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儿学校语文教学中的求索

时间:2022-04-26 10:05:55

孤儿学校语文教学中的求索

(吉林省孤儿学校)

我最近看了一部美国电影《超脱》,感觉很沉重、压抑,又有一点的纠结,真心地被这部电影感动到。电影里所讲的就是以亨

利・巴赫特为主的教师,试图改变一群“顽劣学生”为主线,电影里的校长,那些不同性格的老师,他们都徘徊在痛苦的边缘苦苦挣扎,他们或放弃,或咬牙坚持,每个人最后的状态各不相同,但还不忘去帮助那些需要他的孩子,希望能够将正能量传递出去。 这就是“超脱”的世界。

我们所面对的虽不是那样一群“堕落至极”的学生,但绝对是需要我们去帮助的学生,因为他们是孤儿孩子,目前我所从教的学校就是一所孤儿学校。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就是一些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失家、失亲”的孩子,孩子们来自于不同背景的家庭,幼小的心灵受到过不同程度的伤害,留下了深浅不一的阴影,孩子们接受的启蒙教育不一致,所以孩子们的人格、学习、能力等都存在着巨大偏差与问题。孤儿教师仅仅“传道授业解惑”已远远不足矣。“树分”同时“树人”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语文教学就是德育教育。”作为孤儿学校的语文教师,我们一直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致力于“重塑人格,培养能力”方面的追求与探索。

一、深入挖掘教材资源,充分发挥其潜能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学习文化,根本不是为了几年后,从学校毕业时复述他背熟的东西……学习文学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人的内心世界――道德、修养和美。”

课内文本教学中,我们以鉴赏为主,让学生在优美的文章意境中感悟文辞的美感,感受作者的情怀,品味作品中所扬的人生观、价值观。例如:在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的教学中,老师不是单纯地讲授,而是以学生诵读为主,并适当推介范仲淹其人、其事、其诗,在大量的背景资料围攻之下,学生有愿望去了解作品并主动去品味其中韵味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孩子们会提出各类疑问并以合理的价值观去解答其疑问。“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孩子们会问:“既然想念家乡、想念亲人,为什么将士们不回去呢?是古代社会的惩罚制度严厉吗?”这就需要老师去引导孩子们:这不仅仅是纪律的约束问题,更是“在国家有难”时每一个国民的责任问题。“家国情怀、大局意识、责任与担当”等意识在教学中得以渗透。

又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我们应该让学生体会文中深挚的父子情,让学生认识到亲情的可贵;在童话故事《不会叫的狗》中,要让学生认识到“做狗的本分及学艺的过程”,让孩子们明白追求理想与生存现实的矛盾,从而告诉孩子人生不仅仅是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茨威格《世间最美的坟墓》,让孩子们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平凡与伟大,泯灭与永恒”。“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我们的追求。

二、扩大阅读量,增加校本教材

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一贯主张语文阅读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良好读书习惯。

利用教师资源,根据孤儿学生的特点,编写校本教材。在编写中我们本着“以学生为本,激发兴趣,培养习惯,开阔视野”原则,编写了“晨读教材”和“枕边书”;内容分为:中华经典、励志美文、情感故事、心灵鸡汤、舶来精品等模块;阅读方式为:教师引领、阅读比拼、围坐分享、睡前读与思……

比如:情感故事篇中的白先勇《寂寞的十七岁》的推介,由于它和孩子们的年龄接近,有相似的情感经历,亦有孤独寂寞的青春迷茫……孩子们阅读兴趣极浓,进而引发对于青春期的思考,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会想方设法去寻找白先勇的其他作品来阅读。

校本教材的开发,不仅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调动了老师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大大提高,提升了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在文字的熏陶感染中,潜移默化地感知美与善,三观自然归正。

三、以阅读促写作,用写作来树人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除强调写作技巧、文字功夫外,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增强道德意识,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和思想觉悟。俗话说“作文先做人”,一个道德意识淡薄、认识水平低下的人,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内容丰富、思想健康的文章的。因此,在选择作文题目时,我都是慎之又慎,选择一些既具有人文气息又现实性较强的话题,既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兴趣写,让作文不再成为学生的负累,又能在写作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例如作文《落满阳光的回忆》,主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作文中,有的学生书写自己的成长之路,感恩于一路上的收获,感恩于一路上的关怀;有的学生书写自己的求学之路,有困惑,有奋进,几多泪水,几多欢笑,写得真实感人。例如话题作文“成功与努力”,主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生活中究竟需不需要努力,何谓成功?成功的标准是什么?怎样才能成功?……一系列的作文训练,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超脱》可以说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的东西:压力。即使这样亨利等一些教师依然在苦苦挣扎,试图对那群学生有所救赎并救赎着自己。

我们孤儿教师的确很辛苦,不敢说是在救赎,只能说不放弃;不能说苦苦挣扎,而是在求索。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一篇:阅读让孩子们羽翼丰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