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4-27 01:01:31

思维导图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文章通过分析思维导图的特点,探讨思维导图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经过教学实践发现,思维导图在阅读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及阅读效率,强化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 思维导图 大学英语阅读 教学应用

一、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Mind Map),又叫脑图或心智图,是英国学者Tony Buzan于1970年初期创造的优于传统纯文字的新型笔记方法,后来演变为一种思维方式(托尼・巴赞,2009)。思维导图是指同时运用大脑皮层的所有智能,包括词汇、图像、数字、逻辑、韵律、颜色和空间感知等,利用图示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理论等,把人脑中的隐形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人们思考、交流和表达(托尼・巴赞,1999)。思维导图是一种思维工具,体现了思维过程,学习者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理顺思维的脉络,也可以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形象化。另外,思维导图是可视化的(Visualization),将抽象的事物或过程通过图形图像直观形象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可以达到增强认知的目的。1971年,该概念被推广,思维导图被广泛地应用于教育学习、商业决策、生活等各个领域。在《学习革命》一书中,详细介绍了思维导图的制作与应用。

二、思维导图在国内的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对于思维导图的研究呈上升趋势,研究主要包括对本体的研究、思维导图在教学应用中的研究、软件研究等。齐伟等将思维导图用于教学研究中,赵国庆将思维导图运用到英语学科研究中。近几年,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研究逐渐丰富起来,有针对思维导图应用于外语教学的理论介绍与意义探讨,如裴光钢介绍了思维导图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张利丽系统阐述了思维导图的概念内涵;卢璐、王峰介绍了外语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基本类型等。有利用思维导图对英语某项技能的应用,如利用思维导图对英语词汇、阅读、写作、听力等技能的研究,其中利用思维导图应用于词汇研究的研究比重最大。如魏红霞的思维导图在英语单词中的应用等;思维导图在阅读中的应用目前不多,主要有陈玉云手绘思维导图在大学英语语篇教学中的应用;蔡文、陆荣分别就思维导图在初中、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实证研究;梁艳春对思维导图作为教和学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通过国内研究发现,关于思维导图的研究虽然呈上升趋势,但数量不多,尤其思维导图在大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还可以深入挖掘。文本尝试着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对思维导图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浅析。通过教学实践发现,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工具,适合应用于教学中,尤其是阅读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引进图文并茂的思维导图,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享受学习过程,激发学习的兴趣。另外,思维导图在阅读中运用,可以促使阅读变成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三、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传统的阅读教学主要由老师讲解为主,有的甚至采用M堂灌的讲解方式,课堂形式单一,学生的参与性不强,课题积极性不高。另外对于学习者而言,阅读的兴趣不浓,把阅读文章当做被动的任务;学习者的阅读习惯欠佳,在阅读过程中过度依赖语法和词汇;学习者的阅读策略有待加强等。

为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尝试新方法,笔者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尝试结合思维导图的运用,发现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地帮助强化阅读的教学效果,建立一个互动的教学环境。首先,西方语言是直线型、具有逻辑特点的语言,在学习英语时,需要大量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英语学习中的这一问题,更好地理解英语的语言特点,做到学习更有效。其次,思维导图是个人的知识内化加工,体现学习和反馈过程,梳理思维脉络。通过使用关键字,帮助我们在做笔记的时候就要思考句子的要点到底是什么。思维导图在回忆反馈原知识方面有着突出效果。由此可见,思维导图这两个特点适合用于阅读教学中,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笔者在所在的教学班的综合课程教学中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实施一段时间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以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二册课文Unit 1为例,说明如何在课堂中结合思维导图的使用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分析归纳水平。

首先,需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思维导图,它的功能、操作等,让学生认识并理解思维导图,并且教学生如何设计思维导图,为在阅读教学中的使用做好准备。在前几次课时,笔者向学生展示如何运用思维导图。在教材的前几个单元,在课文的理解前,围绕单元主题和课文主题通过思维导图进行头脑风暴,让学生围绕主题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利用思维导图组织学生的观点,以及将课文主题相关的知识以思维图的形式展现出来,形成清晰的体系,学生有了对文章主题有关的背景知识的认知。如学生对第一单元“Ways of learning”的主题展开的mind map,通过学生进行的小组积极讨论,将他们展开的讨论综合如下图:

图一 图二

图一图二是学生在头脑风暴后讨论出来的思路,笔者根据学生的思路整理出来的框架图。这样,通过思维导图将学生的讨论有条理地展开,以图的形式展现,形成了一个小体系,内容不混乱。

在进行课文讲解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向学生展示课文的内容,帮助学生寻找框架和脉络,为他们能独立进行思维导图做准备。在课文理解过程中,带着学生一层层进行层级的思维框架化思考,将课文的文字内容以图表的形式展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逻辑关系,在画思维图的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比只关注文字要好。在课文“Unit 1 Learning,Chinese style”中,将大家讨论的结果画图如下:

图三 Learning ,Chinese style思维导图

根据结构图,学生对于课文内容已经有了大局的了解,文章的结构和逻辑的理解也在此过程中加深。通过示范,学生熟悉思维导图,以后的课堂可以让学生自己先思考,然后与小组成员展开讨论,就主题和课文内容绘制思维导图,老师予以指导和引导。

另外,对于课文细节的理解,阅读篇章里的表达和词汇,同样可以借此思维图将语义关系展现出来:

图四 American’s attitudes to creativity

D四展示了美国人对于创新的态度,通过图将文章的词和表达以语义关系的形式体现,既清晰理解了文章的细节,又系统地学习了阅读文章中的表达。

思维导图还可以辅助老师和学生回忆阅读文章的主要内容等、总的来说,思维导图可以覆盖到阅读的整个环节。通过教学实践,结合思维导图进行课文分析的课堂比之前的老师分析为主的课堂要活跃很多,学生的参与性更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也在增加,能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四、结语

经过教学实践发现,思维导图很适合用于英语阅读教学中。通过教学实践,它具有以下方面的优势:1.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整体系统的理解阅读文章。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阅读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针对阅读文章创造全景图,从整体上理解文章。另外阅读中,通过对关键词的查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2.思维导图促进更好的教学互动,强化教学效果。阅读中思维导图的运用,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可以突出学生主体、教师引导的作用。在创作思维导图时,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进行适当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避免了上课老师满堂言的情况。3.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发现学生在阅读理解中存在的问题。思维导图体现了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思考角度,老师可以一目了然地发现学生是否较好理解文章,掌握文章结构;哪些地方还存在理解问题。4.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思维导图需要学生小组讨论,在自己的理解基础上与其他组员进行讨论合作,制作出小组的思维导图,这个过程合作的过程,对于学生的协作能力也是有提高的。综述所述,思维导图的使用能强化英语阅读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Tony Buzan著.思维导图[M].中信出版社,2009:2.

[2]Tony Buzan著.李斯.思维导图[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9.

[3]裴光钢.思维导图和外语教学[J].山东外语教学,2007(2).

[4]齐伟.概念图/思维导图导论[J].教育技术导刊,(5):10.

[5]赵国庆.“概念图”与“思维导图”辨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4(8).

[6]张利丽.谈思维导图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及意义[J].大众文艺,2011(9).

[7]陈玉云.手绘思维导图在大学英语语篇教学中的应用[J].鸡西大学学报,2014(11).

[8]蔡文.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D].福建:闽南师范大学,2015.

[9]陆荣.运用思维导图促进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10]梁艳春.思维导图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学刊(高教),2008(8).

[11]李荫华.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二册(第二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4-9.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湘教通〔2016〕400号教改项目:基于需求分析的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上一篇:“特提”类副词性关联词语比较研究 下一篇:高中美术鉴赏课实践式作业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