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揭开神秘的面纱——论帕特里克怀特小说中的神秘主义色彩

时间:2022-04-27 08:44:21

浅析揭开神秘的面纱——论帕特里克怀特小说中的神秘主义色彩

论文 关键词:帕特里克·怀特 神秘主义 多元宗教思想 审美倾向

论文摘要:以怀特的三部主要作品《人树》、《探险家沃斯》以及《风暴眼》为例,指出神秘主义是贯穿怀特所有作品中连绵不断的主线之一。怀特小说中弥漫着的神秘主义色彩不仅是其多元宗教思想观的体现,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生命价值的反思及独特的审美倾向;小说中体现的神秘主义是服务于主题的重要形式与文学表现手段。

澳大利亚作家帕特里克·怀特是197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由于怀特小说中独特的文学表达方法、深邃的思想内涵一直以来是澳大利亚文学评论界研究的热点,而且对于作家本人以及作品的理解也不尽相同。纵览怀特各个时期的作品,我们会不约而同地发现怀特的作品中一个很重要的文学特色,就是作品中弥漫的神秘主义色彩。笔者希望通过借助对怀特的三部主要作品《人树》、《探险家沃斯》以及《风暴眼》中的神秘主义思想的分析,试图发现隐藏在这一现象背后的作者的真实意图,努力从一个新的视角理解怀特与他的作品。

一、怀特与神秘主义

神秘主义是基督教的基础。在拉丁语系中,“神秘”一词源于希腊语,其原意是“闭上眼睛和嘴巴,把秘密放在内心,不要泄露出去”。公元4世纪时,基督教的神学家们采用这个词,将其解释为和上帝交往的经验的最高阶段,是与上帝的合一。在中世纪,神秘主义被理解为自己对上帝的体验,否认了人与上帝的中介——教会的宗教法权。16世纪,由于宗教改革,个性化增强了,神秘主义成为神学的概念与理论。德国的 历史 学家丁岑勒巴赫从基督教的角度给神秘主义下的定义是“建立在信仰的基础上对神的认识”。乌勒夫对神秘主义的解释是“在信仰的领域里由神直接作用的经验”“诗意般的”、“不可言表性”是神秘主义的两大特征。在 现代 文化中,神秘主义被视为人与自我神性的崇拜与交流的行为。有别于本我,一个人通过献身与谦卑而达到合一;借助死亡与重生,而获得精神上的超越。

神秘主义不仅仅是关于基督教的主题,它更多的是关于自我的认识,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在西欧社会生活中的人对自我的认识。神秘主义的核心内容就是强调个人内在的理性信仰。神秘主义思想认为上帝在创造人的肉体的同时,赋予了人以精神,即善的本性,精神使人的肉体有了生命力。“上帝就是精神,所以上帝的本性和人的本性是一个整体,上帝与你同在。认知上帝就是认知自己。信仰不是目的,是认知的保证,是理性的显现,是通向上帝的第一阶梯”

正如加拿大帕特里夏·毛雷博士(patifciaa.morley)指出的那样,帕特里克·怀特的思想传承于欧洲传统文化,是欧洲传统文化的直接体现。而欧洲的传统文化的基础与核心正是基督教。怀特出身于富裕的澳大利亚农场主家庭,从13岁起,怀特便被父母送往英国接受正规的学校 教育 。中学毕业后,回到澳大利亚仅一年,17岁那年又返回英国在剑桥大学攻读语言文学专业。读书期间,曾游历了欧洲大部分国家,深受欧洲传统文化的熏陶。同时,怀特也受到犹太神秘主义、神秘主义、希腊神话的影响;并且,怀特对东方 哲学 、印度教和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于怀特来说,人的精神世界才是真实的世界,它掩藏于物质世界表层之下。怀特认为表面烦琐的生活的内部一定还存在着诗一般的、神秘的物质,怀特试图找寻出不断衰竭的、丑陋的物质世界与人的丰富的精神世界之间的联系。

二、神秘主义在小说中的体现

神秘主义是贯穿怀特所有作品中连绵不断的主线之一。怀特的各个时期的作品,看似选题独立,实际在思想上和 艺术 表达方法上都体现着作者对同一主题的探索与认识,即作者在不同作品中努力找寻生命意义的答案,不断反思对真理的感悟。

小说中的神秘主义色彩集中体现在圣经典故、圣经原型、曼荼罗主题等材料的运用上。我们以《人树》、《探险家沃斯》和《风暴眼》为例,讨论分析作者如何在小说中营造神秘的氛围,从而体现小说丰富的思想内涵。

1.圣经典故

怀特曾经解释在写作《人树》这部小说之前的那段日子里,一直专心阅读《圣经》。并且他特别提到了小说第一章的语言暗示了圣经中的“创世纪”主题_3《人树》中的主人公斯坦·帕克和艾米·帕克被描绘成澳大利亚的“亚当”和“夏娃”。在一片布满荆棘与灌木丛林、神秘荒芜的土地上,两个充满朝气的年轻人结为夫妻,辛勤劳作,生儿育女。日子在刀耕与火种、干旱与洪水、日起与日落中延续。周围空旷的土地上慢慢地聚拢了更多来此谋生的人们,渐渐 发展 成为一个热闹繁华的小城镇。

2.圣经原型

怀特在小说《人树》中,以《圣经》中的“亚当”和“夏娃”为原型,将斯坦·帕克和艾米·帕克成功地塑造成为早期澳大利亚开发史上的澳大利亚人的祖先。像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一样,帕克夫妇在自己的伊甸园里,创造着自己的生活。他们开辟土地,种植粮食与果蔬,虽然经受着神秘的大 自然 的一次次干旱与洪水的侵袭,但仍然顽强地在这片处女地上生存着、创造着。斯坦·帕克谦卑、朴实,却具有感悟生活真谛的本能。虽然帕克言语不多,但在其平凡的一生中,以自己的、不同于世俗的方式在自己与上帝问创立了一种个人才能感受得到的联系,探索生命的意义。

小说《探险家沃斯》中的探险队队长沃斯可以看作是怀特对《圣经》中的浸礼约翰的解读。探险队队长沃斯被描绘成为“砍了头的浸礼约翰”。不同的是,浸礼约翰为宣扬基督教的精神,追求真理而献身;沃斯是为了认识自我,实现与上帝在精神上的合一,成为“砍了头的上帝”。探险途中沃斯经历了从狂妄到笃信、再到超越这样三个阶段,完成了生命的蜕变。

3.曼荼罗主题

怀特小说中的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小说的结尾处,主人公大都以选择死亡来提升自己生命的价值。有的评论家认为这是怀特悲观主义、厌世情结的体现。作者则认为这与怀特的多元宗教观与基督教的神秘主义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曼荼罗”本来是佛教术语,是梵语mandala的音译,本意为“坛”、“坛场”或中围。是指密宗本尊道场的图画或佛的宫殿,它的含义十分丰富,有“圆轮”、“发生”、“揽摇”、“精醇”、“聚集”等不同的释义。深含有“圆轮众德”、“圆轮具足”、“发生诸佛”,聚集十方三世诸圣于一处之义,圆轮者,为其众德;发生者,发生诸佛,借喻佛大彻大悟的境界。曼荼罗是本尊神居所的模型和图示,曼荼罗的真正含义是变化多样的世界外在简略的表现形式,其为本尊主神及眷属神的聚合处。是一个帮助修习者在观想本尊神界时的客观印照物。

因此,在藏密 艺术 中,被认为是最神秘、最富特色的艺术形式。对于修行僧侣来说,修行者可以通过曼荼罗达到精神世界与神灵的沟通。曼荼罗这种的独特形式,它既有本土原始宗教祭祀中“坛”的粗犷造型布局模式与世界物质形成观念的宗教内涵,又是佛教宇宙观、世界观和佛家理想世界的具像模式。曼荼罗既是一种字宙图,同时也是一种心灵的记录史,它更是藏传佛教密宗艺术中充满神秘意境与宗教哲理的行为意识图。

怀特对东方 哲学 、印度教及佛教的浓厚兴趣,使其在小说创作中引入了“曼荼罗”这一佛教理念。从而阐释了怀特对死亡的认识,认为效仿基督受难,是人与上帝合一、获得永生的唯一途径。怀特在他的小说《人树》、《探险家沃斯》和《风暴眼》中为主人公营造了不同类型的天人合一的“神坛”模式。

在小说《人树》的结尾处,置放在花园里的那把椅子成为斯坦·帕克的“坛场”。“这花园的草地很难说是一个草坪,而是围绕着灌木丛和树木形成的一个‘圆’;“老头坐在花园正中,树木以生命的庄严运动,从这个中心放射开来”;“所有的景物都像一个圆,环绕着这个中心。而这个圆之外,又是无数个圆。”斯坦·帕克在一片神秘的色彩之中认识到的这个宏大的、成功的“天象图”使得他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死亡在帕克看来是进入下一个生命轮回的必要形式。

在澳大利亚腹地这片神秘而又布满艰险的沙漠深处,《探险家沃斯》中的探险队队长沃斯走入自己的内心深处,艰难地向着圣地麦加去朝圣。沃斯由一个纯粹相信个人意志的自大狂回归为充满七情六欲的正常人,最后通过基督般的受难,重新认识了自我,实现了精神上和上帝的圆满合一。

《风暴眼》中的贵妇人伊莉莎白·亨特的死亡之床则是她自我灵魂救赎的曼荼罗。一个曾经飞扬跋扈、对金钱、权利与感官享受充满贪欲的人,在等待死亡降临的日子里,幡然悔悟,忏悔自己的一生,渴望得到上帝的宽赎与爱,借助死亡拯救自己堕落的灵魂。

通过这三部小说,由此可以看出怀特对死亡的理解是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生命进入到更高的一个层次的途径,也预示着新的生命形式的开始。

另外,在这三部小说中,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如:暴风雨、闪电、沙漠、玫瑰、神秘数字、心电感应以及澳洲土著人惧怕的彗星的出现等都加深了小说的神秘色彩。

三、结论

神秘主义思想对怀特的创作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怀特认为信仰就是建立一种个人与上帝之间直接的联系,这种内在的信仰不仅以多种形式而存在,而且是一种神秘的精神体验,是语言所不能表达的。这完全顺应了神秘主义思想提倡的“信仰并不意味着是某种内容,或者是某种信条,信仰是人内心深处的活动,信仰没有具体的形态,但是每个信仰者都有一个隐藏着的共同性,把信仰者无形地连接在一起。”同时也与基督教神秘主义否认人与上帝之间的中介——教会的作用是一致的。怀特小说里的主人公们,如《人树》中的农民斯坦·帕克,《探险家沃斯》中的探险队队长沃斯,以及《风暴眼》中的行将就木的贵妇人伊莉莎白·亨特等都被描绘成与世俗格格不入、少言寡语、具有超凡理解力的“明眼人”,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努力探索着真理,实现自己精神与上帝的合一。另外,怀特在创作中也实践着神秘主义的思想内涵,如效仿“基督受难”,“基督守贫”,寻求个体性的“自我放弃”,强调人的自我认识的能力等。

尽管怀特借助圣经典故、圣经原型、曼荼罗主题等材料,为读者营造了一个充满神秘感的小说氛围,但怀特并不是一个宣扬基督教神秘主义的宗教小说家。很明显,神秘氛围的营造是怀特艺术表达的一个重要手段,是为深化小说主题而服务的。通过这一形式,我们可以发现怀特试图传达他认识世界、审视世界的独特方法以及真实目的。

上一篇:浅析《等待戈多》的后现代性初探 下一篇:对外汉语教材中离合词的分布及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