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了,还是一棵树”

时间:2022-09-18 06:46:29

“我走了,还是一棵树。”这是市林业局原副局长、现任巫山县委副书记、代县长何平思念双溪的肺腑之言。

“这个军礼,是我有生以来受过的最高礼遇”

2009年5月9日,对巫溪县双溪村村民徐昌林来说,是个值得永远铭记的日子。

一个人的到来,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

2006年正月,双溪迎来久违的大雪,大人、孩子在雪地里嬉戏,村子一片欢乐海洋。徐昌林却躲在一角,抱头无语――大雪压垮了他栖身的土房。

新年里,全家四口到处游荡,不知去哪寻找安身之所。最后,邻居收留了他――每年缴租500元。

拥有自己的房子成了徐昌林最大的梦想,但尽管他起早贪黑,也仅够一家填饱肚子。

一晃三年,就在徐昌林为梦想感到绝望之时,何平来了――作为全市首批参加“三进三同”党性锻炼实践活动的干部,他来到双溪担任“名誉村支书”。

“你是到我们村里来的最大的‘官’了。”何平的到来,并没在双溪村掀起波澜,大家话语里透着讥讽,以为他只是来走走过场。

但事实完全出乎村民意料――让何平住镇上的宾馆,他不干,一头扎进农家,每天交上25元生活费,唯一的要求是“不准特意准备饭菜”;每天早饭后,他和村民一道爬坡上坎、栽秧犁田;晚饭后,他走村入户,询问村民病疾烦忧……

“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领导不摆架子,谦和务实,和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村民心里的冰开始化了。

走村入户了解到徐昌林的情况后,何平失眠了:“有两种感受在心里交织,一是感觉到一种责任,二是从内心产生了一种想帮他圆梦的念头。”

5月9日,当何平把两万元现金交到徐昌林手中时,这个从不掉泪的硬汉,数度哽咽,最后用布满老茧的手,向何平行了一个军礼。

那一刻,何平受到了震撼:“这个军礼,是我有生以来受过的最高礼遇。”

何平在心中暗许誓言:我一定要对得起这个军礼!

“对农民困难无动于衷的干部,绝不是称职干部”

一盘小菜、一碟咸菜,这是双溪人的普通晚餐。

“双溪群众生活得太苦了。”一幕幕挣扎在贫困线上的心酸画面,像石头般压在何平心口上。

双溪经济发展的症结在哪?是什么让双溪人守着大山过穷日子?夜里辗转难眠,何平走出房门,坐在村口大树下发呆。

深夜两点,何平回到寝室,在笔记本上写下一句话:面对农民的贫困毫不心动的党员,绝不是一个合格的党员;面对农民的困难无动于衷的干部,绝不是一个称职的干部!

第二天凌晨,天刚麻麻亮,何平敲响村支书周代金的门:“我想上山头走走。”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在三天时间里,何平用脚丈量了双溪每一座山头。

“双溪的优势在山、出路在林。”这一次丈量,让何平眼里泛起亮光,“这里的地质、气候,非常适合栽种花椒。”

“江津就是最好的例子,相似的气候和土质,50万亩花椒供不应求。”在村民大会上,何平讲起了江津“荒山”变“宝山”的致富故事,“我们也可以变‘荒’为‘宝’,打造千亩花椒生产基地。”

为了打消村民疑虑,何平又开始走村入户。

“花椒是火锅必不可缺的调味品,千亩花椒在巫溪境内就可以销售完毕,根本不必担心销路。”何平为村民算着经济账,“一亩花椒可收入3700元,可比种一亩稻谷多赚3000元。”

这一下,村民的热情被点燃了,纷纷表示要加入基地。

“我们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有个好干部,真心诚意为我们谋幸福,我们就愿死心塌地跟他走。”双溪人彻底喜欢上了这个“编外支书”。

“过去是干部动嘴,群众跑腿。现在是群众动嘴,干部跑腿”

何平脚底起泡了,舌头起泡了。

两天里,他不停地东奔西走,终于落实到20万元启动资金,解决了种苗经费,准备组建花椒合作社进行统一栽种管理。

看着忙着栽种椒苗的村民,徐昌林眼馋得要伸出“爪爪”――两万元现金修完新房后,他又变得一贫如洗,因为没钱,他被合作社挡在门外。

就在徐昌林不停唉声叹气之时,何平急匆匆迈进家门:“我们结成‘亲戚’吧!”

在这个“亲戚”的帮助下,徐昌林领到椒苗后,一溜烟似地冲上山去了。

看着徐昌林远去的背景,何平却一肚子不是滋味:“昌林的问题解决了,那其他特困户怎么办?”

“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但多个微弱力量的聚合,就可以产生澎湃的推动力。”何平回到市林业局,发动同事参与“结穷亲”行动。

“九位同事凑足五万元,与双溪九位特困户结成了‘亲戚’。”看着特困户灿烂的笑脸,何平心里充满了难言的温暖。

“椒苗算是种下了,可怎么管理呢?”村民纷纷围着何平诉难。

接下来的时间里,何平脚底、舌头又添了几个泡――他从江津花椒生产基地、市林业种苗管理站、市林业科学研究院等地方,请来数位专家。

看着村民们专心学技术的神情,何平开心地笑了。

“过去是干部动嘴,群众跑腿。现在是群众动嘴,干部跑腿。”看着何平忙碌的背影,村民们充满感激,“有这样的‘编外支书’,我们心里觉得亮堂。”

“你把百姓放在心底,百姓永远把你刻在心头”

椒苗种了,站在山头,望着山下,何平常常莫名发呆。

“有时我们招呼他,他半天回不过神来。”周代金很诧异。

双溪村民并不知道,整天发呆的何平在忧心一件事。“花椒成熟后,运不出去该怎么办?”何平很揪心,“我总不能撂下摊子就拍屁股走人吧!”

他想修条路来连接沟壑纵横的双溪大山。

“乡亲们都还在贫困线上挣扎,哪能拿出一大笔钱来修路啊。”何平忧心如焚。

这一次,何平当起了化缘的和尚。

“我是双溪的一棵树,我的心已和双溪紧紧连在一起,你们帮助双溪,就是在帮助我……”平时很少求人的何平,这一次,打遍了所有亲朋好友的电话。

在他嗓子一天天沙哑中,资金一天天积少成多。

看着动工改造中的公路,望着双溪人憧憬的眼神,何平噙着泪笑了:“一种巨大的幸福,像潮水般在我心里激荡。”

将修路剩下的钱,何平又用于双溪村的厕所和文体设施改善。“从来没上过这么干净的厕所。”村民们乐歪了嘴,接二连三地来过把瘾。

“名誉村支书”任期,很快就在忙碌中结束了。

离开双溪的那天清晨,村民纷纷从家里赶来为何平送行。腿有残疾的胡圣清走了四里多山路,早早守候在大路旁。

“你把百姓放在心底,百姓才会永远把你刻在心头。”挥一挥手,挥不尽眼前难舍的牵挂。说一声再见,说不完心底的千言万语。何平一回首,又看见了徐昌林高高擎起的军礼。

上一篇:重庆两江新区开始运转(等七则) 下一篇:建设民生重庆如何调动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