成团队化、打造精品类课程的目标一样,对专业拓展课投入足够的师资和教学精力。在此基础上,增加专业拓展课的数目,使学生能够具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足够的可选课程,同时拓展课教学班级人数不宜过多。此外,也可由资深老教师与青年教师共同承担专业拓展课的教学,青年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领域、专业知识的机构性来选择几块专题来讲解,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团队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进行必要的辅导和改进。这种新老搭配的教学方式,既解决了教教师平时因较重的科研教学任务无法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也解决了青年教师因经验不足而无法独自长时承担某一课程、及教学进度把握不好、教学方式单调等问题。

2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重组

2.1以基础知识为基础,培养大学生的专业素养

课程教学内容直接反映该专业拓展课的开设目的和对人才培养的目标方向,是创新性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前期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专业拓展课应适当向应用性及实践性上倾斜,教学方式不一定全部在课堂内完成,实践环节更能对大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动手能力有直接的提升。

2.2对授课内容进行实时更新,注重新知识的灌输以及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专业主干课学到的内容相对来说都较为传统,知识结构也较为固定,高校教师在对专业拓展课进行教学时,应当适当地刨除一些传统的内容,灵活地引入与该课程相关的前沿知识,将讲授的内容开放化。因此,作为高校老师,在上课之余应当及时关注与所讲课程相关的国内外最新的学术进展,及时阅读最前沿的期刊文献,并且将这些新知识消化吸收后及时的带入到课堂中来,在吸收最新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大学时探索和传播专业知识的场所,更是培养新世纪创新性人才的重要基地。人才的创新能力与其收到的课程的教学是密不可分的,如果说,开设专业主干课是为了服务于专业知识,使其系统性与完整性得到巩固和提高,那么开设专业拓展课则是为了使按学生在专业知识与技能创新上更具有新特色。

3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

3.1教学方式可采用启发式、探索式,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授课教师可根据学生已具备内的知识结构进行内容上的启发和诱导,旨在引导他们依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分析问题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在课堂中,讲完一部分内容后,结合专业主干课的知识点,对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对该问题解决过程的层层分析与处理,最终可使学生对该项问题有较为深刻的认识。最终,基于该问题,可以向学生布置一个专题,让学生基于该专题写篇论文,通过知识点的引入启发学生去分析该问题,并得到探索解决该问题的思路。

3.2教与学同步进行,培养大学生的钻研及团队协作能力

在讲到某些重要知识点时,留给学生一定的自由讨论的时间,可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对该问题提出一个最优解决方案,最终汇总该方案全班共同学习和讨论其优缺点,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使学生收集信息及分析研究的能力得到培养。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可要求学生自由组成小组或以宿舍为单位结组,对各个小组内的同学分好工,明确每个人在解决该问题中的分工和任务,以培养学生的团对能力和团队精神。

4改革课程考核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任何一门课程,其最终的考核内容和考核形式都影响了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因此,对于专业拓展课来说,考核内容及形式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笔者对专业拓展课的考试方式大致试过三种,开卷考试,大作业(论文),开卷考试与平时考核相结合。对于开卷考试来说,考试似乎成为一种形式,学生考前准备一堆相关资料,在考试中临时翻阅,临时学习,最终的结果也只是拿到了该课程的学分,并没有对课程有任何的掌握;大作业的形式效果也不好,因为布置一篇大作业,学生在课后搜集完相关资料后,直接生搬硬套凑成一篇论文了事,最终也没有任何学习上的收获;相比较而言,考试与大作业结合的方式在专业拓展课中的考核方式中是最合适的,因为大作业在平时完成,要求较高,且抓得严,学生一般都会认真对待,平时成绩与最终考试相结合,最大限度地确保了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较好地掌握。

在专业拓展课开课之初,为了引起学生对该门课程的重视,第一节课就强调该门课程的考核办法,并在课程进行的中期过程要求学生根据课程内容及课程中所提出的问题尽快自选论文题目。同时,与学生强调,课程论文不仅仅是为了课程的最终考核,在完成论文的同时也会对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

5总结

经过近几年的教学探索与实践,笔者对专业拓展课的教学方式及考核办法均有了较成熟的办法。随着课程教学与改革的深入,以及国家对应用型大学转型的升级需要,专业拓展课在对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及专业素养方面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成绩。

参考文献

[1] 杨德广.教育新视野新理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137.

上一篇:空乘专业学生体能训练的作用及方法 下一篇:石油化工管道阻燃保温材料的研制思路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