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4-26 11:40:34

浅谈中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摘要】随着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的知识总量每年均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在递增,能够快速有效的获取和处理信息已经成为当代中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本文阐述了如何在中学信息技术课堂上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让学生在互联网时代能够插上腾飞的翅膀在知识的天空中翱翔。

【关键词】信息技术 面向对象 知识迁移

1.引言--信息技术教学的误区。

随着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的知识总量每年均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在递增,能够快速有效的获取和处理信息已经成为当代中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因此,对中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就成为了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任务。但在信息技术一线教学实践中,许多学校和教师由于没有理解信息技术教学的本质以至于逐渐出现了教学理念上的偏差,让本来应该生动活泼的信息技术教学走入了误区:

误区1:许多学校把信息技术课堂变成了软件操作培训课,把信息技术教材当成了软件说明书,而忽视了对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而《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早就指出了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在信息的识别与获取、存储与管理、加工与表达、与交流四个方面的综合能力。

误区2:因为面向全省乃至全国的信息技术教材在编写时,要考虑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以及由此差异所导致的软件硬件配套能力的不同,再加上信息技术的编写、审核校对、印刷发行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所以信息技术教材往往滞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于是有的信息技术教师认为信息技术教材上的软件版本和技术落后,为了与时俱进就把最新的软件技术引入课堂,这部分信息技术教师认为只有前沿的技术才是最好的技术。

2.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

(1)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型的学科。信息技术的教学离不开上机操作,学生主要是在反复的操作训练中学会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

(2)信息技术是一门不断更新的学科。信息技术课从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在全国大范围开设以来,教材历经多次更换、重新编写,教学内容不断创新,最近一次的修订将物联网等信息科技发展前沿的知识收录进教材,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知识体系。

(3)信息技术是应用型的学科。信息技术课程中不但包含了学生毕业之后,在平时工作中必须要用到的办公自动化方面的内容,更是包含了图像和音频视频的处理,动画的制作,程序设计,单片机等较为专业的知识,对部分计算机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启蒙作用。

(4)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创新型学科。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的目的是灵活应用,是让科技为人类社会服务,比如学会flas制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可能并不困难,但是综合运用动画制作知识创造出一流的动画作品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创造能力。

3.中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的方法。

(1)熟悉常用的人机对话的控件。

这里的人机对话并不是语音识别领域所研究的让机器使用人类的语言与人进行对话,而是指人与计算机之间在程序执行过程中的互动,比如一个正在使用windows xp系统的用户想关闭计算机时首先应该单击"开始"按钮,弹出"开始菜单",然后单击"关闭计算机按钮",弹出"关闭计算机对话框",接着单击"关闭"按钮,然后程序就会调用关机程序将计算机关闭。这个过程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包含着计算机与人的多处对话和互动,描述如下:

用户动作:单击"开始"按钮。

计算机:(弹出开始菜单)选择哪一个程序?

用户动作:单击"关闭计算机"按钮。

计算机:(弹出"关闭计算机"对话框)请问您是要1.待机,2.关闭,3重新启动?

用户动作:单击"关闭"按钮。

计算机:(调用关机程序)好的,请稍候,这就为您关闭计算机。

任何一个软件,无论是操作系统软件,还是应用软件,无论是基于窗口的可视化操作的软件还是基于字符命令的软件,其实都是人与计算机交互的过程。理解了这一点有助于彻底消除计算机软件操作的神秘感。

在中学阶段基于字符命令的软件很少涉及,教材中主要进行的是可视化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教学,虽然这些软件非常多,但是人机互动对话的主要控件几乎是相同的,众多的软件都是通过窗口、对话框、菜单、列表框、组合框、文本框、命令按钮、单选按钮、复选框等控件来完成人机互动的。比如所有列表框的共同作用都是提供若干选项供用户选择,再比如所有单选按钮的作用都是保证在同一个组中选项的唯一性。

所以,在软件操作的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学会某一个软件的操作,还应该逐步总结不同的用于人机互动的控件的种类以及各自的特点和作用。学生在了解了这些控件的作用后即使是遇到没学过的软件,也能借助软件操作说明书,通过自学,逐渐掌握软件的使用技巧和方法。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在软件操作方面的知识迁移的能力,提高软件应用水平。

(2)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软件操作的教学

首先,对软件的每一步操作要充分理解。比如在进行文档设计教学时,要改变字体的大小,必须先选定需要处理的文字,这时可以问学生:"为什么要先选定文字再操作?""如果不先选定,计算机能够知道我们要对哪些文字进行改变字体大小的操作吗?"让学生从"人机互动"的角度去理解这个问题,学生就不需要机械记忆操作的步骤,体会到"先选定,后操作"是必须的。

其次,对软件中的常用的名词要深刻理解,比如,文件,编辑,视图,属性等。学生经过多个软件的学习应该能够归纳出:"文件"菜单中包含的命令按钮通常都是打开,保存、另存为、页面设置等按钮,"编辑"菜单中包含的往往是对软件处理的对象进行修改、编辑方面的操作,而"视图"菜单中往往是以何种方式将软件处理的对象显示给用户,或者是对软件界面本身的设定,例如显示或者隐藏某个程序组件。"属性"是软件处理的对象具有哪些特征,比如颜色、大小等。学生只有深刻理解这些名词,才能在遇到新的软件时,对软件的操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不会感到迷茫。

再次,重视右键快捷菜单的作用,在软件处理的对象上面右击鼠标,往往会弹出快捷菜单,菜单里面的按钮往往包含当前可以进行的操作,许多软件设计者在设计软件时,都会用到这种技术,软件用户恰当地使用右键快捷菜单,可以快速的掌握许多软件的使用方法。

(3)任务驱动课堂教学

教师应该认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深入理解信息技术课程的内涵,因为信息技术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信息技术教材并不是软件说明书,信息技术课堂也不仅仅是对软件操作的培训。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应该以任务驱动课堂教学,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操作方法,甚至不同的软件完成同一任务。比如对图像进行编辑时,教师可以只对图片编辑的效果提出要求,让学生采用自己擅长的一种图像处理软件来完成操作。

(4)防止过度追求新颖,好高骛远

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虽然紧跟时展的步伐,但仍然有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不应为了追求最前沿的技术而随意提高教学软件的版本或者增加教学软件种类,因为只要灵活深入的掌握几种软件,学生便可以形成良好的知识迁移能力。但如果所学软件种类繁多,每一种都浅尝辄止,则十分不利于学生软件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比如在VB程序设计教学中,学生只要深入掌握VB6.0的操作以及面向对象编程的基本思想,再学习其它编程语言时就会感到很容易。但如果刚开始学习VB时,没有深入思考,对VB理解不透彻,反而同时学习VC、JAVA等许多看似时髦的语言,但每一种都学的不够深入,那么最终是什么也学不好,形成不了程序设计语言的知识迁移能力。

4.结语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在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更是如此,只有在信息技术教学时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才能避免信息技术课成为软件培训课,让学生在互联网时代能够掌握必备的信息素养,插上腾飞的翅膀在知识的天空中翱翔。

参考文献

1.林崇德. 学习与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黄燕红. 如何进行初中信息技术的有效教学[J].新课程・上旬2013(7)

3.闫寒冰. 信息化教学的学习支架研究[J].教育技术学报,2008,(02)

上一篇:浅谈如何提高物理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下一篇:让校园更有底蕴深度和精神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