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改造大会战

时间:2022-04-27 01:23:12

城市改造大会战

“远处看得,近处看不得;大街看得,背街看不得;高处看得,低处看不得;晚上看得,白天看不得。”这正是青春期重庆的形象之短。

重庆要成为国际大都市,不仅需要一场美容大会战,更需要一场管理大会战。

双面渝

2006年11月3日,北京某对台研究机构组织台商和西部省市领导座谈。

会上,西部省市领导介绍的是招商项目及优惠政策,但让他们感到惊讶的是,台商提的最尖锐问题,竟是要求将厕所管好。

一位女台商表示:不把厕所管理好,这辈子决不会再到重庆。因为她在重庆某地上厕所时,是哭着出来的。

“在许多硬件上,重庆并不逊于欧美大都市,有的甚至比人家好,重庆的弱,弱在管理上。”《天大的小事》的作者王力说。

从小小门牌,便可窥斑见豹。

“重庆门牌设置混乱,经常这边是1号,旁边就成了30号。门牌缺失与混乱,让我们跑了无数冤枉路,市民也因此屡失信件。”邮递员范强感叹,“城市比丛林还混乱。”

新修的盲道,有一段没一段;崭新的出租车,座套却脏得令人恶心;刚竣工的建筑,一夜长满“牛皮癣”……强烈的“不搭调”,让这座城市粗俗不堪。

建造房子的毁坏水管,埋设水管的毁坏路面,修理路面的毁坏电线……完不了工的“拉链工程”,折腾得这座城市死去活来。

管理学专家兰晓华对此深有体会:“改革开放30年,重庆所有行业至少实现过一次升级,唯独城市管理蹒跚不前。”

“LV一直想在解放碑开店,但因周边环境无法达到要求,才迟迟没有入驻!”LV总裁伊夫斯卡塞尔说。

对投资者而言,即便是做生意,也不愿把自己放在一座没有情趣的城市――“双面重庆”急需一场大会战来整治邋遢的B面。

集结号

2月22日,春节刚过,春寒料峭。

黄奇帆等市领导坐上大卡车,顶着寒风,开始“城市形象”路巡考察。为仔细端详自己的城市,他执意不坐“大巴”而要坐“大卡”。

“主城区是重庆建设国家五大中心城市的主战场,但近些年来,主城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投入数千亿元改造危旧房、修建高楼大厦、完善基础设施,但由于城市管理不到位,给人的是粗放的暴发户形象,看不出城市的文化品位。”黄奇帆说。

市领导集体路巡,意味着一场战役山雨欲来。

3月17日,书记点燃了战役的引信――在传达全国“两会”精神电视电话会议上,他郑重地说,眼下要立即启动四件大事:种树、“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公租房建设和城市改造。

“一座城市的形象,并不是表面的东西,也不是样子货,更不是有些人所说的形象工程,它是千家万户的生活环境,对群众有凝聚力,对外来投资者则有吸引力和感召力。”发出城市改造大会战动员令。

4月10日,黄奇帆主持召开主城城市环境综合改造动员会。

会上,黄奇帆痛批户外广告凌乱、管线林立、占道停车等城市管理的11个“大毛病”。

“城市管理不到位是要丢分的。行百者半九十,主城区城市建设管理现在正处于临门一脚、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必须加强环境综合改造,提升水平。”他发出城市改造大会战进攻令。

大进攻

4月2日,下午4点,沙坪坝区委书记李剑铭率领800名干部走上天星桥街头。

李剑铭提着水桶,在一座人行天桥处停下,拎起抹布擦拭起来。

岂止是沙坪坝区。

“这次整治对我们来说是背水一战,达不到市里的要求,我就辞职。”巴南区委书记李科立下军令状。

“做得不好就曝光,曝光后仍不见成效,相关部门负责人将被诫勉谈话;仍没有改观,将撤职。”江北区委书记燕平亲自督战。

…………

一场“领导挂帅、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城市改造大会战全面打响:主城各区四大班子294名厅官,全员出动,每人联系整治一条路段。

“架空管线下地、建筑立面整治、广告招牌拆除等数大战役同时打响。”市市政委党组书记王元楷说,“这么深入、系统、全面的市容整治,重庆建市以来是第一次。”

为保证大会战最优效果,市市政委制订考核督查办法:引入市民评价机制,从5月起,将每月公布最好和最差的十条街道或路段。

督促之下,很多长年痼疾终得根治。

“从2002开始,户外广告公司开始井喷,每年新增量超过百家。”广告商彭江说,“一块100平方米户外广告牌,年利润有80万元,暴利驱使大家削尖脑袋往里钻。”

于是,混乱的招牌和粗俗的内容,开始绵延和泛滥。

几年来,虽经数次整治,但依然泛滥难抑,“管理部门在审批广告位时,会收取高额管理费,从而形成利益链,整治总是虎头蛇尾收场”。

“任何单位或个人说情,将被问责。”在市长亲自督战下,短短一周内,户外广告就拆除十万平方米。

“户外广告只是大会战画布上溅起的一颗小水滴。”王元楷感叹,“这座城市正像毛毛虫在蝶化。”

创新战

4月3日至9日,李剑铭在华龙网、新华网等平台,广发帖子,问计网民:探讨城市长效管理路径。

“怎样才能把这场环境整治工作持续有效地开展下去,应该建立怎样的长效机制?”其实,这并非李剑铭一个人的困惑。

“上面一阵风,下面忙一阵,漂亮一阵子,还是老样子。”城市管理如“过街雨”,这不仅是重庆,也是整个中国的城市管理困境。

“城市环境代表着这座城市管理水平的高低,显示着这座城市的整体实力,所以我们必须建立起长效机制。”黄奇帆发出建立长效机制的动员令。

动员令荡开一池春水。

合川区将城区道路清扫保洁和垃圾收运进行招标――两家物管公司夺标。这不仅可让政府每年节约100万元财政资金,更让合川城区保洁工作走上了长效的市场化道路。

九龙坡区管理摊贩采用疏堵结合――一方面有计划地取缔主干道上的游摊游贩,一方面开建统一管理的夜市一条街。

北碚区在市容管理上引入交巡警模式――把“责任田”划分到人头,谁的“地盘”谁负责。

…………

一项项制度创新,将城市改造大会战引入深水区。“这仅仅只是开始,随着这些制度的不断完善和集中,重庆又将创造出中国城市管理的‘重庆模式’。”王力说。

不仅着眼于改造,更着眼于改造后的长效管理――这次大会战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整容和换血,而是一种脱胎换骨。

极效应

“暗无天日的家,五年来第一次有了阳光。”詹友英眼睛湿了。

詹友英的家位于上清寺转盘附近,因为楼宇地势好而被广告商青睐,立了块十多米高的广告牌。

“广告牌竖起后,家里顿时暗无天日,白天进门也要开灯,为让被子不发霉,只好把被子抱到楼顶去晒。”詹友英说。

4月9日,这块广告牌轰然倒下后,詹友英高兴得直鼓掌:“再也不用到别人家蹭阳光了。”

“大会战在搭建一座国际大都市的未来框架时,也给了老百姓无限慰藉。”王元楷说。

“我要到重庆投资了。”世界最大工艺品制造商龚品忠的这个决定,正是大会战帮他作出的。

进军西部是龚品忠多年的梦想,但究竟选哪里落脚,他犹豫难决:“各地招商政策都不错,软环境又必须要真正投身进去才看得出来。”

正当他决心难下之时,重庆掀起了城市改造大会战。龚品忠立马圈定重庆:“在大会战促进下,重庆必将成为西部投资环境最好的地区。”

紧随龚品忠入渝的,是140名包机而来的浙鲁客商。

不仅仅是资本,人才也纷至沓来,入渝挂职的国务院部委“三高”人才就有十多人。

何以会形成极效应?

“投资者和人才对一座城市的第一印象,就是环境。”英国驻渝总领事馆总领事尉亭瀚说,良好的城市环境是一座城市进入国际社会的通行证和进行国际交往的共同语言。

“有多好的环境,就有多好的项目和人才。”城市改造大会战就像一把钥匙,不经意间解开了重庆发展中种种的“结”。

这场大会战,是重庆走向国际大都市的重要标志,必将把重庆带向一个更广阔的未来。

上一篇:“两翼”增收的“南方模式” 下一篇:街边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