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宏观经济增长速度的适应性的探讨

时间:2022-02-23 11:11:24

关于我国宏观经济增长速度的适应性的探讨

摘要:在我国,宏观经济的增长速度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关注,究竟我们的经济水平应该以一个什么样的速度进行增长,这在我们目前的宏观经济领域内进行的研究表明:关于我国宏观经济适度的增长率、以及适度的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的通货膨胀率等一系列问题正在引起政府有关经济部门的密切关注,同时也吸引了许许多多的国内外学者对此类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政府有关经济决策部门以及国内外的学者们在作出重重较大决定时是以什么为判断的依据呢?使其能够有效地做出科学而又合理的预测和决定。

关键词:宏观经济增长速度适度性

在去年上半年,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延续了前年以来的回升走势。然而,由于国内外的经济环境在不断的改变,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从国内环境来看主要包括:目前的经济增长动力在不断削弱、对国内外的市场的需求结构所进行的调整力度不足;分析国外因素主要是:当前欧洲作为债务国家,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等。种种不利因素使得我国经济的复苏步伐十分缓慢,除此之外,还使得我国有关宏观调控部门对于接下来的预测和抉择造成困扰。我国的经济研讨课题组主要针对最新的有关宏观经济类问题所关系到的对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决策层面中短、中、长期经济适度性增长的根本体制,进行了一个比较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并且具体地对其增长速度的适当性进行一般性分析。这一举措对于完善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以及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一、概述

目前,我国宏观经济的增长模式是否健全,从长远的角度出发,这种增长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并且怎样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些问题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话题。目前对于宏观经济的增长速度是以怎样的标准来进行判断;推断其是否符合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等,这一系列的问题引发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密切关注,于此同时,也吸引了世界经济组织的高度重视。对于目前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是否合理科学,并且根据原有的数据和经验进行总结,主要从有关我国经济增长速率的比例中具体归纳出以下几点标准:

(一)根据经验数据进行推断分析

这种方法通常情况下是根据原有的经验进行预测,因此常参入人的主观想法。

(二)加权预测方式

通常情况下根据往年的实际经济增长速率,分别为它们配备不同的权数,然后再对下年的经济增长情况进行预算。

(三)对GDP的增长率进行预算

根据实际增长率和潜在增长率相结合对其进行具体预测。

(四)对于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的规范

有很多学者主要从资源的可持续性以及环境方面来确定经济的发展方式。

二、政府在判断经济增长速度时的经验与内在逻辑

我国的经济能否又好又快的发展,与具体的经济改革措施的成败有关,并且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水平的改善。对于这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具体进行阐述:

(一)短期层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表征

通常情况下,我国每年年末必定会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这一会议的过程中,对于来年的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增长速度等等做出相应的预测和判断。一般情况下,主要通过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等方式来保持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又好又快地快发展。然后进一步实现经济发展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同时构造相应短期的交集,这对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意义。除此之外,政府长期坚持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以及政策转向的灵活性。

(二)中期层面:建国以来的“五年计划”和“规划”

对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具体现实情况,我国相关政府已经对短期增长速度做了较为详细的考察以及目标和策略的制定。不过对于中期的增长速度规划具体应该怎样制定或以什么为依据来进行制定,这就是目前中国所制定的新的五年计划,并将它作为较为理想和科学的奋斗目标。

(三)长期层面:关于党的历次会议中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具体特征

通常情况下,我们称十年或者十年以上的计划为长期计划,在此我们以十三大“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以及十四大、十五大还有十六大关于经济增长方面的策略为依据,来对我国适度的经济增长进行全面考察。

(四)我们从凯恩斯与古典学派探讨的问题比较短、中、长期

短期策略主要是通过执行计划来实现;而中期目标是对长期策略进行具体划分,以便应用于实践;长期策略是对经济的发展方向以及战略目标进行具体合理的规划。三者的内在关系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结束语

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状况,本文主要通过对经济学者们关于经济增长速度适度性的探讨以及政府对于短、中、长期目标的制定进行考量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根据国情而言,各国的宏观经济增长速度适度性并不是一层不变的而且没有统一的标准;其次,我们应该正确衡量现实与理论上的总体经济运行态势,切勿急于求成;最后,正确处理短、中、长期策略,将它们有效的糅合后具体付诸实践,以便于我国实现宏观经济适度性增长。

参考文献:

[1]李扬.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李扬解读从紧货币政策[N].理论导报,2008,(4)

[2]岳希明,光,许宪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研究与争论[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5

[3]刘国光.中国十个五年计划研究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上一篇: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对财政透明度的影响分析 下一篇:试用经济资本加强风险管理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