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建筑设计作品分析方法的现状研究

时间:2022-04-26 11:05:39

现代建筑设计作品分析方法的现状研究

摘要:文章通过对设计分析的历史探源来揭示现代建筑设计作品分析对学习建筑设计的重要性,分析了在高等院校课程、高等院校教材和建筑师专著三方面对现代建筑设计作品分析的方法,指出在当前对现代建筑设计作品分析存在的局限性,并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现代建筑设计作品分析;方法;现状

检索:www,,on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6)05-0143-03

什么是设计?什么是分析?如何获得设计建筑的能力?这是任何一个初学者在踏入建筑设计领域时必须面对的问题。分析与设计不同,设计是一种创造的过程,可以制造出全新的事物,而分析是以设计后的成果作为开始,对设计成果实质的一种设计解读,一种从结果出发倒推其实质过程的逻辑性“反设计”。

一、高等院校课程中的作品分析

建筑设计作品分析已经成为许多院校建筑设计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衔接“建筑初步”和建筑专业设计的重要课程之一。在现代之前,设计分析主要运用鲍扎(Ecole des Beaux―Arts)体系即通过渲染古典大师作品来研习前人的设计经典。而建筑设计作品分析伴随着现代时期以来建筑的发展历程,又经过了迪朗(Durand)的古典建筑图解的启蒙时期、包豪斯的分析教学法即对普遍与艺术和设计范畴相关的分析、在美国德州骑警(TaXes Rangers)建筑教育时期提出“使现代建筑可以传授”的教学方法,使建筑设计作品分析方法达到了成熟阶段,并在美国形成了一股新的主流教育体系。

国外,美国罗德岛设计学院创建于1877年,现代建筑作品分析的教学包含在该建筑系二年级基础课程“设计原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与以往把现代建筑各个分层肢解不同的教学方法,学生根据自己对作品的感受而大胆设问,在对现有建筑结构关系分析中建立起宏观到微观的梯级关系,并在分析过程中分层剖离,转向内在逻辑结构分析的形态操作。以教学实例:对路易斯・康(LOUiS I.Kahn)设计的菲利普-埃塞特图书馆进行分析,学生作业模型一中的设计表达了该图书馆中庭结构体系,突出整个模型的视觉中心,弱化空间周边表皮,形成独特魅力的内部空间设计。模型二则根据中庭里的另类视角――梁柱构件关系来进行设计,形成完全不同的建筑形态。在原有的建筑中提取符号元素来重新构建出类似与古典亭台的构成设计。学生们通过简单的模型传达出独特的视角看待建筑物的结构体系,倾向于一种“写意式”的方式对事物进行提炼表达,相较于真实还原的写实方式更显出作品的意向精髓。(图1)

国内,如东南大学建筑系一年级的“建筑先例分析”课程的成立起到先锋作用,率先实施以设计概念为主导的教学方向,理论分析与实践表现同时实施的分针。通过“读图”这种间接的认知方式,对优秀实例的分析。学生在所提供的先例建筑的基础上,通过图解分析和还原建筑模型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从空间、限定、功能等多个视角对建筑形式进行分析。最终建立正确的建筑观和设计观去追寻设计者的创作意图,发现建筑形式空间的内在规律(图2)。2003年,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尝试开设了“设计分析与表达”硕士课程,从环境、空间、建构、几何与数、图解技术等方面讨论设计分析与表达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二、高等院校教材中的作品分析

1960年后,德州骑警的设计分析法经教师分散到世界各建筑院校后,许多高校总结了设计分析的内容和方法并开始撰写教材,以方便教授课程和对其分析方法的宝贵总结。罗杰・H・克拉克(Roger H.clark)和迈克尔・波斯(Michael・Pause)的《世界建筑大师名作图析》。由于建筑学的范围很广,这里只注重建筑的形体方面,不去涉及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等方面问题,设计构思在建筑学的形体和空间的范畴中。选择分析23位知名建筑师,每位建筑师四件代表作。以阿尔瓦阿尔托(Alva Atto)的阿拉耶尔维市政中心为例,本书从总平面图、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分析图解和基本构图简明扼要的对建筑进行分析,从结构、自然采光、体块组织、平面到剖面的关系、交通路线到使用空间的关系、单元到整体的关系、重复到独特的关系,还包括对称和平衡、几何图形、加法和减法以及等级体系等项目逐步展开建筑分析,概括了建筑最显著的性格,保留了设计最基本的简略到极限程度的总结。其次是荷兰代尔夫特大学的伯纳德・卢本(Bernard-Leupen)教授等人撰写的《设计与分析》。其中所关注的是建筑设计的历史与实务,内容探讨了各种不同的设计理念,并且从历史发展的观点来审视设计的技巧与手法。以框架结构方式去领悟这些建筑因素与设计成果之间的关系,并用分析图解方式了解整个设计过程。从秩序与组织、功能、结构技术、类型、环境等视角广泛讨论了设计分析法,并详细记载了设计分析时所用的各类绘图方法和技巧,与前面陈述的主题衔接在一起。

相较之下,国内院校的建筑分析教材并不乐观,建筑分析的内容仅仅在“建筑设计基础”建材中占有“一席之地”,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肯定,所述的分析要素及对象也只是对建筑物人文视角的研究。如:建筑分析课程的成果整理出版书籍,代表作有王小红的《大师作品分析――解读建筑》、王小红,黄居正,刘崇霄的《大师名作分析2:美国现代主义独体住宅》、黄居正,王小红的《大师名作分析3:现代建筑在日本》。这三本教材正是对中央美术学院“大师作品分析”课程成果的整理,由此来为建筑教学提供很好的借鉴。针对如果看待历史和历史人物、从中能学习到什么、是否能改变目前我们对建筑的观察角度以及对建筑本质的思考与提高认识这些问题展开探索。全面了解和把握建筑大师们的建筑思想、特点和语言手法,借助对大师的具体作品进行历史纵线和横线的罗列,图解式和深层次的分析比较,认识建筑如何产生,如何在空间和深度范畴内运用形状、构成、明暗、平衡、色彩、运动、材料等表达方式,配合模型制作,最终将建筑作品深深印入我们的记忆中。

三、建筑师专著中的作品分析

与其运用现有的理论知识去区分建筑在各个时代、各个地域的不同形态特征,不如通过建筑作品去学习建筑。如、日本建筑师原口秀昭的《路易斯・康的空间构成》和《世界20世纪经典住宅设计:空间构成的比较分析》的两部著作,通过分析作品的空间构成这一视角去研究探讨20世纪经典建筑的关键,形成容易理解的视觉表现,不失为对整个20世纪做一历史性的透视(图3)。以迈向均质空间一均质空间一从均质空间脱离一解体和再生空间这一大轴线来描述建筑空间构成历史。从平、立、剖面图、实景照片等构想出轴测图,将空间构成的要点逐一记录,并到实际之中去参观建筑物。另一部著作是富永让的《勒-柯布西耶的住宅空间构成》。本书是对大师勒.柯布西耶的作品“白色时代”之后的萨伏伊别墅、母亲之家等12个主要住宅空间构成进行解读。分析对每所住宅都进行了详细的剖析,从建筑用地、周边环境到创作灵感、设计思路、内部结构、空间特征,体会至各个空间的有机结合。

国内,建筑分析著作的代表作为冯金龙,张雷,丁沃沃的《欧洲现代建筑解析:形式的建构》、《欧洲现代建筑解析:形式的逻辑》《欧洲现代建筑解析:形式的意义》三部曲(图4)。作者立足于自己的建筑设计观,追究其形式产生的逻辑、建构方式和形式的意义及其哲理性问题。以图代文,借助计算机模拟分析图的展示方式和展示角度对作品特点进行分析和解剖。运用极具潜力且新颖的计算机建筑分析工具是以前的建筑分析从未尝试的,这为今后的建筑分析领域开辟了一项新的领域。

四、结语

综合国内外现代建筑设计作品分析的方法,对于国内建筑学专业采用的这种教学方式明显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学生一味的对于建筑的还原解读,而自己的理性提炼成分少。相较于国外院校,他们更注重于发散思维的运用,多角度的去解析原有建筑,最终完成别具一格的设计作品。这些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教学方式深深引起我们的反思,激励我们去探索研究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上一篇:区块链在资本市场的应用 下一篇:生态观在时尚首饰中的设计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