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提问成为有效数学教学的源泉

时间:2022-04-27 10:43:47

让课堂提问成为有效数学教学的源泉

本学期,因为工作需要,我接手了一个新班级,几堂课下来,我惊奇地发现,无论是成绩优秀的同学还是成绩欠佳的同学,在课堂上都喜欢沉默,不爱发言,让人感觉课堂气氛非常的沉闷,这不仅制约着教师教学的情绪,也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如何突破这一现状,让数学课堂再现生机与活力,还小学生以天真烂漫. 经过一段时间的分析,我发现借助精彩的课堂提问,可以有效触发学生的数学灵感,突破沉闷的课堂气氛,让数学课堂成为彰显智慧、娱情悦智的舞台. 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问能力的培养.

一、针对不同时段,恰当设置情境,呼唤学生提问意识

1. 课堂中提问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如何提高短短40分钟的教学效率,提问是一个重要手段.

新课伊始,情境出示,激发学生的提问兴趣. 新课标指出: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我甘当绿叶,让我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尽情展现智慧的火花”. 比如讲授新课“运算律”的时候,我出示彩图“夹克衫75元、裤子48元、玩具包28元”. 同时口头描绘:“元旦节,李阿姨到商场超市购物,智慧的你能想到哪些问题?”“智慧”这一词语,很多小学生很少受用,他们从内心深处也产生了美好的感受,因此提问的学生愈来愈多. 大家纷纷给出了各类问题,原本单调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学生思维的闸门也被瞬间开启. 课中拓展,例题强化,延伸学生提问的动机. 在“倍数和因数”的知识中,讲“能被3整除的数”时,我启发学生随便说出几个多位数,无论学生说出多大的数字我都会快速判断,当学生发现我的判断正确后. 他们除了佩服老师外,还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 此时,他们就会自然地向老师提出问题:您是怎么很快就能判断出这么一个复杂的数能否被3整除的?可见,学生之所以能够提出这样的问题,主要原因就是在于教师的激趣和良好的情境.

课末巩固,设置悬疑,培养学生的提问水平. 一节课的结束绝不是新知学习的终点,它必然伴随着另一新知的开始. 于是我坚持在每一节课的末尾,鼓励学生针对本课的教学内容,精心思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比如讲授“商不变的规律”时,很多学生对于“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倍数和同时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几(0除外),商不变”这一规律存在一些疑问. 这时教师适当引导,学生自然会提出问题:“当只有被除数变化或者除数变化时,商会如何变化呢?”对于学生能够提出这样的问题,教师应该感到非常的欣慰,这不仅体现了他们对未知知识的渴求,也同时反映了他们善于动脑的良好习惯.

2. 课余学生提问能力的巩固

古语有“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 在课后的复习阶段,更需要用提问来进一步巩固强化. 特别在学期的总复习阶段,我习惯采用边提问边整理的方法,让学生准备一个本子,将每一单元有疑问之处摘录下来. 然后将这些有疑问的地方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总结.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这种方法效果明显,既能让学生学会了复习方法,对疑难问题起到了巩固的效果,还培养了学生会学习的能力.

二、针对不同内容,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学生提问能力

由于提问内容和对象的不同,我通常采用多种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提问能力,优化学生的学习品质.

1. 独立提问法

这种方法用在新课教学的时候较多,当教师出示例题后,有的同学很快发现问题,教师可让其快速提问,假如所提问题确实有效,富有价值,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激励,让其他同学一起去解决他所提的问题,可以极大地让提问的学生获得成就感,从而培养其他学生提问的兴趣.

2. 小组合作提问

一般来说,教师在进行分组时,都会设置一个小组的核心人物,他们往往思维敏捷,反应灵敏. 当小组中的一个成员提出问题时,核心成员立即就会对问题进行组织,在小组交流以后,教师将有代表性的几组加以整理. 这样,学生不仅在竞争的氛围中诱发了他们的提问的本领,还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让同学之间的互助精神在合作中得到延伸.

3. 同桌互助提问

比如“倍数和因数”单元. 在老师讲完“3的倍数的特点”后,很多人还不怎么熟练. 运用同桌相互提问,不仅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还培养了学生的提问水平,优化了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4. 师生转换角色

通常的课堂中,教师设计问题,学生回答,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备课,设计出精彩纷呈的问题,充分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触发他们的灵感. 教师的方式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同样为学生提问提供了参考. 而如今的课堂,同样呼唤学生对老师的提问,向老师提出质疑. 当有些智力水平较高的学生还可能提出一些超出老师能力水平范围的问题时,我们教师首先要做的是表扬学生,鼓励学生,让他们产生因提出有意义的问题而生成的成功感觉. 接着,教师可组织师生一起合作,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即使学生所提的问题确实当场比较难以解答,教师也大可不必觉得难为情,还可借助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或者课后查找资料来寻求答案.

5. 纸条间接提问

这种方法多用在课后,尤其是那些性格比较内向,不善言表、害怕与老师正面接触的同学. 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借助纸条的形式,将一些疑难的问题记录下来,教给数学课代表,由他在课后交到老师的办公室,进而进行问题的讲解.

总之,学贵恒久,贵在坚持,提问能力的培养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师生的共同坚持,不懈的努力. 当然,由于受教学任务的影响,有时课堂上留给学生提问的时间也很有限,这更需要我们教师精心设计,科学取舍,合理安排,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提问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上一篇:新课程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再探究 下一篇:探讨数学课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