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中的朗读训练

时间:2022-04-26 09:03:25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中的朗读训练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的朗读训练一直缺少有效的方法,教者以声传情,把握基调,抓住重点语段、关键字词,并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式训练学生的朗读技巧。

【关键词】朗读技巧 重点字词 角色扮演 语调变化 读想结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能背诵优秀诗文”。但由于缺乏经验和方法,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当学生读得不符合要求时,有的教师只是简单地提了一下“要注意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及感情”等要求后,让学生再读一次就过去了。长此以往,必将会影响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因此,必须改变这种状况,切实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一、体会感情——把握朗读基调

要读好一篇文章,必须先深入阅读,理解其内容,体会其思想感情,才能在朗读时以声传情,准确地表情达意.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必须紧扣课文,从字词句入手,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理清作者的感情变化线索,还要联系实际,阅读时才能把握朗读基调和语气。

如《白杨》这篇课文,通过描写人物的对话,来体现人物内在的精神。在教学时采取分角色朗读,孩子的天真稚气,爸爸神情与心理的变化和严肃亲切中的循循善诱。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人物形象鲜活起来。

二、品味语言——训练朗读技巧

读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通过读,学生获得了说话的样本和写作的范例。这些技巧都必须在品析词句段,体会感情中掌握。

1.选择感情强烈的句段

课文中某些句段,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作者某方面强烈的思想感情.比如《再见了亲人》一文中“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反复朗读,体会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难舍难分的深情厚谊。

2.选择含义深刻的句段

课文中有些句段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蕴含某方面的哲理,需要引导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思考,讨论才能领悟.如《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中,“夏天过去了,秋天过去了,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可是,我是多么相信童年住在北京胡同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主题思想。

3.选择描写精彩的句段

课文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或者具有总起、过渡等作用的句段,都是学生学习语言表达方法的好素材。如《祖父的园子》一文中,“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都不结,一朵花都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这些富有孩子气的语言,富有诗情画意。体现在作者幼小的心灵中眼中所见的事物都是自由快乐的,不受约束的。我在教学中采用如自由读、小组读、教师和学生合作读,轮流接读等多种方式来体会作者自由、快乐的心情。

三、以听促读——提高阅读水平

在深入了解课文内容时,通过对语言、文字、句段训练,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以听促读提高阅读水平。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必须联系上下文,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弄懂自然段的意思,这就要求学生边听边小声跟着模仿。因此,教师对教材中准确的词语,优美的句式,生动的片段,要多作范读,突出语言特点。坚持这样的练习,就能慢慢促使学生掌握普通话的标准发音,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增强语感,提高阅读水平。

如读《草原》这篇课文时,本课语言优美,富有形象感和画面感,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让学生通过朗读将大家带进草原,体会草原风光的美丽及对草原人民的赞美与留恋之情。

四、扮演角色——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听朗读,教师范读和录音范读。小学生模仿力和记忆力非常强,在他们听的过程中,会在头脑里形成一个朗读的“模式”,从而更好地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不同的语言方式,学生准确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情感,使语言表达得到良好的发展。所以,当学生听过示范朗读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齐读、个别读、分组读、自由读、分角色朗读等各种朗读方式的尝试。

五、加强经典诗词的背诵

经典诗词的积累不仅是语言积累,而且是文化积淀。要采用多种方式训练学生诵读,避免单纯的朗读技巧的指导和机械的朗读腔调的模仿。结合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对作者感情的体会,引导学生把握住作者的感情基调。读出自己的感受。如五年级教材第五课古诗词三首《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读着这些诗词,顿觉清新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浓郁的生活情趣洋溢在字里行间,在作者笔下,牧童、渔童、山野顽皮的孩子一个个形象灵动鲜活、栩栩如生,诗词中流露的是作者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以及对儿童的喜爱之情。这三首诗都是叙事诗,情感是淡婉的,不是激昂的,所以在读的时候要突出故事的特点,突出故事的趣味,要引导学生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把诗词正确地背诵下来。

六、注意朗读、默读、浏览相结合

通过默读、浏览,可以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有利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有感情的朗读要以正确、流利朗读为前提,以感悟理解为基础。如《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课文,语调平缓之中有起伏,语气平淡之中有激昂。第二自然段要读出作者对德国人爱花之真切感到吃惊的语气;第三自然段要读想结合、读议结合,再现美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充分表达出作者对这奇丽风景的欣赏和赞美,进而达到熟读能诵;第四自然段要读出作者由衷的赞叹之情。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作者单位:333000江西省景德镇市罗家学校)

上一篇:浅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下一篇:趣味是上好小学语文课的催化剂