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物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4-27 03:24:01

论生物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 要: 创造性思维是各种能力的基础和核心。培养这种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本文就生物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能力的必要性和实施的方式方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生物教学 创造性思维能力 培养方法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成为教育的核心。而青少年时期是发展的黄金时期,其可塑性大、思维活跃,培养开发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势在必行。因此,在生物教学中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更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1.培养兴趣

兴趣是培养人才的必备素质,积极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而除个体的努力外,教师是这个过程的指导者,提高学生的思维兴趣。

如,新课的导入,导言的设计能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如“水分代谢”,引言设计:“将一块萝卜放置在清水中一段时间,发现其重量增加;而放在盐水中,发现其重量减小了,什么原因导致这个现象的发生呢?”这样的引言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然后结合讨论,使学生理解“水分代谢”的相关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采用悬念式结尾,使学生带着疑问结束新课,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如讲授“有丝分裂”时,对染色体和DNA数量的关系进行总结,并追问学生:“这些数量关系如何在直角坐标系中表示?”学生经过思考和讨论,提出很多有创造性的意见,并且掌握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

2.问题诱导

学习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培养思维能力也是学习的过程。教师要基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有意识地设置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如,“顶端优势”讲授后,便提出:“果树修剪和棉花打顶为什么能够提高产量?”学生经过讨论得出:果树修剪、棉花打顶目的是打破顶端优势,使得侧枝生长良好。紧接着追问:“是不是所有的植物都要打破顶端优势呢?梧桐树不打顶,能够更好地遮阴吗?松树长打顶,会获得高大的木材吗?”通过有意制造冲突,引导学生思考,进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但是,设计问题必须从实际出发,以防矛盾不但没解决,还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还要善于诱导学生质疑,促进发展求异思维。如,讲授“生态系统”成分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池塘生态系统图”,并提出“如果生态系统中,缺少分解者,那么后果将会怎么样”,等等,这样设计问题的方式,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3.连续思维,纵横递进

创造性思维就是敢于利用已有的知识,探究未知问题的思维模式。因此,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应该为学生创造条件去联想。可采用纵向思维和横向思维,纵向思维就是顺着已知的问题向着纵深发展,探本溯源。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的讲授,指导学生观察“蛋白质合成示意图”及“中心法则”后,提出问题:生物的遗传信息在哪里?基因中存在遗传信息的原因?遗传信息怎样从基因中转移到蛋白质中?遗传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为什么会出现差错?其产生的后果如何?这些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不断思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横向思维是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思考与之类似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包括求同和求异。求同就是引导学生关注共同点,寻求其中包含的共同本质和规律。如,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虽然分解条件、程度及释放的能量均有所不同,但是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都是分解有机物,同时释放出能量。求异就是引导学生注意现象之间的差别。如,对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比较,学生在辨别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时,掌握二者的子细胞的性质、数量、染色体的区别。通过横向思维,能够把其他学科的知识迁移到生物教学中,并解决生物学问题。

4.分析综合,归纳提高

严格遵循“分析―综合”的规律,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通过对生理现象的分析,对其特征的辨析,在加深理解和获得正确完整的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如在讲“体内细胞的物质交换”时,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的环境物质交换的过程图”,同时分析:细胞与内环境间物质交换的情况;内环境吸收营养物质的情况;内环境与外界气体交换的情况;内环境排出代谢终产物的情况等。总结得到:“高等动物体内的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的交换。”这样分析,能够让学生清晰地把握知识的脉络和思路,使学生明确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

5.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实验是生物教学的必要组成部分,而设计实验是学生自我创造的过程。在设计实验时,必定运用有关知识,考虑使用哪些仪器,如何装配,怎样操作。学生在思考中必须进行分析、综合、推理、联想、想象等各种思维活动。

6.结语

生物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仅促进了个体的发展,而且满足了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种途径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培养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生物教学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朱正威,赵占良.生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孔令华.创新思维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培养分析新课程学习(中),2012(02).

上一篇:阅读教学能让学生获取对问题的基本认识 下一篇:高职院校学生创业倾向的影响因素模型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