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五阶段”培养模式

时间:2022-04-27 01:11:57

论高职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五阶段”培养模式

【摘 要】针对目前高职计算机相关专业教育存在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培养人才单一等问题,提出包括模块化培训方式、项目式教学法等方法的“五阶段”培养模式

【关键词】高职 计算机专业 模块化培训 项目式教学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2C-

0136-02

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与传统的高等教育相比,高等职业教育有特定的教学目标,那就是要针对市场需求,培养市场需要的专门性职业技术人才。高职计算机的人才培养与传统高校计算机专业教育模式应有所区别,应以市场为导向,从实用的角度出发,从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体系、学生职业能力、学生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进行探索,以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计算机人才。

一、高职计算机专业教育现状分析

众所周知,高职生是普通高考录取当中分数层次最低的一批学生,录取的分数线与本科的分数线差距很大,这也说明了从总体上来讲高职生的基础知识是非常薄弱的,大部分学生都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自学能力很差。对于理论知识的接受,难度很大。一旦接受不了,就会导致产生厌学的心态。所以,高职教育不但要侧重于实践的操作,技巧的掌握,更加要培养和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让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产生兴趣,最有效的措施就是让学生学习所感兴趣的专业。调查结果表明,高考志愿填报过程当中,针对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只是笼统地知道某些专业是属于计算机相关专业,具体专业的各方面情况不了解。在未入学接触之前,不明白所属专业是否是自己的兴趣所在,也不明白是否适合自身发展。这就造成了在高职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里普遍存在中意此专业却心属彼专业的情况。

另外,从最近几年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越来越多的企业对高职生的要求不单止对某一专业的精通,而是要对相关其他专业的工作也能够胜任。这就要求大专院校的培养模式不断地进行改革,特别是专业课的教学,不能束缚在传统的方式方法上,要不断地进行摸索、突破和创新,提升教学质量,使学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才“摇篮”。

针对目前这些现象,本文提出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五阶段”式的培养模式。通过这个培养模式,既能提高和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顺利完成所有规定教学计划,培养技术能力强、适应性强、后劲足、能独立完成一定任务的实用性和复合型人才,满足现代信息技术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其对高新技术人才的需求。

二、“五阶段”式的培养模式

“五阶段”培养模式分为五个阶段,从入学第一个学期开始实施,到毕业顺利走上工作岗位结束,依次的顺序分别为基础培养,专业概览,模块化培训,考证,项目式教学,如图所示。“五阶段”培养模式中,每一个阶段都规定特定的任务,三年制的高职学习,五个阶段的培训,最终能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技能,增强就业能力,从而可以顺利走上社会。

(一)第一阶段:基础培养

入学后第一个学期,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的学生都开设计算机基础方面的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巧,较全面系统地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了解软件设计与信息处理的基本过程,掌握典型软、硬件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具备熟练安装、设置与操作现代典型计算环境的能力,具有较强的信息系统安全与社会责任意识。为后续学习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第二阶段:专业概览

第二学期,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的学生都开设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概览课程,主要是介绍计算机相关各个专业的具体情况,让学生能够了解各个专业的发展方向,开设课程等情况。通过对各个专业特点的剖析,发展前景的预测,市场需求的分析,不但可以增广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巩固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同时可以采用各个专业历届学生作品和实验成果展示等等手段,让学生能多方位了解各个专业所能发挥的社会作用,逐步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所感兴趣和所擅长的专业,为第三阶段的模块化培训做出最终决策。

(三)第三阶段:模块化培训

模块化教学是一种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且用在教育教学中的系统化教学方法,其中不仅包括传统的理论、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也结合了当今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仿真模拟教学技术,使得整个模块教学既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又能提升教学质量。模块化教学是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及先进性为一体的系统化教学方法。

从第三个学期开始,逐步开设各个专业的“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模块化培训。通过前阶段对各个专业情况的了解,学生可以不论自身专业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选择一到多个专业参加培训。通过这种弹性的选择机制,能极大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从而更好地完成培训任务。同时,也有利于能力强的学生能够掌握多门技术。在保证所选第一专业技术达标的情况下,向其他专业发展,培养更多的合格的复合型人才。另外,这个阶段的培训既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要倾向于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认证的考证能力,为下一阶段的考证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第四阶段:考证

目前,计算机方面的技术资格认证对于走向社会,应聘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敲门砖,同时,也是自身知识水平功底的体现。通过培训的方式,鼓励学生参与相关专业的证书的考试,获取专业技术认证。以考证为目标,不断学习,钻研,逐步提高自身技术水平;通过考证,充分总结学习的知识,使知识达到系统化的提高,以学助考,以考促学。模块化培训和考证两个阶段在第三和第四学期内完成。

(五)第五阶段:项目式教学

项目式教学模式,是为了推进我国信息化人才建设,以项目式教学为目标,以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为宗旨,项目式教学强调以教案为重点过渡到以完成项目为重点,力图在整体上有所突破,即完成项目的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系统地总结归纳并运用所学过的知识。

另外,校企合作是实现职业技术院校办学目标的必要途径,是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实践证明,校企合作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行业、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具体需求。

从第五个学期开始,通过与企业进行合作,对各个专业实施项目教学法,通过项目教学法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让学生体验成功解决问题的过程,使他们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发展自己的职业实践能力,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通过项目教学法,也让学生对前期所学的知识做一次系统的总结,从而更加巩固本身的知识结构。

三、结束语

本文针对目前高职计算机相关专业教育存在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培养人才单一等问题,提出了将模块化培训方式,项目式教学法等方法包括在内的“五阶段”培养模式,力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专业技术过硬和复合型的计算机相关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振元.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中的普通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05(5)

[2]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迈向21世纪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

[3]李民.谈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J].职业教育研究,2005(7)

[4]于凌云.项目教学法在数据库教学中的实践与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8(2)

[5]吴全全.“项目教学法”――中德职教师资进修项目收获之一[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

【作者简介】陈星豪(1980- ),男,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技术;尧有平,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

上一篇:浅谈中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 下一篇:多媒体技术在酒店财务管理课程中的教学设计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