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学习策略的应用

时间:2022-10-14 09:08:09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学习策略的应用

摘 要: 高中历史学习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知识、技能的掌握,而且可以直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增强其适应未来社会终身学习的生活能力。本文以前人的学习策略理论研究为基础,在新课程改革精神的引领下,结合高中历史知识的特点和高中学生学习历史的特点构建高中历史学习策略体系。同时对高中历史学习策略应用进行了研究,首先对高中学生历史学习策略运用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其次在此基础上对高中历史学习策略的教学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高中历史 学习策略 教学应用

一、高中历史学习策略研究的背景

学习策略研究开始于1956年布鲁纳等人对人工概念学习的研究工作。纵观己有的学科学习策略研究主要集中在英语学科、数学学科及语文阅读与作文等方面,而历史学科学习策略的研究则少人问津[1]。本文尝试以前人学习策略理论研究为基础,结合历史新课程探索高中历史学习策略体系的构建与应用。本文借鉴刘电芝教授对学习策略的定义,把高中历史学习策略定义为:高中学生在历史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它既可以是内隐的规则系统,又是外显的程序与步骤。

二、新课程背景高中历史学习策略体系的构建

一般学习策略适合高中各门学科,在各科的贯彻运用中,各有不同。因此,在构建高中历史学习策略体系时必须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这样构建的高中历史学习策略体系才会有实效性。

首先,历史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知识要求”是: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这些历史知识的习得,需要高中学生有较高水平的历史记忆策略、历史概念掌握策略。其次,历史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是: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学生要有较高水平的解释历史策略。另外,历史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过程和方法”目标,旨在要求学生重视历史学习的过程。在高中历史学习过程中会有许许多多的规则、方法、技巧,高中学生只有不断优化历史学习过程,才能不断提升历史学习的成果。因此,中学生要拥有较高水平的历史元认知策略。最后,由于高中历史新课程注重学习过程,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必然会接触和使用与历史学习有关的各种环境资源。那么如何通过各种方法和技巧调控这些与历史学习有关的各种环境资源,这就需要高中学生具备一定水平的历史环境资源管理策略。

结合国内外关于学习策略的理论研究和历史新课程对高中历史学习的新要求,本文认为高中历史学习策略由操作性成分和操作性控制成分构成。操作性成分即高中历史认知策略主要包括历史高效记忆策略、历史概念掌握策略、解释历史策略。操作性控制成分由历史环境资源管理策略和历史元认知策略组成。

三、高中历史学习策略的应用

构建高中历史学习策略体系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并把它运用于高中历史学习,从而提高高中历史学习效率。高中历史学习策略的应用是高中历史教师和学生共同的责任,但由于高中学生是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的群体,因此历史教师有责任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历史学习策略教学,指导学生理解、掌握历史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用策略进行历史学习的习惯,进而使得学生学会学习。了解高中学生历史学习策略运用水平和使用状况是高中历史教师进行高中历史学习策略教学的前提。

(一)高中学生历史学习策略运用情况调查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对高中学生历史学习策略的运用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调查的对象为江苏省太仓市明德高级中学高一年级四个班级(高一年级八个班中随机抽取)、高二年级两个文科班级(高二年级四个文科班中随机抽取),合计284名同学。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从表一可以发现学生的历史认知策略水平中等偏上。另外,在调查数据处理过程中发现历史认知策略运用呈现出性别差异,如“笔记”、“预习”女生优于男生,而“关注新旧知识联系”、“巧记历史知识”方面男生做得更好。

从表二看高一、高二年级学生的历史元认知策略水平较低。在调查数据处理过程中发现在制订计划、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方面男生不如女生,而在历史学习方面女生则较男生更容易受情绪的影响。

从表三可以看出学生利用较多的资源就是同学和老师,其他如历史书籍、图书馆、网络等资源利用率极低,这表明学生历史环境资源管理策略水平不高。同时也说明学生较多地被束缚在课堂中,课外积累和课外阅读严重不足,不管是高一还是高二、男生或是女生都存在相似的问题。

综上所述,调查表明目前高中学生历史学习策略运用呈现下列特点:首先,高中学生的历史学习策略水平一般尤其是历史元认知策略和历史环境资源管理策略水平较低。其次,学习策略运用呈现性别差异,女生在态度、动机、预习、复习、计划、监控、学习辅助等方面策略的运用水平较高,而男生的信息精加工策略(如联系、质疑)运用水平较高。

(二)高中历史学习策略的教学

趣味引入,教师根据所要教授的策略内容、学生已有的策略水平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完成任务的兴趣。教师注意观察当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出现困难,需要新的历史学习策略支持时,适时呈现历史学习策略(策略的名称要简洁、新颖)。此时,教师外在的指导才能有效地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

策略剖析,教师将高中历史学习策略的某些内容展示给学生,学生在了解其价值意义、构成、实施要领及条件的基础上,本能地结合自己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特点,从而形成有关那些策略的一定的价值判断和效果预期。学生只有对新接触的历史学习策略产生价值认同感时,才能萌发掌握它的动机。所以,教师要向学生证实策略的实效性,表明它的价值所在。这一过程“要结合实例说明策略运用的过程,尽可能地详尽展示内隐的思维过程,步骤具体,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策略运用的过程与有效性,处于跃跃欲试、欲罢不能的状态”[2]。如果做到这一点,教师的策略剖析就成功了。从学生层面讲,这一阶段历史学习策略尚处于感知阶段,并没有和自己的认知结构相整合,需要进一步内化才能发挥作用。

策略运用,学生形成对历史学习策略的初步认识后,就开始将之运用于具体的历史学习任务中。“在此阶段,教师应设计或精选能运用该策略的典型习题,呈现的材料应尽可能丰富化、多样化,从不同角度让学生进行尝试。通过本阶段的练习,使学生能切实掌握,运用于日常的学习中”[3]。

策略反思,“策略反思是策略教学的必不可少阶段。包括策略运用过程的回顾、策略运用的有效性评价、策略的迁移”[4]。学生对历史学习策略运用过程进行回顾。如果该历史学习策略促进学生取得学习的成功或效率的提高,学生产生愉悦的心情体验,这就会促使学生进一步使用该策略;反之,学生可能会放弃该策略的应用。教师在此阶段应向学生强调自身对应用某些历史学习策略的充分认识和觉察,体验自身当时的情绪状况,并据此作相应的调整。教师在此阶段需要进行历史学习策略的可迁移性教学,教师可以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再把原来运用过的历史学习策略应用其中,让学生在体会该历史学习策略的实效性的同时又体验它的可迁移性和迁移的具体方法。

参考文献:

[1]刘电芝,黄希庭.学习策略研究概述[J].教育研究,2002,2:79.

[2]刘电芝,傅玉蓉.课堂教学中的学习策略指导[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6:37.

[3]刘电芝,张荣华.学习策略教学的类型、阶段与特点[J].课程・教材・教法,2004,3:19.

[4]刘电芝.学习策略研究述要――学习策略系列讲座之一[R].中小学教材教学,2004,20:46.

上一篇: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下一篇:拓展训练对大学生意志品质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