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黑社会组织犯罪的证据规则

时间:2022-04-26 11:47:49

浅析黑社会组织犯罪的证据规则

作者简介:王绍勤,(1983.4-),籍贯:江苏省兴化市,单位: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研究方向:刑法。

摘要:本文从黑社会组织犯罪的概念及特点着手,即暴力性、组织性、犯罪性等。针对黑社会组织犯罪的特点及其证据规则的特殊性,提出相应的措施,包括证人的不出庭作证规则、举证责任倒置、特殊的认证规则等。

关键词:黑社会组织犯罪;证据规则;特殊性

黑社会组织犯罪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国和地区,尤其是在国外具有悠久的历史,而当代黑社会组织犯罪的一个明显趋势是跨国性。“黑社会组织的最早发端应当是17世纪的游民阶层。该阶层处于社会的边缘地带,没有社会地位,既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也没有能力掌握个人命运,其中不乏贫穷的农民、小生产者等社会底层人员,也包括一部分持不同政见的社会势力。”各国在打击黑社会组织犯罪的过程中因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但有一个共识,即打击黑社会犯罪的最大难度是犯罪证据的收集,这一难点亦是由黑社会组织犯罪的特点所决定的。

黑社会性质组织是我国1997年《刑法》有的法律概念,来源于黑社会一词。因此,要准确界定黑社会性质组织,就必须首先解读其核心部分一一“黑社会”。黑社会是一个外来词,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并无黑社会一词。英语中,黑社会的表述为Under—World Society,直译为“地下社会”,主要指秘密从事、盗窃等非法活动的社会集团。我国学者对“黑社会”从不同的角度作了多种解释,高铭暄教授认为:“有组织犯罪应当包括组织、恐怖主义组织以及犯罪集团犯罪”。

一、黑社会组织犯罪的特点

刑法修正案(八)将立法解释上升为特别刑法,并规定黑社会性质的组织应当同时具备以下特征:第一是形成较稳定的犯罪组织,人数较多,有明确的组织者、领导者,骨干成员基本固定;第二是有组织地通过违法犯罪活动或者其他手段获取经济利益,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以支持该组织的活动;第三是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有组织地多次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为非作恶,欺压、残害群众;第四是通过实施违法犯罪活动,或者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包庇或者纵容,称霸一方,在一定区域或者行业内,形成非法控制或者重大影响,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学者将其总结为:组织性、经济性、犯罪性、称霸性。①

二、黑社会组织犯罪的证据特点

其一,证据种类特点。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证据种类包括以下几种: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供述和辩解、鉴定结论、勘验检查笔录及视听资料等。黑社会组织犯罪的特殊性使得其中几类证据亦呈现出它们在该犯罪种类中的特有之处,其中以物证和证人证言最为特殊。

物证,此类证据形态是查处黑社会组织犯罪最重要的证据类型。司法实践中,此类犯罪中的物证包括实施犯罪过程中所用的利器,如刀、枪、棍棒等暴力工具;黑社会犯罪的组织性决定其组织内部的帮规、组织章程等;以及其他辅的物证。

证人证言,在黑社会组织犯罪中,证人主要包括三类:组织内部的成员,此类人员因为涉身于犯罪团伙内部,对犯罪的证据收集及成员内部的组织关系的揭发最为直接可靠;被害人(直接受害人和间接受害人)的供述,黑社会组织犯罪所呈现的犯罪形式即对被害人的暴力及其他违法犯罪行为,因此,间接的被害人和直接的被害人更能直观的阐述犯罪嫌疑人的罪行,且因犯罪程度的不同或是犯罪所得的披露更加真实和直观;案外的知情人员,黑社会组织犯罪的形式多样,但是无论怎么花样百出,都会涉及部分案外人员,此类人员对案情的了解以间接证据居多。

其二,证据性质特点。

黑社会组织犯罪的复杂,证据链条多。我国刑法中只规定了黑社会组织的存在,相应的罪名散见于不同的犯罪种类中,如黑社会组织犯罪中可能包括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抢劫罪、行贿罪等等。每一个罪名都需要一个单独的证据链来自证明,造成了黑社会组织犯罪的复杂性和多重性。

黑社会组织犯罪证据中,间接性证据多。黑社会组织犯罪有一个很大的特性即是隐蔽性,多披着合法的外衣,如设立公司等其他合法经济组织达到敛财的目的,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甚至是借助所谓的保护伞。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司法机关对此类犯罪证据的收集往往是通过间接手段达到其目的的。

黑社会组织犯罪的证据收集难度大,主要表现在证人证言的收集难度大。黑社会组织犯罪的一大特点是暴力性和组织性,证人证言是打击黑社会组织犯罪的证据种类中最重要的一种,然而大多数的证人甚至是被害人惧怕黑社会组织的报复打击而不愿意出庭作证。这也是我国相关的诉讼制度缺陷造成的结果。

三、黑社会组织犯罪的举证认证规则

黑社会组织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究其原因是黑社会组织犯罪的打击力度不够,打击力度不够的深层原因是相关取证制度的不完善,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其一,个人免于出庭的义务,如前文所述,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一大特点事暴力性,大多数的知情人不愿意出庭作证的原因是害怕打击报复。因此可以设立一种制度使得证人不用出庭作证,同时起到类似于个人证言的作用。当然这一制度的实施需要有健全的保障制度,程序设立要严格,否则容易造成犯罪嫌疑人的权利得不到应有的法律保障。

其二,针对黑社会组织犯罪过程中经济所得认定比较困难的现实,可以实施举证责任倒置的举证规则。黑社会组织犯罪的组织性以及善于着伪装的合法性外衣的特点使得黑社会组织犯罪的经济所得的来源认定比较困难。因此,可以设定如下的举证规则,针对黑社会组织下的经济实体的所得实施犯罪嫌疑人举证规则制度,凡是不能举证证明其财产是合法来源的即被认定为违法犯罪所得。如此便可更加清晰的判定黑社会组织的违法所得,从而更准确的定罪量刑。

其三,认证规则,黑社会组织犯罪的之所以难以认定的另一个制度缺陷是认证规则的不确定性及非全面性。针对黑社会组织犯罪的特点和证据的特殊性,应实施全面认证,即从数和量两个方面进行认证,针对证据链条的关联性进行封闭式的认证;区别认证,黑社会组织犯罪的组织性决定了同一个犯罪行为会使得各个犯罪行为主体的定罪量刑的不同,因此应该针对犯罪主体的地位及主观犯意的不同实施不同的认证规则;对比认证,对两个以上有相互联系的犯罪行为应该进行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进行认证。

黑社会组织犯罪的特点呈现出暴力性、组织性、经济性、犯罪性的特点,社会危害性极大,严重危害社会稳定和团结安定的大好局面。其深层次原因之一是证据收集及认证规则的不完善性造成的,针对其特点应制定出相宜的法律及制度规则。(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

注解

①曾粤兴、贾凌:“罪刑法定视野中的黑社会性质组织”,载于《中国刑事法杂志》2011年07期),两位学者在文中指出:经济性特征、犯罪性特征、称霸性特征分别存在逻辑问题、非法言法语问题及含义模糊性等问题。

参考文献:

[1]李文燕、柯良栋:“黑社会性质犯罪防治对策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李印:“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证据问题初探”,载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

[3]莫洪宪:《黑社会性质组织认定相关问题探讨》,载《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

[4]赵磊:《论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刑法完善》,载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

[5]曾粤兴、贾凌:《罪刑法定视野中的黑社会性质组织》,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11年07期

上一篇:语料库在英美文学课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