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电网企业后勤保障信息化建设研究

时间:2022-04-27 05:10:29

大型电网企业后勤保障信息化建设研究

摘要:针对当前电力后勤管理现代化是现代企业治理的重要内容。电网建规范超前化、设备技术国际化、从业人员专业化的进程中,供电企业内部的后勤保障体系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如何打破自我保障、封闭运行、“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保障模式,实现集约统筹、重点保障、科学管控、协调发展的后勤保障要求,本文将结合公司信息化建设实践,从而提出响应建议。

关键词:后勤保障 信息化建设 电网企业

引言

电力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基础,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地区的经济发展对电网企业提出了全新要求。面临新的发展机遇,电网企业在电网建设、安全生产、优质服务的方面不断提升创新。后勤管理现代化是现代企业治理的重要内容。推进后勤管理现代化,实现后勤集约化调控、一体化运作和专业化管理,是实现后勤转型升级、提升服务保障能力的根本途径,是转变公司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作为保障的后勤服务体系也应积极主动应对形式变化,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标准化的管理标准落地,实现集团化的公司内部资源整合。本文将主要专注于后勤保障信息化建设研究,提出通过信息化的建议。

一、浦东供电公司概况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浦东供电公司主要承担上海市浦东新区的电网规划、建设和供电服务任务,供电面积约1210平方公里,辖区内拥有各类用电客户211万户。当前,上海浦东新区正全面推进二次创业,迎来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战略机遇,迪士尼、商飞、后世博区域、前滩、临港以及陆家嘴金融城、张江高新区等“增长极”潜力巨大,对供电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面临浦东地区经济发展二次腾飞对供电能力和服务的新要求,浦东供电公司必须依托科学有序的后勤保障体系管理管辖的四大办公基地(本部、南汇等)、十五个营业网点以及多个运维抢修布点,通过集约统筹、重点保障、科学管控、协调发展,实现作业流程畅通效率提升,兑现“你用电、我用心”的服务承诺。

二、传统后勤保障面临新形势

1.依法规范后勤管理的外在压力

去年以来,中央相继出台关于规范公务接待、会议活动、楼堂馆所建设、公务用车等管理办法,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后勤工作要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精神,贯彻公司党组决策部署,自觉遵章守纪,严格落实制度,做到用制度管理、按程序办事、依标准服务。这是后勤工作首要的基本原则

2.统筹科学利用后勤资源的内在需要

公司后勤资源丰富,实现资源利用价值最大化,必须统筹配置存量资源、科学规划新增资源,推进后勤资源统一管理、集约配置和高效利用。同一地区基地和中心之间、同一板块业务班组之间也要加强统筹协调,实现资源的共享共用。

3.信息化是实现后勤工作标准化一体化的关键手段

推动后勤工作科学发展根本要靠管理。要健全统一规范的规划计划体系和标准制度体系,完善提升一体化信息系统,形成自上而下的管控机制,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信息准,管理监督考核到位。通过信息化系统实现对小型基建、办公用房、公务用车和职工福利的重点管控,确保不出问题。

三、浦东供电公司后勤保障信息系统建设探索

1.重落地,确保推进有力有序

高度重视后勤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将其作为提升后勤管理、保障和服务能力的重要着力点。一是注重顶层设计。成立了以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负责信息化建设总体管控,研究解决系统建设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公司层面和部门分别成立工作小组,负责具体工作组织协调,保证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公司积极参与需求方案编制,统筹考虑后勤管理远景和近期规划,深入调研、认真分析业务系统需求,反复讨论和酝酿每一张表单、每一个环节,确保需求设计切合业务实际。二是注重以点带面。采取本部先行先试、各中心、基地再推广,以点带面的工作模式,有步骤地推动系统实施应用。制订了会议、调度、培训、座谈等32项工作措施,编制了责任分工和时间进度表,层层分解落实量质期要求,统筹安排、分级督导各阶段工作任务。

2.重集约,确保数据统筹统管

以后勤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应用为契机,加强后勤资源的统管统建、集约管控和高效配置。全面清理、核实后勤资产总量,摸清后勤家底,彻底梳理后勤基础数据,共收集整理数据8700余条,全部准确、及时导入系统。为确保数据清理质量,提前制定并下发了统一的数据收集模板,要求必须现场逐项核对并签字确认,确保帐卡物一致。截止目前,公司本部450台计算机、办公家具等实物资产全部实现电子化管理,公司各基地非生产性土地、房产等企业资源全部网上集中监管,消防安保监控系统实现与地方消防、天网系统联动,公务用车车载终端安装率和在线率达100%。各类报表实时生成输出,数据资源管理实现由人工登记向信息化管理的重大转变。

3.重融合,确保系统实际实用

充分发挥信息化在后勤管理中的流程再造、统计分析等功能,立足实际、完善提升。一是优化流程设计。主动适应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需要,落实标准化建设要求,认真开展诊断分析,持续优化后勤业务流程。先后调整了办公用品申请、车辆申请、餐卡办理等16项业务流程,实现了业务全流程网上再造和后勤信息化管理全覆盖。积极开展非生产性技改大修、公务用车等8项制度修订,实现重要管理流程与信息系统一致贯通,更好地满足了公司本部及各中心部门的多样化需求。二是推进业务融合。克服 “重建设、轻应用”的倾向,坚决避免线上线下“两张皮”,强力推进后勤信息化与管理的深度融合。依托系统开展基础数据分析挖掘,实现楼宇运行、服务保障、业绩考核等核心业务科学管理、规范操作。目前,以房产档案数据信息为依据审批非生产性技改大修项目申请2项,以工位空置情况按需调整分配办公工位247处,初步实现了信息系统重点项目实用化。

4.重应用,确保运行高质高效

持续加强后勤信息系统应用培训,建立健全系统应用考核体系和工作机制,系统应用水平不断提升。一是抓培训。按照“建成一个模块,上线一个业务”的思路,及时开展应用培训。由开发商培训内部技术骨干,技术骨干再培训最终用户,共举办了8期、300余人的培训班,培训考试通过率100%,实现后勤管理人员培训全覆盖。编制《后勤系统操作手册》等培训教材,后勤部门员工人手一册,有力促进了系统应用普及。二是抓考核。制订后勤系统业绩指标考核体系,建立责任清晰、分工明确的系统建设应用机制,每季度定期开展12次应用评价和监督考核,后勤信息系统登录率保持100%。建立市、县公司信息化建设对标指标体系,坚持“周检查、月通报、季考核”,确保压力到岗、责任到人。三是抓提升。不断总结建设应用经验,先后向国家电网公司、上海市电力公司提交20余条意见建议。重要试点项目物联网管理系统率先上线运行,实现了与后勤系统无缝集成,确保了从设备申请到报废的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深化系统应用,工作效率大幅提升,员工吃住行等日常业务申请审批时间平均缩短18.6%,保证了公司4个标准化健康食堂顺畅运转,员工服务满意度达到95%以上。用户盘点快捷便利,达到了“一人一机一分钟盘点一个房间”的精准效果。业务在线监控、服务实时响应的高效运作机制基本建立,初步形成了管理到位、保障到家、服务到人后勤服务新格局。

四、结论和建议

要加变革后勤服务自我保障、封闭运行、“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模式,解决后勤资源分散管理、重复建设和闲置浪费等突出问题,落实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后勤保障方案,实现公司战略和目标。必须完善制度标准体系,提高后勤管理的专业性、规范性、科学性。要切实管好用好后勤信息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后勤资源的集中管控、集约配置。大力推进后勤信息化,完成后勤管理信息系统的集中统一部署,全面推广应用公务用车、房产管理等信息系统。

作者简介:

廖静(1979-),女,江苏南京人,工商管理硕士,工程师,从事电网企业行政和后勤管理工作。

(作者单位: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浦东供电公司;上海 200122)

上一篇:企业劳动用工短缺现状分析及管理对策 下一篇:探究空中交通管制殊天气对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