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们敢做梦,能圆梦

时间:2022-04-27 10:12:12

“越艰苦的地方越能锻炼一个人,艰苦的环境使我去掉了許多浮躁,也激发了我对工作的热情。或許我的岗位是平凡的,但我真正地感觉到我们给服务地带来了新的力量、新的理念。”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想要奉献自己,远赴贫困地区支教的热血学子,他们通过另一种途径站在讲台上,为学生们授业解惑,用知识的泉水滋润着那些贫困地区的祖国幼苗,为孩子们洒下了精神的阳光。

2011年7月,作为贵州大学第九届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队长,经过共青团贵州省委的培训之后,谢成吉和同学们一起踏上了黄果树瀑布之乡——镇宁布衣族苗族自治县,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服务。这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其狭长的地势、不便的交通,导致了全县的教育发展遇到生源质量不均、师资力量不均、教育资源不均的“三不均”局面。面对这一实际情况,谢成吉坚定地说:“这里与城市相同之处是来自孩子们内心深处对知识的渴求与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城市的孩子有梦,农村的孩子同样有梦;城市的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圆梦,那我们就要创造机会让农村的孩子敢做梦、能圆梦。”

谢成吉认为到乡村支教不仅可以给孩子们带来新鲜的信息和知识,还可以让自己远离繁杂的城市,荡涤自己的心灵,让自己在宁静中学会思考,变得更成熟、稳重。一路颠簸,谢成吉一行志愿者到达了目的地,当地团县委为了让志愿者们更好地发挥优势,就给志愿者们分别安排了三所不同的学校。谢成吉被安排在镇宁自治县第一中学,然而谢成吉到校后就面对了一个大难题,他被分配到的这所学校虽拥有近四十年的历史,但近年来,由于校舍陈旧、教师缺口等原因,生源较差,在前不久,学校完成了一次与当地职业中学初中部的合并,将原来职中的初中部合并到镇宁一中,学生的基础就更加参差不齐了。而谢成吉接到的这三个毕业班,恰好是从职中重新组建的新集体。谢成吉深知自己身上的责任很大,担子不轻,他默默地对自己说,无论如何都要将这批学生带好。

一个夏日的午后,在九年级13班的教室里,是谢成吉的第一堂课,谢成吉信心满满地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自信且流利地把化学周期表的主族前二十号元素写在黑板上,由于有一些生僻字,谢成吉就在可能读错的文字旁注上了拼音,然后再带着孩子们朗读。此时,出乎谢成吉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了,当时谢成吉带领全班同学朗读完毕后,又单独请了一位同学独自完成一遍,当念到碳氮氧氟(fu)氖时,这名同学不假思索的念成了碳氮氧氟(fei)氖,本以为念完之后会得到表扬,谢成吉却迟疑着问他“怎么老师标注了拼音的文字,还会念错呢?”这名同学一下变得有些面露难色,怯怯地说:“老师,我不懂拼音。”当听到这句话时,谢成吉有些不知所措,心想,怎么可能这么大的孩子连拼音都不懂。此后,随着谢成吉对学生们更加深入的了解后,才发现这些孩子有的数学背不下九九乘法表、有的英语认不全26个字母、还有的甚至都无法正确无误的写出自己的名字……谢成吉猛然发现,在这里教孩子学习不能和城市的孩子相比,对于这里的孩子,这些知识不仅仅是一门学科这么简单,而是这些孩子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更是尤为重要的,他坚信这里的孩子一定不比城市的孩子差。

此后的日子,谢成吉每日都在思索同一个问题,如何把孩子们的基础打牢固。他选择了从自身入手,每个周末都要召集志愿者们开教学研讨会,自己没课的时候就到其它班里听当地的老教师授课,吸取经验。一个多月下来,孩子们的成绩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但离谢成吉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一天晚上,谢成吉在批改作业时,当批改到一半的时候,看到其中一本作业里有一张字条,歪歪扭扭地写着:“谢谢老师,我没想到会考出这样的成绩,谢谢您!”这孩子叫刘强,其实这次考试的分数也才仅仅48分,但要知道,之前这孩子的分数都没超过10分,在孩子看来,已经是很大的突破了。虽然是一个不及格的成绩,但新的教学方式还是带来了成效。在谢成吉的努力下,终于在期末考试中得到了回报。谢成吉所带的三个班级中,其中两个班不再是学校垫底,还有一个班考进了年级前三名,谢成吉欣慰地笑了。谢成吉说:“当自己真的站在讲台上讲课的时候才会体会到当老师的辛苦,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好好听讲,成为优秀的人才,而自己也会为了做好老师的工作不懈努力。”

谢成吉每次上课,看到下面几十个纯真烂漫的面孔,心里都会觉得很高兴,很希望自己能和他们成为好朋友。而事实的确如此,谢成吉很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上课时他总是会走下讲台和孩子们打成一片,无论孩子们有什么心事,他都乐意倾听。在支教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为了更深入了解孩子的实际情况,关心他们不仅学习还有心灵上的健康成长,谢成吉走村入寨,长途跋涉,走访了一百多名学生的家庭。

最让谢成吉记忆犹新的是一个叫吴超的男孩,这个男孩活泼开朗,学习在班级当中名列前茅,父母都在浙江打工,今年算来已经有3个年头都没有回家,奶奶则是这个家庭中两个孩子唯一的监护人。由于这种特殊情况,谢成吉决定到吴超家看一下,离开学校后,爬了半座山,望着吴超指的方向,谢成吉看到一个一层的小房子伫立在垃圾与瓦砾之上,从外观上就能辨认出这个房子的年久失修。走进家里,面积不大,也没有什么家具,屋内的光线昏暗,家里有一位年迈的奶奶,还有一个妹妹。吴超的奶奶欣慰地对谢成吉说:“吴超平时在家里很懂事,也很刻苦,就是爸爸妈妈常年不在家,我一把年纪了到学校也不方便,在学校里,你们就是他的爸爸妈妈,把吴超交给你们,我很放心。”提到父母时,吴超默默地走到角落里,红了双眼,谢成吉顺势跟了上去,走到吴超身边试图想安慰一下他,但这一安慰更是让吴超嚎啕大哭起来,边哭边说着:“我好想爸爸,我好想妈妈……”顿时谢成吉喉咙哽咽了,一时说不出话来。

经过这次走访,谢成吉了解到,像吴超这样的留守儿童,在学生当中不在少数;而像吴超奶奶一样提出让大学生志愿者在学校做孩子的家长的提法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谢成吉灵机一动,要做好学生的家长,首先就要从一个温暖的家开始。随后,谢成吉和他的团队把这个想法提交给团县委后,得到了领导的大力支持,就这样,贵州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镇宁的第二间“七彩小屋”在2012年的春天正式落成。

在支教的日子里,谢成吉无时无刻不在思考,他想着,既然“七彩小屋”要成为孩子们的家,那就得能让学生们在其中能够放松、自在,同时还能寓教于乐。为了缓解学生们迟到晚归的情况,每天下午,谢成吉和他的队友们都要在“七彩小屋”开展“每天一小时”的活动,借用体育用具、学习电脑操作、阅览课外书刊,七彩小屋都向学生们开放。不仅如此,谢成吉看到了很多贫困的学生,心里很是难受,于是提议志愿者们把自己的生活补贴拿一部分出来帮助这些贫困的孩子,成立一个“贵州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启梦奖学金”,这项提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奖学金成立后谢成吉还通过微博,传递出大山里的孩子需要帮助的消息。谢成吉说:“在社会爱心物资的帮助下,身体的温暖,多数都得以解决,而温暖内心,则需要用心的温度,靠得越近,才能有温暖的传递。”

离别的时候,面对着共处了一年并成为好朋友的老师们,还有纯洁善良的孩子们,谢成吉依依不舍。他坚定地说:“越艰苦的地方越能锻炼一个人,艰苦的环境使我去掉了許多浮躁,也激发了我对工作的热情。或許我的岗位是平凡的,但我真正地感觉到我们给服务地带来了新的力量、新的理念。”谢成吉相信,无论自己以后在什么地方工作,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上,都不会忘记自己曾经在这片热土上播种过希望的种子,不会忘记这片自己曾挥洒过汗水的土地。这一年,在谢成吉的人生履历上添下了生动的一笔。

上一篇:《机房授课平时成绩评价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下一篇:浓浓师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