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容的外语教学模式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时间:2022-04-26 01:54:19

基于内容的外语教学模式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核心是以学术英语取代传统大学的公共英语教学,其出发点是通过改革实现提高学生用英语直接从事本专业学习、工作的能力,并使其在专业领域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往和竞争能力。因为长期以来,大学英语在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交际和运用能力方面存在重大缺陷,很多学生即便通过了四六级仍广泛存在着听不懂,说不出的语言学习尴尬,距离用英语熟练从事本专业学习和工作的实际相差甚远,于是有教育专家学者开始质疑单纯的语言教学在提升英语能力方面作用有限,转而寄希望于通过专业加语言的英语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在某一具体领域的英语应用能力。本轮大学英语教学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得以提出并付诸实施。

基于内容的语言教学模式最早起源于1965年加拿大浸入式语言教学项目,该模式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得到迅速推广和应用。它以Krashen(1982,1985)的二语习得为理论基础,该理论认为内容可理解性越强,学生越容易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习得语言。该模式不是以传统的语法、语音和词汇为教学单位,而是代之以不同类型和功能的语篇为教学单位,因为不同的语篇往往对应不同的交际场景和任务,所对应的语言措辞也截然不同,例如:

不少教师担心新的教学模式由于具有任务的两元性,会使教学成为双任务活动,教师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语言和内容两方面信息输入,会变得无所适从。另外,如何正确平衡语言和内容的比重关系,二者在教学评价过程中的优先顺序等也是教师需要重新思考的问题之一。事实上,语言学习过程包括语言形式和意义的输入,通过学习我们理解不同语篇文字所传达的内容和信息。根据Met(1998),基于内容的语言课程是与交际语言教学自然相伴随的教学,它强调用语言阐释,表达和交流意义。传统的语言教学大多只关注语言形式(包括文字,语音),对语言所承载的意义没有实质性的关注,使教学基本停在教授和学习语言形式方面。新的教学模式则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新的界定和转换,把语言的意义放在优先的地位,试图通过学习基于不同语篇内容所传达的意义来掌握语言的形式。形式,意义以及功能三者有机结合才能共同完成语言的施事行为。在这一方面,第二语言习得同母语习得具有相同之处,婴儿首先是在懂得语言的意义和功能的基础上才掌握语言的形式。基于内容的语言教学是对语言学习过程的一个全新反思和认识,它把语言意义和功能提到了更高的高度,从语言学习从传统的语义学习上升到语用的层次,使语言学习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大多只是普通交际语言,阅读的文章大多局限于生活类和社科类内容,学生即使通过了四六级,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英语作为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仍然非常有限,原因是因为他们自始至终就很少或基本没有接受专业英语的学习和训练,比如笔者曾试着让学生用英语分别举一个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例子,全班只有极少数同学能够顺利完成。再比如,现行大学英语教材中没有一篇完整的财经和金融方面的文章,试想学生怎么能读懂一篇关于企业招投标方面的材料,所以,大学英语教学在体系和内容设置中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和缺陷。基于内容的学术语言教学是通过教某种具体科目间接教授语言的教学模式。该模式把教学活动演变为目的性更加明确的语境化活动,他可以调动学习者多方面的知识体系中更多的分支共同完成目的活动。教学的内容即可以是学生未来就业所需要的如金融、商务、法律、物流等,也可以是他们感兴趣的体育、文学,甚至影视欣赏等。不同内容在语言教学中充当着语言学习的载体和工具。由于内容本身都是学生内在需要和感兴趣的,从而避免了脱离内容只学语言的空洞教学,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会表现出更大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开展基于内容英语教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

第一,语言教学内容的不同对学生的语言基础要求不同,如果课程过难,会影响学生接受和参与的程度,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学生现有的语言水平,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实施。目前,国内高校大多采用英语分级教学的模式,该模式在未来基于内容的英语教学过程中依然有意义。A级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直接参加学术英语课程的学习,而B级成绩一般和C级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应在继续接受一到两年通用综合英语技能培训的基础才能转入学术和专门用途英语的学习。

第二,教材问题。目前,市面上有针对性的专门英语教材还很少,即使有也大多是针对高年级或专业学生编写,广大教材开发商应在充分征求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的基础上,尽快推出面向广大大学生的具有较高针对性和普及性教材,并在使用中进行充实和完善。同时,相应的教学课件,软件,甚至网站等立体教学平台等也应配套跟上。在此基础上,各高校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推出若干学术英语精品课程,起到带动和示范作用。

第三,教师培训问题。目前,大多数英语教师来自英美语言文学背景,从知识储备和知识面上尚存在较大差距,有计划性和针对性跨学科培训还亟待开展。新的教学模式对广大英语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还要对某一特殊学科或文化具有一定的了解和特殊兴趣,对此,不少教师可能会感到畏惧,毕竟该内容有可能超出自己的专业领域和学术背景,事实上新教学模式并不要求教师对该学科内容了解非常深入,只要能达到某种语言教学的目的即可,例如substances expand when they are heated because they absorb heat energy.教师只需要把名词和原因及时间从句给学生讲清楚外,而不需要解释背后的物理定律。为此,教师除了要重新接受某一学科的培训以外,还要主动扩充自己的知识和阅读视野,把更多的知识信息充实到自己的语言教学活动中,比如,新闻英语是未来大学英语教学的优势和热门课程之一,新闻英语包罗万象,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以及不同的学科,教师可以把新闻分门别类,系统化的呈现在课堂上,使学生熟悉不同领域英语措辞和造句的差别,增强学生对不同语篇的解读和分析能力。

第四,考试和评价体系尚有待建立和完善。基于内容英语教学无疑使传统的四六级考试和验收的模式遭到巨大挑战。如何评价基于不同学科内容的语言能力成为一个全新的课题。笔者认为,一个好的做法是在四六级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学科细化,如文科四六级,理科类四六级,未来可能的情况下再进行专项逐级细化如:商务英语四六级,法律英语四六级,医学英语四六级等。从而避免短期由于完全取消四六级而造成的语言评价混乱。

总之,基于内容的英语教学模式使传统孤立的外语教学向语言与专业知识内容相结合的方向转变。该转变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进行浸入式学习的内容基础和条件,不但为学生提供了用英语进行除了认知,情感和态度等方面的交流,还可以使学生在专业和学科的基础上进行更加深层次的有意义的交流。另一方面,基于实质性内容的有趣的英语教学能有效增强学生掌握外语并利用外语进行交际的动机。尽管该模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诸多问题和矛盾,但它符合语言学习和教学的规律和趋势,因为不论第一语言还是第二语言,语言的习得过程都是一个语言形式和认知内容相结合的过程。

参考文献

[1]Krashen S D.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xford: Pergamon,1982

[2]Krashen S D. (1985),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 New York: Longman

[3] Learning and teaching languages through content: a counterbalanced approach. Roy lyster.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2007

[4] MetM.Curriculumdecision-makingincontent--based teaching. In F. Genesee & J. Cenoz(Eds.), Beyond bilingualism: Multilingualism and multilingual educa,1998: 35-63.

[5]蔡基刚.我国第一份以学术英语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导文件的制定与说明[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4).

上一篇:在食品专业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 下一篇:教育学专业男生心理压力质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